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盼英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抓住秋天的特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学会根据图画描写秋天的景色,从而提高看图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看图作文 小学语文 秋天的景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61-02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完成习作。本习作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4篇课文,完成“秋天的快乐”口语交际之后开展的习作训练,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有关秋天的图片或景物,了解和发现秋天的特点,并学会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秋天。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看图,并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教学难点是掌握抓住特点写秋天的方法。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雨天。按照教学进度今天我要带领学生学习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有关秋天的作文。我准备了两张精美的秋景图片和《秋天多么美》《秋天》等有关秋天的音乐。突然,外面下起了小雨。我望向窗外,只见天空中薄云细雨,远处燕子低飞,农民在忙着收割;近处,一个身穿橙色长裙子的女孩撑着一把红伞不紧不慢地走着……我灵机一动,及时用手机拍下了全景、近景、远景、特写等不同景物的照片。然后,不一样的习作课就开始了……
一、言之有物,述说自己看到的景物
刚走进教室,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不上课!”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呼声。我继续说:“秋天来了,缤纷多彩。秋风秋雨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今天我请大家到窗前欣赏秋天的风景!请大家来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和同桌或是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想到的,比一比看谁说得多。等一下我们选几位同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都非常高兴地来到窗前,尽情地欣赏这秋天的美景,不一会,便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做事积极,喜欢成群结对地学习玩耍,遇到什么事情都想听一听,看一看,但是一般不能坚持超过15分钟。我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眼里有物,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同伴尽情地述说,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
二、言之有序,让说话更有条理
通过认真观察,以及和同伴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了。但是,不少学生所说的还是停留在“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想到了……”这些上面,表达欠条理性。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刚才拍的一张下雨全景照,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讲才能让照片的景物更清楚、更有条理。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秋天景色,请大家想一想要怎么讲才能更清楚更有条理。
生1:我觉得可以先说天空,再说地上,这样比较有条理。
师:对!可以从上到下介绍。还有别的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可以先介绍离我们最近的,再介绍不远的地方,最后介绍最远的地方。
师:对!你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介绍,也是很有条理的。那么,反过来我们可以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介绍吗?
生:可以!
师:还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觉得照片中撑伞的姐姐最引人注目,我认为可以先介绍她,再介绍别的。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把照片上最引人注意的介绍出来,再介绍别的。
生4:老师,我先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下雨了,再介绍景物。可以吗?
师:大家说这个方法可以吗?
生5:不可以,不是按从远到近或是从近到远的顺序。
生6:我觉得可以,介绍得清楚就行!
师: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个同学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非常棒!在写作时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那么文章就不会显得凌乱。下面,请大家再按照你喜欢的顺序把刚才看到的景色向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遍,大家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哦!
學生又开始新的一轮叽叽喳喳。我从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这次的介绍比第一次的有序多了。
三、言之有美,体现秋天的特点
接着,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特别是我们这里。窗外的稻谷成熟了,意味着农民家里的收入增多了,连街道上漂亮的车子也多了起来,大家能不能抓住刚才看到的其中一两种景物说一说美丽的秋天呢?让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侧重于表述秋天美丽的特点。让学生经过三轮的观察和说话练习后,我再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找关键词理解习作要求和习作建议,最后指导学生给习作拟一个好的标题,再按之前教学环节所讲述的写下来,完成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我拿回来认真批改,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按要求写下来,比较有条理地写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美,且作文字数多数在250字以上。我觉得本次习作成功的关键是因势利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向同伴讲述加深印象,再通过照片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说,最后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美”这个特点进行重点讲述,使得学生写作时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提到的: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只有做到让生活与课堂融合,口语与习作相融合,才能使学生关注生活,易于表达,乐于动笔。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C3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