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背后的故事

2018-08-06 03:59
华夏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诺拉乌干达难民营

在乌干达的比迪比迪地区绵延的南苏丹难民营里聚集着约30万难民,瑞典裔德国人摄影师诺拉·洛雷克在来这里的第一天采访了一位妇女,并问她从家里带来了什么,妇女回答:“什么都没带,在床单里包了一些衣服便走了。”诺拉在她的笔记本上潦草地记录道:“床单???”

2011年,南苏丹建国,成为世界上最年輕的国家。然而不久之后的2013年,该国就陷入内战。2016年,随着和平谈判破裂,许多难民穿越国境线涌入乌干达境内,在那里他们可以工作、务农,孩子也可以上学。对许多难民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逃离家园。2017年8月,第100万名难民抵达,这让一向热情好客的乌干达也已经到了可承受的极限。

洛雷克向比迪比迪的难民们打听床单的事情,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米拉亚”——是一些绣着小鸟、鲜花还有其他生动图案的布单。女人们从她们母亲或者祖母那里学来缝制床单的手艺。这些床单铺在床上或者挂在墙上,并且经常用作嫁妆。

对许多难民来说,米拉亚是他们从家里带出的唯一一样东西——也是一种可以用来勉强谋生的手段。38岁的罗丝·尧恩办了一个绣工队,将比迪比迪的妇女们组织到一起缝制米拉亚,并将它们销售出去。“这样我们就能有时间在一起说说话,聊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挣一份收入。”她告诉洛雷克。在因为布料短缺而放慢工期之前,六十个女人每周能制作两张床单。

难民营的女人们不仅照料自己的孩子,也会抚养别人的。许多人的丈夫被杀了,或者留在了后方打仗保卫南苏丹的领地。在交战两方一系列的和平调解失败后,难民们回家的希望渺茫。有位母亲对洛雷克说:“我们留在这里,自食其力,是因为如果没有实现和平,我们是没法回家的。”

——尼娜·斯特罗奇里克

猜你喜欢
诺拉乌干达难民营
现在就要 关心他们
难民营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10.5%
5月乌干达咖啡出口量同比减少了8%
2013/2014年度乌干达咖啡出口量预计为380万袋
乌干达发生严重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