浅析桃源刺绣文化演进阶段

2018-08-08 12:23何洁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桃源刺绣阶段

何洁汝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

民间艺术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桃源刺绣也是如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由最初的物质文化缓慢演变到人文文化阶段随后进入到精神文化阶段。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互为基础相互渗透的,在每一个时期都经历交叉着不同的阶段。桃源刺绣文化的形成也是遵循这样的过程一步步发展成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1 物质文化阶段

在文化产生的初级阶段,人面对的是与人的基本生存息息相关的物质世界,即吃穿用度,物质在生活中占有极大比重。其人生目的仅在于“存在”,即要面对如何保留性命的问题,只能求用外在的物质来保全自己生命的存在与延续。

在这个阶段中桃源刺绣文化所展示出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人们来自于自然并利用自然生产出生活所需的必用品,另一方面人们对抗自然,希望能够化解生产生活中威胁人继续发展的种种威胁。

第一种主要是主要变现为对自然的写实描绘。如桃源刺绣中有大量以凤鸟图腾崇拜为主题的作品。先秦时期桃源属于楚地,祝融是楚人的祖先,据《白虎道·五行篇》记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属于凤凰的一类,楚人尚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桃源刺绣深受其影响,创作了大量鸟为主题的作品,相反龙则相对少见。桃绣中的鸟体型硕大,羽翼丰满。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双强健有力的大脚,如《画眉》(图1),体型小巧的画眉被赋予了一双极不相称的大脚,大脚更易于捕食与着地,是鸟类最为重要的部分,着重刻画的大脚隐喻着鸟与大地、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有一种健康的自然美。

图一 (清)画眉

第二种则表现为与自然做抗争。桃源本地多高山丛林,雨热同期的亚热带气候早就丰富的物产,山间的珍奇异兽成为了桃源刺绣源源不断的创作主题。如 《魏犨擒貘》(图2),作品描绘的是流落楚地的晋文公偶遇山间凶猛野兽貘并派遣虎将魏犨将其制服而赢得了楚王尊重的故事,传说此兽吸天地之金气而生,不惧铜铁,不畏刀剑。貘的皮肉坚硬如铁,只有鼻孔有孔窍,可用短剑刺入或用烟熏火燎,马上毙命。画面中魏犨已将此异兽制服,只见他舒展了一下铜筋铁骨般的臂膊,牵着貘兽的鼻子,如牵犬羊一般,将其带到晋文公与楚王面前。如此野兽狂奔乱跑充满野性,让人感觉恐怖、紧张、神秘。人物生动,气势宏大,可见喷破而出的力量。在自然中求生的桃源人表现出了极大的“斗争性”,桃源本土方言“霸蛮”生动形象的概括了这个特征。“霸”字有超盛于人的古意,“蛮”字则指粗野、强悍。正是这“霸蛮”的性格表现出了对于世界的征服。对于这类题材的描绘体现出当地人对英雄、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于武力的向往。

图二 (清)魏犨擒貘

2 人文文化阶段

在超越了物质文化之后,人们开始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如家庭组织、国家礼制、民族分类等,凡属于群体关系。人开始思考与他人的关系,如何与人相处“安身立命”,即在各得保全自我生命之上,要求相互间的安乐,来过一种集体的人生。

桃源刺绣中有很多表现当地婚俗文化题材的作品。在本地流传着“经年劳累在夫家,昼出耕耘夜纺纱;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的歌谣。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同,桃源妇女在进行工艺繁杂的刺绣工作的同时,还要辅助丈夫进行农业生产以及抚养子女,扮演着妻子与母亲的角色。

桃源刺绣中有很多表现当地女性闺阁生活的作品,多见于陪嫁嫁妆。当地流行一种形似冬瓜的陪嫁枕,枕头两边有精美的刺绣做装饰取名“枕顶绣”,多以大红绸缎作衬再绘以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人面桃花》枕顶绣(图3)描绘了在桃花的映衬下,美人悠闲的梳妆场景。第一幅是绾发,女子左手持黑色发簪,右手挽起头发绾成椎结状。头发乌黑浓密,身材健硕毫无娇弱之态,这是对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赞美,年轻女性亦是生育能力的代表,隐含着多子多福的愿望。绾发成髻更是礼仪的象征,从原始的“散发”到“束发”本身就代表了文明的进步,是世俗礼法和社会秩序的完善的结果。第二幅是美人照镜,画面中的美人倚靠一旁,姿态优雅,缓缓举起手中镜,看见镜子中青春靓丽的自己满心欢喜。即使昼出耕耘夜纺纱,生活艰辛,可是勤劳的桃源本地妇女并没有忘记对于美与容貌的追求。对镜自照亦是对于自己的反省,青春易逝,花容易老,要珍惜时间。第三幅描绘了摘花、赏花、佩花的场景,美人轻轻摘下当地特产的木芙蓉花,欲将其佩戴在头上,花面交相映,楚楚动人。第四幅则是描绘了画黛眉的场景。粉白黛黑,芙蓉如面柳如眉,细细长长的眉毛印衬出清秀的脸庞。正如《女冠子》中所描绘的"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即使嫁为人妇也要保持少女那般对于美丽容颜的追求,充满了生活情趣。“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这组桃源刺绣展示出一种“平淡天真”的女性美,个性与自然天性完美统一,朴实而情真意切。相较于传统含蓄古典美形象,桃源刺绣则展现出了当地女性积极向上的健康美。

图三 (清)人面桃花

这幅刺绣一方面反映了桃源地区当地婚嫁风俗,另一方面还反映了当时的礼法制度,是桃源地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界的冲突淡化了,有组织的社会成为民众的诉求。

3 精神文化阶段

在文化发展成熟时,人们面对的是心与心之间的关系,心灵世界属于观念的、理性的、趣味的范畴,如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此一“精神人生”,其目的是“崇高”,即在超越了前两个阶层的之后,把握人类内心更深更大的共同要求,实现人生理想,是一种自我的满足与超越。

桃花源是归隐文化的象征,归隐文化代表了一种“功成身退”的崇高人生理想,此处的桃花源早已不是地理上的简单含义,它属于人的“精神境界”。归隐并不是消极的处事心态,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种积极入世而善于自保的高尚品德。一方面他们进取向上渴望走上仕途,为国献力。另一方面他们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精神修养。如《听琴图》(图4),图中的人腾云驾雾,抚琴女子姿态柔美,微微低头双手摸弄着纤细的琴弦。后方的侍从则手持团扇伫立一旁,安静的守护在一边。精美的亭台楼阁旁有一棵桂花树,零星花朵点缀其中,含蓄而优美。听琴者则官帽红袍装扮,微微探身立于莲花和池中静静聆听。作品以蓝色绸缎作衬描画出夜晚的场景,风格清新自然,用色节制。他们虽身陷仕途,但不忘身心自由,虽然红袍加身,但不忘抚琴弄月,体现出一种不忘初心的高洁品格。整个画面充满了对于世界和人的哲学思考。

图四 (清)听琴图

桃源刺绣文化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存在着因袭相承、依次演化的脉络。阶段的划分并不只是单纯的以时间为顺序,而是在每一个时期都经历交叉着不同的阶段,因此在对桃源刺绣文化的研究要从整体出发。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桃源刺绣并不只是简单地形式组合,形式之下蕴含着百年来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文化积淀,要透过表面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桃源刺绣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清新唯美的刺绣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搬迁十年访桃源
刺绣新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