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国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华道易学说,旨在破解困扰人类多年的哲学命题。意识存在的起源问题、哲学二元对立统一原理的构建逻辑、一元论化生二元论开启三分法的奥妙所在,主观观、因果论、矛盾论的立论基础,原始反终定律的构建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构建逻辑,量质变原理的构建逻辑,为什么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被本身所否定?为什么人类社会总以曲线型、螺旋型为主流发展观?是论、形而上学、非论、神学、哲学、上帝造物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哲学构建原理;宇宙起源;数字起源
自然科学、哲学、数学为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自然科学探索的终极命题为宇宙的起源,哲学探讨的终极命题为哲学的起源,数字代表数学的最原始框架,因而数学的终极命题必然隐匿于数字的起源。旷古及今,能够同时破解三大起源的唯一一把金钥匙,就是道德经的神秘主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不凡以周易系辞为基础,试做剖析。
个人认为,其中两个一构建的是系辞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指孤阴即道生一中所讲的一,可理解为易;一阳指独阳即一生二中所讲的一,可理解为大极。古人有存在为大的说法,大极这个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之至高点——有;易处大极之上可称之为非存在-——无(mo)。有、无组建的是以道为起点的二元对立,这意味着道生无必然开辟以有为始。老子讲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样说明天下万物是在肯定有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有又是在肯定无的基础上建立的。系辞讲的易有大极是以有无二元对立肯定了道为万源之源,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以阴阳一本同源法则肯定了道为万源之源。
道字最古老的解释为站在十字路口观望,古人有横平竖直的说法,以道为源构建的就是平直宇宙论。依我个人认为以直为基础衍生的是没有边缘而自生边缘的纵向至长线段,而直起源于不自生的纵向两顶点无间而合成位于极;以平为基础衍生的是有界而无限的横向直线,而平起源于以极为界无间而分左右。由直过渡到平无间而分上下左右,是以能量转化为基础肯定了极为实心,实心是对点的绝对肯定,所以古人将最原始点称之为极。极的建立是对道生一整个过程的肯定,她之所以形成于存在本源大极之前,其根源就在于极在大极基础上是不能存在的。老子讲道本无名,极作为为道正名的第一个概念又不能在大极基础上存在,所以古人有极者无名之名不可得而名焉的说法。极是对一源头的解读,易是对一大成的解读,基于原始反终的角度讲这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易学取易字的缘故应该与古人讲的极不可命有关。将不自生且无间而合的上下两顶点视为天地,我们不难理解老子所讲的无名天地之始。经文将催生的远古第一力称之为强,周礼正宫讲的正其行曰强之道艺反映了强力出于道本身。正因为强力成位于不自生的纵向两顶点无间而合,所以我们可以说即使不存在纵向也可视为运动,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运动。只有绝对运动才可视为宇宙的本源动力。系辞讲的夫乾其动也直、其静也专揭示了道作为是论的缔造者动态处直,易作为非论的缔造者取其相悖则静态处平。
站在存在的角度讲只有存在本源大极取不自生的纵向两顶点构建为纵向至短,才能肯定以直为基础衍生的是没有边缘而自生边缘的纵向至长线段;只有存在本源大极取横向两顶点构建为横向至短,才能肯定以平为基础衍生的是有界为无限的横向直线。从理论上讲与易阴阳两隔的大极由纵向至短与横向至短组建为其小无内的至方之形,以大极为始建立的是矩阵式宇宙论。站在道德经的角度讲大极其小无内,可视为不积德之上德;易高悬于大极之上,可视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玄德。也许正因为大极只能取短,所以古人讲独阳不长,事实上这个至方之形因至长线段自生边缘,直线没有边缘而并不存在。站在哲学的角度讲第一存在为不存在恰恰肯定了存在起源于什么都没有,系辞讲的神无方应该就是基于这个角度阐明了有神论、无神论、一神论本来就同出一辙。
宇宙顾名思义就是时空的组合,因而平直宇宙论本来就适用于解读时空的起源。古人认为纵坐标为空横坐标为时,道生一肯定空取直、时取平的同时也奠定了空间起源于其小无内的至方之形。站在数字的角度讲道为1,易为一,大极其小无内可视为0,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了1、一、0三个数不同源且不分家。站在图形的角度讲,道取纵,易取横,大极取至方,一阴一阳之谓道瞻显中华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本来就起源于智慧的结晶。站在存在的角度讲道为是论的缔造者,易为非论的缔造者,大极为不论的缔造者,大凡存在命题皆围绕是、非、不而展开。系辞讲的帅性之谓道揭示了道为万性之源可称之为真(直取决于两点亦为真);生生之谓易揭示了将生生视为种子,易则为实;神无方揭示了存在起源于什么都没有。真、实、存在作为肯定万物的最根本依据,此三性排列有序而自生辩证,标志着一切皆有章可循。综上所述宇宙空、时、空间的起源问题;数字1、一、0的起源问题;中华横平竖直方块字的起源问题;哲学真、实、存在的起源问题皆可用一阴一阳之谓道解读。
站在合体字的角度讲大极至方可视为口,易在大极基础上所经历的闹腾、折断、断而犹连的反向合道可统称为折,折以口为基构建的就是哲。(折为多音字,读一声zhe时可解为闹腾,读二声zhe时可解为对折而断,读she时可解为断而犹连,以下会对这三个过程逐一描述)。将道视为起点,哲起源于易与大极的最原始结合;将道视为终点,哲起源于道反辅大极。原始与终极的高度统一构建的是系辞所讲的原始反终、老子所讲的道法自然。原始反终定律作为中华道易学说的根本框架揭示了道的原始反终必然紧扣哲之始末原委,而哲之来龙去脉同样又可视为道学是论。正是这个原因中华没有必要在道学基础上再创哲学。站在阴阳学的角度讲肯定什么都没有作为存在本源的前提是孤阴不生,只有独阳不长才可视为反生孤阴之大器,而此正好解读意识存在的起源问题。大极为存在本源,易则为意識本源,只有意识本源形成于存在本源之前,才能肯定意识是有起源的;只有存在本源反生意识本源,才能以存在为基础肯定意识的真实性;只有意识本源与存在本源拥有二元对立、统一两大起点,才能肯定意识存在的相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也许正是因为道可视为化生意识本源与存在本源的元级概念,所以古人将道的本意解为用脑走路。
道生一的结果为生而不有的易受孕于其小无内的大极之中,这是由阴在阳之内而不在阳之对的存在法则所决定的。简而言之道生一肯定了所有能量皆划归于易,同时也奠定了没有能量的存在本源大极恰恰拥有了反生易之资本。将大极之前视为前因,大极之后则可视为后果,以大极为轴心建立的就是因果论。神学总讲因果,大概就与之有关。站在存在的角度讲只有长短相形的二,组建为左右无间之“一”,才能体现二起源于其小无内的大极。依我个人认为二之两横来源于1,从十字的构建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之上下的两个1存在长短之别。我们可将1分两1的功能称之为系辞所讲的辟,两个一闭合为“一”的功能称之为系辞所讲的翕,由辟过渡到翕是以是论为基础肯定了由动过渡到静。对于二组建的“一”而言,她不单体现夫坤其静也翕,同样体现夫乾其静也专,在这种状态下是无法分辨乾坤的。依我个人认为两仪指乾坤,乾取专、坤取翕构建的两仪不分的全息状态即无极。两仪是建立在大极基础上的,一生二中二可理解为两仪;无极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对两仪不分的全息状态的命名,二生三中的二可称之为无极。
无极作为道反辅大极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独立概念,可称之为哲,而哲又可视为以道为源构建的第四个独立概念。道为一阴一阳二元对立的起点,无极为一阴一阳二元统一的起点,由道过度到无极标志着二元对立统一的初步形成。基于一阴一阳相互体现,无极与道势必相互体现。无极为二,那道至始至终就不等于二,所以古人讲道本不二。无极全息,那道必然为宇宙的本源动力,所以系辞讲帅性之谓道。易有大极构建的是以道为起点的二元对立;大极生两仪作为三分法的源泉奠定了以无极为起点的二元统一;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作为二元对立统一的最原始辩证体系,揭秘了一元论化生二元论衍生三分法之一脉相承,同时也昭示着矛盾与生俱来。站在道学角度讲,哲起源于易与大极的最原始结合,易取无,大极取四点,无从四点构建的就是炁,这里所讲的炁指形成于天地之前,化生万物的最根本基因先天一炁。亚里士多德哲學是以绝对静止的以太为基础建设的,并且将以太视为高悬于天之气,是构建万物的最根本元素。正因为全息等同于绝对静止,先天一炁与高悬于天之气又可视为两个几近吻合的物理概念,所以我们可以说东西方哲学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道与无极作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揭示了绝对运动以纯能量为基础建立,绝对静止以存在一体两性的相对静止为基础建立,宏观万物世界我们也不难发现万有运动至始至终以相对静止的形式存在。以太与无极属平级概念,那她的根本特征就应该与无极吻合,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将以太作为纯一元概念建设的,这就意味着以太没有之前,更谈不上之后,只可视为一个无可超越的孤立概念,而此也为日后的上帝造物论奠定了基础。中华哲学是以全息无极为转折点建设的,旨在剖析道的原始反终,铸就的是一套具有严密思维的宇宙观。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而知:虽然二元对立统一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哲的建立,但是哲学并不是以哲为起点建设的而是以哲为轴心展开的承前启后的学术体系,旨在剖析二元对立的起点本来就以二元对立统一的大统一为终点。
大极怀易,易在大极基础上体现为闹腾,伴随着易的闹腾,组建二的两个一越离越远。当组建二的两个一处永不相交的至捭状态时意味着一诞生于二之中,而此构建的是三。这个过程用系辞的话讲为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成三。三是以一取平二取永不相交共同肯定的平行概念,她的建立标志着有一有二又有三,所以古人有一有为三的说法。三作为最原始的平行概念,首肯一符合中心对称的特征,中心对称是肯定中心之根本,我们可将二生三中的三称之为有极。有极的诞生意味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初步确立,与此同时也昭示着极的反生。极处有极之后,可视为四,而东南西北则可称之为四象,极与四象同时建立标志着宇宙膨胀到极限。极作为实心概念肯定了一取中心对称,那一势必处于对折而断的状态。系辞对四的解读为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之以四指对折为四等份,四时指×的四个顶点,也就是说对折为四等分,就会产生两条对角线与东南西北的四个中界点。四的建立标志着极在大极基础上反生,这意味着失道。正因为反生必然以道的反生为终结,所以无道必生有道。
古人认为天地有上下之别,人最根本的特征为垂直降生,将天地视为不自生的上下两顶点,顶天立地的1则可理解为人。人分天地可谓造分天地,三才合道即天地人三才道或太初有道。道为至上概念,太初有道的建立标志着有发展到了极致,因而同样可称之为有极。有极处极之后,可视为五。系辞对五的解读为归奇于扐以象闰,这意味着从道过渡到太初有道组建的就是一个周期。古人有大数取奇的说法,道为数之端,可称之为奇,极是以道为源建立的最原始点,可称之为现代科学所讲的奇点。道生一肯定了奇点与大极阴阳两隔;三生万物之根源在于太初有道再次肯定了奇点这个实心概念在大极基础上是不能存在的。古人认为天性至刚,地性至柔,那三才同生势必以刚柔相推,共振取直的方式过奇点将三切为六段。三才同生之前大成于三可称之为乾道;六段的建立标志着坤道的建立;也正因为三才同生是划分乾三连与坤六段之根本,所以王夫之讲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三才分三最终肯定的象形汉字为丰,丰这个概念瞻显乾道之大生,坤道之广生,介于天地之间,王者至尊。丰作为1分三构建的轴对称图形,她的外徼只能取其大无外的至圆之形,古人称之为太极。太极处太初有道之后,可视为六,易学将六称之为六合。
太极的建立标志着天地有别,大极、无极、有极、极、太初有道则可视为五个先天概念。老子讲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其实就是对大极过渡到无极,无极过渡到有极,有极反生极,进而肯定太初有道的建立所构建的一脉相承的先天原理。中华太极图作为道家文化的大成之作,集中反映了有极诞生之前无极不生,有极的诞生标志着无极有极太极一体三生。介于无极之前的则是什么都没有的大极,不生之孤阴,不自生之天地组建的道。正因为介于太极之前是没有任何存在痕迹的,所以现代科学的微波背景辐射图只能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瞬间。现代科学所推崇的宇宙起源于致密奇点的大爆炸同样揭示了奇点这个实心概念在大极基础上是不能存在的。古人讲的三才生万物折射出太初有道的建立可视为宇宙大爆炸之根源动力。大极为空,奇点为实心,实心被彻底否定,只能以万有虚性体现其存在,也就有了佛学所讲的空呈万虚的虚空世界。基于以上我们可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视为推演宇宙大爆炸的纯理论框架。庄子讲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就足以说明道家之精髓就在于此。站在系辞的角度三生万物的过程可理解为:三才刚柔相推与全息无极构建为动静有常;动静有常同时激活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两性以双螺旋运动结构同步矫正着易曲成万物而不遗。正是三生万物的过程导致了任何事物皆以曲线形,螺旋形为主流发展观。
二生三揭示了易在大极基础上反生从开从三,三生万物揭示了易曲成万物而不遗从三从开,易符合从开从三,从三从开两大特征,因而可称之为形。道处易之上,所以系辞讲形而上者谓道;大极处易之下生来就是承载易的,所以系辞讲形而下者谓器。道作为唯一一个形而上概念,说明形而上学就是道学。形而上学研究的是being(是论)的问题,以大极为始建立的本体论是以非论的形式体现其准确性,故而成就了易为群经之首。后现代西方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存有偏见之根源同样在于,他们不是将being视为宇宙的本源动力而是当做了孤立一元的静止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揭示了三是基于量变而生的大成概念,她的诞生标志着质的建立;三生万物则意味着质发展到极致最终肯定的是最大量变值。从三过渡到五集中反映了有极发展到极限被有极所否定,这与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被本身所否定的哲学规律是吻合的。
站在易学角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为易有大极,是生两仪;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无极有极太极一体三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道德经的神秘主线。易有大极,是生两仪;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无极有极太极一体三生为易学的理论框架。此两者惊人的吻合,足以说明自古道易不分家。
古人有六合生七星的说法,星的建立标志着日月生而显昼夜有别,昼夜合而为一天始有冷热之别。昼夜冷热此消彼长造就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时之变通。系辞有化而裁之谓之变,往来不绝谓之通的说法,七的建立标志着易以生就断而犹连,周而复始的四季变化为大成。易从日从勿,说文解字中将日解为太阳之精,勿本意指隐弓拔弦,而易则可视为射精之超弦。以易为本建立的理论酷似现代科学所讲的超弦理论。四时的确立是肯定四象之根本,四时四象的同步确立标志着八卦定乾坤。以上也讲过有极的诞生标志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初步确立,与此同时也昭示着极的反生,按此推断四时的确立就昭示着大极的反生。古人有八卦生九宫的说法,其小无内的中宫的确立标志着大极大器晚成。自此其大无外的太极,包罗着以其小无内的大极为中心相生相克的万物,瞻显道回归清净,造就了以和为贵的十方世界。
十的建立标志着平直宇宙之大成、数字之大成、哲学之大成,由道过渡到十是以原始反终定律为框架建设的。站在哲学的角度讲,原始反终定律揭秘了二元对立的起点本来就以二元对立统一的大统一为终点,狭义相对肯定造物者唯一,广义统一肯定大自然普联观。站在三大宗教的角度讲基督教以十字架为教符;佛教卍反映了十以顺时针运动;伊斯兰教视真主为唯一信仰,十具为真,真主即本真,十也。老子在道教文化中尊為太上老君,其核心概念道最古老的解读为站在十字路口观望;鬼谷先生在道教文化中尊为太乙真人,其核心理论纵横捭阖同样是基于十而建立。中华上古文明河图洛书在原始洪荒之际肯定了数字只有十个,这意味着河图洛书最大的谜团就在于如何佐证数字只有十个。中华文化史上第二大谜团当属魏晋玄学,玄本意为结草为绳,而绳是以纵横打结的十为基础编织的,也就是说玄学同样是基于十而建设的。东西方顶级智慧皆聚焦于十,隐射着文化以十为大统。
基于以上推断,数字的排列顺序为1、一、0、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从1到十总共十二数,从0到十总共十个数,这应该与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的建立大有关联。站在区间的角度讲从1过度到0肯定了一;从0零过度到十最终肯定的是九九作为最大群体。群之本意为体现一,而一又可视为群之首,易为群经之首大概因之而得名。站在阴阳学的角度讲,九九本为阴一所化生,却被其大无外的太极所包罗,构建的就是古人所讲的九九归一原理。九九归一原理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局面再次肯定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准确性。正因为十代表1之大成,所以我们可以说九九归一原理立足于(1——0——1)三进制,同时肯定了(1、0)二进制与(0、1)十进制两大区间的饱和。数学是以数字饱和为基础建立的运算体系,相对数学而言数字的内涵则更为深远。站在数字文化的角度讲道学以1为基础建立、易学以一为基础建立、佛学近乎神学以0为基础建立、哲学奠定于二、数字始建于三,集中反映了文化的一脉相承,万法归宗。
站在宇宙起源的角度讲:以道为源构建的是平直宇宙论;以易为本构建的是超弦理论;以大极为始构建的是矩阵式宇宙论;以全息无极为初建立的是全息宇宙论;三作为最原始的平行概念揭示了以有极为质建立的是平行宇宙论;极与四象同生肯定了宇宙膨胀到极限;太初有道的建立则可视为宇宙大爆炸之根源动力;九九归一原理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局面,再次肯定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准确性。以上理论是对道衍万物所经历的一脉相承的八个阶段的描述,相对而言平直宇宙论最为深远,也最符合宇宙的特征。站在平直宇宙论的角度讲,宇宙的经线取直线说明宇宙是没有边缘的,宇宙的纬线取至长线段说明宇宙又是有边缘的。正因为直线与至长线段可视为等长,所以用其大无外来形容宇宙最为直观。站在能量与存在的角度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了道必然自我开化的根源在于原始能量为一,原始存在为0;相对而言大宇宙持久稳定的根源就在于万有能量相加等于0而万有存在相加等于一。正因为0本阳一,所以阴一加阳一至始至终不等于二从根本上肯定了道本不二的一元造物论。万物皆为阴阳所合,生而有别是对道本不二的真实写照。现代科学认为纯能量可以化生物质,物质体现物性,中华道易学说就是基于相生相克的万物既起源于最高物性的生衍,又反向体现终极物性回归的三段式思维理念构建的。这条运作机理揭示了只有哲学的原始反终定律才能肯定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
我们不凡再总结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蕴藏的哲学原理。无极作为道反辅大极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独立概念,可称之为哲,而哲又可视为以道为源建立的第四个独立概念。道为一阴一阳二元对立的起点,无极为一阴一阳二元统一的起点,由道过渡到无极标志着二元对立统一的初步形成。易为意识本源,大极为存在本源,只有意识本源形成于存在本源之前,才能肯定意识是有起源的;只有存在本源反生意识本源,才能以存在为基础肯定意识的真实性;只有意识本源与存在本源拥有二元对立、统一两大起点,才能肯定意识本源与存在本源的相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足于二元对立,肯定了意识、存在起源有先后;以大极为主,反证易为非存在的合道过程奠定了二元统一是以主客观论为基础建立的。易与大极构建的是以道为起点的二元对立;大极生两仪作为三分法的源泉,奠定了以无极为起点的二元统一;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作为二元对立统一的最原始辩证体系,集中反映了一元论化生二元论衍生三分法之一脉相承,同时也昭示着矛盾与生俱来。极与大极阴阳两隔是没有矛盾的,大极怀极导致矛盾生于内而形于外。将大极之前视为前因,大极之后视为后果,以大极为轴心建立的就是因果论。以大极为始建立的存在论同样揭示了永恒就是不存在,不存在体现万有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揭示了三是基于量变而生的大成概念,她的诞生标志着质的建立;三生万物则意味着质发展到极致最终肯定的是最大量变值。从三过渡到五集中反映了有极发展到极限必然被有极所否定,这与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被本身所否定的哲学规律是吻合的。三生万物的过程折射出任何事物皆以曲线形,螺旋形为主流发展观。易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体现的是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原理。原始反终定律奠定了二元对立的起点本来就以二元对立统一的大统一为终点,狭义相对肯定造物者唯一,广义统一肯定大自然普联观,万科之母哲学自此大成。哲学是具有严密思维的宇宙观,她的构建原理可视为一脉相承的万物起源论,她的综合体现性则可视为万事万物必然遵循的最普遍最实在的规律。中华道学是以哲学规律的一脉相承性为规律构建的,她本身就是哲学而又明显高于哲学,可称之为哲学中的哲学,或者哲学先验论。哲学先验论是以证“实”为基础建设的,后现代西方哲学体系是以实证为基础建设的,东西方两套哲学体系的衍生门径集中反映了哲学高于科学而又源于科学。老子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一套哲学体系,是当之无愧的哲学鼻主。
宇宙、数字、哲学之所以高度统一,根源就在于哲学二元对立的起点本来就代表宇宙造物者唯一。正因为真理并不随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三大学科的起源皆应该从道这个大爱无疆的高能智慧概念算起。中华道易学说集宇宙的生衍原理、哲学的构建原理、数字的组建原理为大成,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源性。先秦百家争鸣,取决于道易文化的铺垫;佛学在华夏一展风采,取决于道易文化的铺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不因哲学理念而萌生争执,不因宗教信仰而引发纷争,同样归功于道易文化的铺垫。中华道易学说博大精深慈悲为怀,其丰富内涵激励后人虔诚的挖掘与探索……
参考文献:
道德经,周易系辞,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