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中艳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保科,新疆喀什 8440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流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1],且终止早期妊娠效果得到肯定,具有流产完全、成功率高等优势[2]。米非司酮可以结合孕激素受体,进而终止早孕,可以促进宫颈成熟,同时配伍米索前列醇还能提高流产成功率[3]。但药物流产在临应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以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可以预防成年女性药物流产后并发妇科炎症[5],为探讨米非司酮预防成年女性药物流产后并发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该文就选取该院2015年 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成年女性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后2周给予安慰剂治疗,年龄19~40岁,平均 (31.22±4.04)岁;孕期 21~65 d,平均(43.23±4.13)d;18 例初次妊娠,22例二次妊娠;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后,药物流产后2周给予药物流产后2周给予继续服用米非司酮进行早期药物干预,年龄 19~41 岁,平均(32.11±3.68)岁;孕期 20~65 d,平均 (42.45±4.94)d;17 例初次妊娠,23例二次妊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②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者;③无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者;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②年龄>35岁吸烟妇女;③带宫内节育器妊娠者。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在确认药物流产前,均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妊娠时间,在第2天饭前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33551, 规格型号:10 mg×1 片/盒)20~50 mg/次,2次/d,共服用150 mg,在第3天饭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型号:0.2 mg×3片)0.6 mg,药物服用过后再观察患者阴道流血及排出物的情况,如果患者阴道流血较多则可以适当给予止血药物止血[6]。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2周服用安慰剂,观察组则在药物流产后2周服用米非司酮5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与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流产前和药物流产后2周检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在流产后2 d行B超检查,以确认患者宫内是否有残留物,如果还存在残留物,需根据医生的经验以及患者本人的意愿进行清宫术,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流产情况、HCG水平等进行记录。
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前后HCG水平以及妇科炎症发病率。妇科炎症包括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等。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前HCG水平分别为(13 676.01±3 387.56)IU/L、(13 977.93±3 311.22)IU/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1,P>0.05);药物流产后 2 周两组患者 HCG 水平分别为(66.98±12.38)IU/L、(68.05±11.76)IU/L,均较药物流产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07 8、26.568 2,P<0.05);但药物流产后2周两组患者HC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96 3,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前后HCG水平对比[(±s),IU/L]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前后HCG水平对比[(±s),IU/L]
组别 药物流产前 药物流产后2周t值 P值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3 676.01±3 387.56 13 977.93±3 311.22 0.403 1 0.344 0 66.98±12.38 68.05±11.76 0.396 3 0.346 5 25.407 8 26.568 2<0.000 1<0.000 1
观察组患者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率分别为2.50%、0.00%、5.00%、0.00%;对照组患者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15.00%、7.50%;两组患者妇科炎症发病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妇科炎症发病率对比[n(%)]
目前临床主要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来终止妊娠[7],其中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可以有效收缩女性子宫,进而促进孕囊的排出[8]。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的抗孕药物,能与机体孕酮竞争抑制出现拮抗作用,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孕激素的活性,两种药物配伍能进一步促进流产和完全[9]。
药物流产相对于人工流产来说,具有小损伤的优势,可以避免伤到子宫机能,但药物流产如果使用不当,还是容易导致胚胎组织不能完全排出,出现妇科炎症,而妇科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以引发其他感染,严重影响机体其他功能[10]。研究显示,米非司酮不仅在药物流产中有显著效果,在对流产后宫腔残留物、子宫异常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也很显著[11]。
该研究结果显示,妇科炎症包括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等。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前 HCG 水平分别为(13 676.01±3 387.56)IU/L、(13 977.93±3 311.22)IU/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 1,P>0.05); 药物流产后 2 周两组患者 HCG水平分别为 (66.98±12.38)IU/L、(68.05±11.76)IU/L,均较药物流产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7 8、26.568 2,P<0.05); 但药物流产后 2 周两组患者HC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 3,P>0.05)。分析是米非司酮作用在子宫,所以可以快速恢复子宫机能,提高其抗感染能力,所以妇科炎症发生率低。学者陈海霞[12]探讨了米非司酮预防成年女性药物流产后并发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率分别为2%、1%、5%、1%;对照组患者宫颈炎、阴道出血、阴道炎、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率分别为12%、7%、15%、8%;两组患者妇科炎症发病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药物流产后及早使用米非司酮干预,能降低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