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联合治疗的护理技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一2018年2月接收的32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的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式,分析联合治疗的护理技巧。结果:治疗后,患儿缺氧症状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血清pH值、PCO2、TCSO2、SpO2明显升高,p(CO2)低于治疗前。结论:临床治疗低氧性呼吸衰揭患儿中,在联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缓解低氧血症,有利于患儿恢复。
【关键词】新生儿 低氧性呼吸衰竭 联合治疗 护理
新生儿出现低氧性呼吸衰竭(HRF)如果病情严重,将会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治疗则要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呼吸衰竭的患儿通常无法有效通气,患儿肺泡萎陷,对患儿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采用联合治疗,并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接收的32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的研究对象,男18例,女14例;胎龄27-40周,平均胎龄为(32.48±1.51)周。新生儿出生后,经临床诊断,均符合低氧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1.2 方法
治疗方法:使用NO气体,气瓶压力为8L,常频机械通气患儿治疗效果较差,当FiO2>80%,P(O2)<50mmHg,SpO2<8000,对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NO起始浓度设定为15-20ppm。吸入后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患儿面色改善。然后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吸入NO浓度。
护理方法:①患儿家长心理干预。患儿需要使用NO与PS进行治疗,费用较高,并且治疗存在一定风性,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讲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正确认知,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治疗前准备。观察患儿的病情,监测心电情况,确保患儿安全,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呼吸道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保證插管位置准确。③NO吸入治疗护理干预。谨遵医嘱,治疗前检查相关管路是否连接正确,按照顺序打开瓶阀与减压阀,将减压阀压力调整为0.2-0.4MPa之间。通常在进行NO吸入治疗过程中,将管道连接至气管插管的最末端,使其避免因为管路过长而产生更多的NO2。④PS治疗护理干预。首先,准备好药物,将固尔苏放置于低温2-8°C的环境下避光保存。在使用前,对药物进行检查,观察药物外观是否出现变色,可将其放入暖箱中逐渐恢复温度,或是将药物放入手心内逐渐升温至37°C,然后缓慢摇动药瓶,避免剧烈摇晃。用药护理。将患儿处于仰卧位,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将离气管插管与气囊复苏器进行接头,在3cm左右。使用5号针抽取固尔苏药液插入气管导管。一边注人药液,同时使用气囊加压给氧。避免患儿出现肺内进入过多气体,造成肺大泡或者肺泡发生破裂[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
1.4 效果判定
判定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血清pH值,P(O2)、p(CO2)、Tc(SO2)、SPO2
1.5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剂量啊开展t值检验,并以(±s)表示,当P<0.05时,组问存在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后,患儿缺氧症状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血清pH值、P(O2)、p(CO2)、Tc(SO2)、SpO2明显升高,p(CO2)低于治疗前,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本次实验研究,对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护理,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治疗后,患儿缺氧症状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血清pH值、P(O2、TCSO2、SPO2明显升高,p(CO2)低于治疗前。因此,在联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保证患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中,在联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缓解低氧血症,有利于患儿恢复。
参考文献:
[1]马晓艳.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联合治疗的护理技巧与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01):189-191.
[2]郭晓燕.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109-110.
[3]陈凤飞.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5):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