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樱, 黄丽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所有癌症的首位,是威胁广大群众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1-2]。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式,肺叶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术式[3],但术后并发症会影响患者康复效果。便秘是癌症患者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4],多与麻醉、手术创伤等致气血精津亏耗、脾失健运而致大肠传运无力有关。相关研究[5]报道,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缓解患者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腹部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防治便秘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73例,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具有手术指征行肺叶切除;②年龄≥18岁;③神志清楚,思维正常,具有一定沟通能力;④自愿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合并严重精神障碍;②术后使用其他排便方法或服用通便药物者;③术后出现心脏、脑血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④对研究中使用的中药过敏者,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者。④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参加。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0~70岁,平均(59.16±4.08)岁;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12例,腺鳞癌3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0例,女性16例;年龄50~70岁,平均(58.52±5.38)岁;病理类型:鳞癌21例,腺癌11例,腺鳞癌2例,其他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先予以腹部按摩,再实施中药制剂“整肠散”穴位贴敷治疗。
1.2.1 常规护理: ①饮食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多样性,以增进患者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 000 mL,每日晨饮淡盐水300 mL。每日进食蔬菜和水果,刺激肠蠕动,激发便意。②情志调护:多数肺癌患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会夸大手术创伤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产生对手术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需求。向其讲解便秘的危害性,帮助患者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③早期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的早期恢复。④排便规律及姿势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合适的排便姿势。患者病情允许采用蹲姿,每天同一时间排便,蹲坐10~20 min。若术后为床上排便,予以提供合适的环境,可给予一定的遮蔽措施。
1.2.2 腹部按摩: 患者半卧位于床上,双膝屈曲,放松腹部肌肉,操作者对搓至掌心发热,一只手掌平按在腹壁上,另一只手叠于其上,以神阙穴为中心沿着脐周顺时针方向呈环形轻轻按揉,逐渐加力,按摩10~15 min,2次/d[6]。按摩时手法宜缓慢、柔和,力量适中,以患者自感舒适、腹部有温热感为宜。
1.2.3 穴位贴敷: 取神阙穴贴敷整肠散。整肠散制剂为医院自制制剂,主要成分为枳壳、厚朴、木香、槟榔、香附、冰片等组成,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取药粉5 g,使用蜂蜜均匀调制成糊状,涂抹于长7 cm、宽6.5cm的敷料贴中间凹槽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腹部受凉,注意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穴位贴敷1次/d,每次6~8 h。每班交接时,护士观察贴敷部位及局部皮肤情况。
记录2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和便秘发生例数。排便次数:记录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4天的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无困难为0分;需护士提醒用力才能排出为1分;不需护士提醒;非常用力才能勉强排出为2分;需要按摩肛周甚至手抠等辅助排便方式为3分[7]。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观察期间,观察组发生便秘3例(8.33%),对照组发生15例(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4 d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现代医学认为与术后便秘与患者出现情绪改变、排便环境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等原因相关[8]。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功能失常则大肠失司,导致大便秘结。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失常,致肺失清肃,行水不利,津液无法下行,肠道失去濡润,传导失常,而大便干结难下;且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大肠传导亦无力,而致排便困难。反之,若大肠传导失职,肠腑气机失畅,糟粕不行,则肺气壅塞而不能下降,易出现咳喘、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9]。因此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缓解肺癌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本研究采用的腹部按摩属中医物理疗法,主要利用手法在腹部表面按摩,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肠黏膜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推动粪便在肠道的运行,从而刺激排便[10]。纪东升等[11]对腹部按摩的研究中证实,腹部按摩对积聚、便秘、泄泻等多种病症均有良好疗效。相关研究[12]也报道,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术后患者腹胀程度,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此外,研究采用的自制药剂整肠散,包含枳壳、厚朴、木香、槟榔、香附、冰片等药材,均具有理气消胀,疏通肠胃之功效,程协枝等[13]运用益肠散敷脐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得出胃肠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而其益肠散的主要成分与本研究中整肠散制剂相似。穴位贴敷乃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刘柏岩等[14]通过检索国内外近10年的文献,提出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方案已基本成型。选取神阙穴的频次最高,占腧穴总数的57.73%。因而,本研究选取神阙穴贴敷,观察整肠散贴敷对便秘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腹部按摩联合整肠散穴位贴敷,便秘的发生率仅为8.33%,且排便次数、排便困难情况及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改善。可见,运用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结合腹部按摩对缓解肺癌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腹部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无痛苦,且易于掌握,经济花费少。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可指导患者和陪护人员共同参与,结合饮食调护、排便指导、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的常规基础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减轻腹部不适,并减少使用通便药物的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