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拉松运动探析

2018-08-06 12:52王帅
魅力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摘要: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17年里,是中国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被写入十九大报告,马拉松运动这一全民健身的主要载体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健康、领军体育强国建设方面,被赋予重任。新时代,马拉松运动除了要树立新目标之外,如何加快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促进身体健康、助推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良性发展,成为本文所要研讨的重点。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发展现状;未来前景;线上马拉松

一、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现状

2015年,中国马拉松全面取消了赛事审批,这使国内马拉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国马拉松“大数据”中显示:2017年全国举办1102场规模赛事(路跑赛事人数在800人以上,越野赛事人数300人以上),赛事规模7年增长50倍。马拉松规模人次从2016年280万人次增长至498万人次,增长率为77.9%。[1]

目前,我国马拉松产业在积极主动应对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深度探析马拉松运动,优化体育产业,推动城市、人文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马拉松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今后马拉松赛事的质量和持续发展。

(一)部分赛事组织能力不足

由于很多城市申办马拉松都是首次赛事。无论是传播媒体的宣传方面、线路设计的细节方面、多个部门的联动协调方面都存在着某些细节上的不足。城市马拉松要想真正办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讨。

(二) 精品赛事存在"短板"

目前,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矛盾体现在总量大幅上涨,但精品赛事不足。[2]很多马拉松赛事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赛事质量良莠不齐。一项赛事要走出自己的品牌,不仅仅要对赛事本身进行静心组织,而且在行业运作方面要有所突破。我国的一些常规赛事之所以不断地在原地踏步,与办赛的思路老化,过多的照抄照搬和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3]

二、中国马拉松运动对现代城市发展影响——荆州国际马拉松的案例

(一)聚集国内外人气,带动品牌知名度

对荆州来说,马拉松运动就像一个"窗口",参赛选手可以在城市中漫步,将楚国故都、古城风貌、一江两城三区("一江"为长江;"两城"为古城、新城;“三区”为荆州经济开发区、沙北新区、沿江风景区。)的现代城市活力,通过现代网络,向世界昭示着它的魅力与激情,对于提升荆州城市形象,熔铸荆州品牌知名度都具有积极作用。这次全球性的运动展示了荆州、让荆州走向世界、为城市带来了激情与力量,让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惊喜,进一步提升荆州的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

(二) 拉动荆州城市经济及旅游业发展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将体育的强身健体与旅游的愉悦身心结合在一起,释放出了更大的魅力。[4]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创造了大溪文化的原始文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得荆州者得天下”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塞之地。一场马拉松,沸腾一座城。通过“一江两城三区”的最美赛道,吸引逾10000名跑者,超过20000个人或家庭造访荆州,为荆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表1 2017年马拉松运动与城市文化结合一览表

Table 1 A List of Marathon and Urban Culture in 2017

城市 比赛时间 结合点

荆州 2017.10 古城文化与马拉松赛结合

西安 2017.10 古城墙与马拉松赛结合

兰州 2017.06 城市风情与马拉松赛结合

太原 2017.09 建城史与马拉松赛结合

成都 2017.09 歷史文化名城与马拉松赛结合

马拉松运动是一个昭示现代城市异域风情,使其从抽象走到具体,进而有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展示,[5]带动城市经济新引擎,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用梧桐树引来凤凰,招商引资,让城市经济飞起来。

三、中国马拉松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中国马拉松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马拉松运动是项艰苦的超长距离赛跑,规律的长距离运动和运动训练有利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适应能力的调节,从而提高人的工作能力。马拉松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窦性心动徐缓:正常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低至40~60次/分。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适应,故可将窦性心动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6]。

通过表2可以形象、直观地看出,窦性心率与年龄的关系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小,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可使身体素质逐渐改善,进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

(2)运动性心脏肥大: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2.有助于物质能量代谢

马拉松运动时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供给,主要是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元在氧气的作用下,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三磷酸腺苷),以促进肌肉收缩,但在途中进行变速跑和冲刺阶段时,肌肉组织中糖原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氧化成乳酸释放能量合成ATP以供给肌肉利用。这种自适应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能力,有助于保持长期的运动能力和抗高血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7]

(二) 百利唯伤一膝

俗话说跑马拉松“百利唯伤一膝”,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马拉松队员大多以业余跑者居多,由于身体素质不是很好,跑步技术不正确,将身体的重力都施加于膝关节上,使骨关节、肌肉、韧带的负荷过度,从而导致损伤。[8]很多跑友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膝伤的困扰,长距离的奔跑更是对膝盖造成过度的负担和磨损。2009年澳洲大学研究发现,高强度的运动的确会引发关节损伤,因为很多种高强度的运动导致膝关节骨刺增大,而骨刺增生通常认为是关节炎的早期表现之一。长期进行马拉松运动可使膝关节的关节腔变窄,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病率。

四、中国马拉松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 由量到质是方向

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过渡的时刻了。管理机构要加强马拉松赛事举办过程中的竞赛组织、参赛保障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杜绝赛事千篇一律、赛事质量良莠不齐,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针对社会办赛,田协还应积极制定和完善《马拉松赛事组织指南》。建立办赛“黑名单”制度,实行赛后监管,提高办赛质量。对于赛事举办方,中国田协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办多样化的赛事,各个城市应将马拉松运动与自身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相匹配,努力打造自己城市的精品赛事。

(二) 地铁先行是关键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但需要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的赛事组织管理,还要有高度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说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马拉松运动是否能够顺利举行和圆满完成。[9]马拉松运动对地面造成的交通拥堵是不可估量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疏通客流和确保人们安全具有显著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马拉松运动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不少城市积极办赛,这给赛事组织和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入巨资打造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和资源配置、增大公共交通供给,让办赛更加人性化、公益化。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发展的综合治理,极大地推动举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并成为助推我国马拉松运动良性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三)线上马拉松渐主流

跑步正成为风靡全民的一项时尚运动,我国传统线下马拉松往往一票难求,不少跑步爱好者往往因错过报名日期、抽签未中、行程冲突等意外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参加比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今后线上马拉松将通过"互联网+"为特质,依据马拉松赛事线上线下的优势资源,全方位覆盖线上线下跑步人群,让跑步更加自由,推动中国马拉松赛事全面发展。“互联网+”为马拉松注入新的活力,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赛事,线上马拉松打破了由参赛城市唯一、比赛场地有限所带来的地域及人数的限制,最大限度吸引跑步爱好者参与到赛事活动中。由于线上比赛时间、方式更加灵活,为广大跑步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将有效促进马拉松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城市马拉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成为我国马拉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束语

马拉松是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普及健身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它是促进城市改革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特色發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举办马拉松,它将增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激活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塑城市形象、促进城市转型、帮助城市创建旅游目的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文化魅力,吸引高质量的投资和人才、带动城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促进城市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马拉松运动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于洪臣.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R].2018

[2]夏伟恩.提高我国马拉松水平的必由之路[J].体育与科学,1981(03)

[3]刘清早.体育赛事运作管理[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谢守江.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5]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太原:体育文化导刊,2011

[6]赵广涛.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意义.解读中央文件,2010

[7]刁胜忠.我国体育传媒影响大学生行为的研究.考试周刊,2012

[8]胡湘.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13

[9]杨义强.如何预防业余短跑运动的运动损伤[J].田径,2016

作者简介:王帅(1997—),男,就读于长江大学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运动人体与健康。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