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

2018-08-07 08:04叶娇方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叶娇方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高专教学现状,以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指导,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和方法设计、营造恰当教学环境及评测方式改革等五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以期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语言能力,提高其认识能力及情感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48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of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YE Jiaofa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te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s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inking ability as a guide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teps and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methods, try to build a mode of training students' speculative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language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and emotional ability.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近几十年来,西方各国对大学生思辩力培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大学把学生思辨力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我国也有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传授固然是教育一大方面,给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更为重要。我国外语界对于思辨力关注始于黄源深(1998)对“思辨缺席症”的探讨。他指出了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力不足的种种表现。自此,国内外语界开始了对外语学习中的各种思辨力培养研究。

1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思辨能力“源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也常被称之为“批判性思维”或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文秋芳等2009,表1)的第一层次为元思辨能力,是一种对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接受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笔者认为,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分层清楚精细、认知和情感概括准确、评价标准明确清楚,该模型可以指导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中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1)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学以识记为主,以掌握单词、句式为主要目标。教材选择方面,现阶段的教材编写都已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共进问题,注重趣味性,引入主题尽可能贴进生活,并具备可分析性、可探讨性。

(2)教学步骤方面。教学步骤中,还是以领读、识记、词汇讲解、翻译为主,大部份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跟读,很少有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辩论时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是不利的。

(3)教学方法方面。虽然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多模态化,但更多时候,多媒体还是为学生识记词汇、句式服务,虽然教学内容有文字、音频、视频模式,学生短时间会被吸引,但其本质上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与他人交流的时间,缺乏分析、推理、评价的练习与学习。

(4)教学环境方面。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部份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于千篇一律的单词、词汇记忆更是痛恨到不行。而还有一大部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为应试,只对考级感兴趣。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英语课堂不活跃,严重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5)对教学目标的测量方面。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评测方法比较单一,大部份还是以测试学生的单词识记、阅读、听力等客观题为主,没有被测者参与、反思的空间。甚至连一直以来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分析、表达的作文,也参照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题型,做成商务英语填空练习或写作,完全没有学生分析、整理、表达的空间。

(6)师资方面。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大部份还局限于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对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参加的培训也不多。

3 高職高专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笔者在借鉴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特点,尝试构建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图1),希望能为高职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索有效途径。

(1)制定具体的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相长的教学目标。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词汇语法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情感的扩充。语言学习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分的。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把语言能力教学目标和思辨能力培养目标,即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等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选择适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内容,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选择时应考虑到其选材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用于分析、推理、评价。一本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各种讨论的教材,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选好教材之后,围绕教材的各主题,教师应依托网络、图书馆、数据库或报纸等环境收集相关的材料和数据,为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合适的分析、推理提供信息支撑。

(3)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行动学习理论是由英国管理学家Revans(1998)提出。他指出学习(learning)是理论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的学习与行动中的探索(questioning insight)的结合,即L=P+Q。行动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实践行为来促进学习:先选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获取要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相关知识,再通过讨论、提问、讨论找出解决方案,最后再通过实践行动检查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行动学习理论中,对问题的分析、知识的整理、对解决方法的讨论、提问等,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能力的提高。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加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与其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关系问题,是一种超越性与批判性的思考、决策和独立行动能力”(Littlewood 1991)。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随手可得的网络平台或图书资源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思维方法,可用于课后作业,也可以用于课堂讨论,然后再激发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4)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思辨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即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等的发展,需要合适的主题、大量背景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词汇等的堆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准备合适的主题及相关背景知识等,使学生在语言能力累积的基础上加强其认知能力。而思辨能力中的另一项能力,情感能力,即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及坚毅等特质,在培养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個开明、平等、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育中,教师权威性一直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即真理、教师不容质疑等思想,在高职很多课堂上还是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负责只负责听和记,任何疑问、或质疑,都不被欣赏、接纳,反而成了挑战教师权威的一个举动。时间一长,学生都习惯了有问不提,再继续,学生习惯了只听不疑,这不要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完全是打击一切思考能力。而与此相反,在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此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在语言、在思辨能力方面提供正面、准确、积极的反馈,这对于增长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决心、及对不同想法、观点的包容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打造合适的平等、自由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发表看法、相互交流、讨论。

(5)改变评测方式,增加思辨能力测试在考试中的比重,促进思辨能力提高。针对目前评测方式单一,评测内容几乎完全强调英语单词识记、拼读、理解等的现状,可以改变评测方式,增加一些让学生有自主分析、表达空间的测评方式,如辩论、小组展示或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做一些评价并给出建议等。这些评测方式不仅可以评测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分析、多思考、多交流。当然,在评测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辨能力评判标准,充分评判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4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不仅只是实用技能,更需要其思想独立、拥有创新意识。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高职学生普遍英语较差,如何在抓好学生语言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建立一个系统培养思辨能力的理论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中不容小觑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认真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学环境及评测方式五个方面入手,确保高职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浙江省外文协会2017-2018课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

(下转第145页)(上接第108页)

参考文献

[1] Holee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 Littlewood W.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 Authentic,1991.

[3] Mohan B A. Language and Content[M].Reading,MA:Addison Wesley,1986.

[4] Moyhan B A.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A].In Simich-Dudgeon C (ed.).Proceeding of the First Research Symposium on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Students Issues[C].Washington, D.C.:Offi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Minority Language Affairs,1990.113-160.

[5] Revans R. ABC of Action Learning [M].London: Lemos&Crane;,1998.3-17.

[6] Stryker S & Leaver B(ed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 [C]. 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7]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8]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9] 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49-52,66.

[10]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11] 韦晓保.影响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与多维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一份调查报告 [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72-75.

[12] 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13] 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14]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15] 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