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兴华
【摘要】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真正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会问,让学生主动把握知识重点,借助直观图表探究解题问题的策略;会问,学生能主动比较方法要点,依据分析特点探究解题方法;会问,是学生密切关注练习难点,通过交流提升探究能力。会问,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会问;兴趣;探究;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1]。笔者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这一课例时,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真正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新知探究,图表理解,有问题互帮助
师:出示例1,理解题意。
王大叔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请你读一读题目中给出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
生: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11米。
生: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生:可以围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然后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再进行比较。
师:你们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桌的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同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可以用小棒围一围;2.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展示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找出的不同围法。
师:观察这些同学列举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A同学是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的,B同学是用列表的方式记录的,C同学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的。
生:他们都找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再比较面积大小。
生:A同学和B同学的结果是对的,C同学的结果是错的。
师:那么谁能帮一帮C同学,告诉他错在哪里?
生:记录的不全。
生:没按顺序记录。
生:在记录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不同的围法记录下来。
生: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遗漏。
生:也没有重复。
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像这样把可能的情况一个一个有序地记录下来就叫做一一列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可以选择画图、列表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列举的情况。
反思回顾,深入分析,有发现要反问
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生:需要认真读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首先找出不同的围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再比较大小,找出面积最大的。
生:需要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
生:一一列举时要注意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师: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知识也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的,你能尝试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吗?
教师出示,学生解答。
师:通过刚才的解答,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
生:为什么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一一列举的策略?
生:这些问题的结果都有多种情况。
生:都要通过一一列举后才能找到答案。
生:在一一列举的时候提醒大家要注意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练习延伸,注重变化,有难点善追问
出示“练一练”第1题: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请大家在作业纸上解决。
13:00 14:40 15:40 16:00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师:你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
生:我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的。
师:说说具体的解题过程。
生:通过前面已知的四个时间,我发现它的规律是每隔40分钟发出铃声,于是我就一一列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时间,从中筛选出答案。
出示“练一练”第2题: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可以怎样选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先填表,再回答)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搭配过程。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是怎样搭配的?
生:我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首先是红烧鱼,它可以搭配炒青菜、烧茄子、拌黄瓜和炒包菜,然后是炸鸡腿……最后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还可以先选择一種蔬菜再与每一种荤菜搭配。(如下图)
生:我是用大寫字母代表荤菜,用数字代表素菜,搭配结果有:A1、A2、A3、A4、B1、B2、B3、B4、C1、C2、C3、C4。一共有12种不同的搭配。
一、会问:把握知识重点,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表探究解题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2]问题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力的“催化剂”。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列举,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列举。在教学这一概念时,我不是直接给出定义,而是先让学生思考解决“王大叔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问题。抓住已有信息,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并理解题意,弄清楚这样几个关键内容:长和宽的和是11米、长和宽都是整米数以及需要找出多种不同的围法,再比较。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寻找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时,分别展示学生画图、列表和文字描述的解答过程。把握知识的重点,通过直观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一一列举策略的表现形式。
二、会问:比较方法要点,让学生依据分析特点探究解题方法
有了比较才会有鉴别,学生在经历了对不同方法比较的学习过程,深思以后才会明晰概念的本质。正所谓:“比较中前行,思考中深化。”[3]本节课的第一环节,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了例1的实际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同伴的交流互助中形成了对这一策略的初步认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适时反思、及时回顾:“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体会?你能尝试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吗?”,通过不同类型的题型练习和对比,提炼方法。并以学生的反问“为什么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一一列举的策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比交流,明确认识到:因为这些问题的结果都有多种情况;都要通过一一列举后才能找到答案;在一一列举的时候提醒大家要注意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明晰了一一列举这一解题方法的本质。
三、会问:关注练习难点,让学生通过引导交流提升探究能力
“为避免学生不开动脑筋,人云亦云的现象,教师应设计‘什么‘为什么和‘有没有等的递进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4]对于巩固训练中的两道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说清楚他的解题思路。尤其是练一练第2题的解答,教师通过追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呈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深思,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我的解题能力。
会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会问,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问,更是一种方法,它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它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观察、思考、发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陈波.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02.
[3]王正玉.比较中前行,思考中深化[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3(4):29.
[4]钟乐江.有效提问,课堂因你而精彩[J].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