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分析与对策

2018-08-07 10:14顾龙未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4期

摘 要: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建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模型,计算得到2011和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所属的产业安全域,发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产业安全的状态均发生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转变。从产业安全状态变化的视角,审视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元可拓分析 高端装备制造业 产业安全评价

2012年5月7日工信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被列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提供所需的技术和产品,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部分[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其产业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有鉴于此,本文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建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模型。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十二五”开局和结束之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所处的状态,因此本文在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更侧重于对产业安全所处状态的测度。根据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构造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确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经典域与节域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相关研究成果[2][3],确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经典域和节域如下表2所示。

(二)确定2011年和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待评物元

2011年和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产业安全各评价指标数据如下表3所示。

(三)计算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关于各安全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并确定评价等级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出2011和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产业安全的待评物元关于各安全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并确定最终评价等级如下表4所示。

(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测算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2011和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产业安全状态变化分別为:航空装备制造业由很不安全状态转变为一般安全状态;卫星制造及应用业由比较安全状态转变为很安全状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始终处于很安全状态;而智能制造装备业则始终处于很不安全状态。

由下面的雷达图(图1)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自2012年5月7日工信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尤以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为显著。但应清醒的看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产业安全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卫星制造及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和安全程度较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和安全程度则较低,而航空装备制造产业虽然由很不安全状态转变为一般安全状态,但其产业发展水平和安全程度仍不容乐观。

三、维护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对策建议

航空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长期健康均衡发展,应加快航空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业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推动多元化投资和商业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空产业链,落实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政策,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行具备市场化运营条件的航空装备。针对航空发展急需的缺失、不足等短板业务领域,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吸纳民营资本、技术参与航空建设[4]。

二是在牢牢把握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技术跟踪与追赶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在抢抓先机努力攻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和标志性产品的同时,切实将共性关键技术和通用基础材料、器件及设备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加以规划和引导,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业化发展步伐,尽快缩小、弥补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史晓红,李金霞.基于DEA方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6(4).

[2]朱建民,魏大鹏.我国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7).

[3]史欣向,李善民.“新常态”下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重构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7).

[4]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领域卷(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顾龙未,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