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2018-08-06 12:21陈黎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

陈黎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目前发展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应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的“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实用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的教学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存在的课程体系与目标体系不符、课程体系与岗位需要相脱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基于目标体系的动态变化需要,对应的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一、引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015年,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高等职业教育(仅指专科层次)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尚未真正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分成:“双元制”型、实践渗透型和三段式型,而我国高职教育目前还停留在三段式课程体系的阶段,按顺序展开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这种课程体系最大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不能够充分融合,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改进教学,具体可从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程比例、一体化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建设思路及原则。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二)建设目标。紧密对接社会经济、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形成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可行性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1)建成突出学生“学业评价”和“素质评价”的课程体系。(2)突出专业技能培养。(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学习要求,建成“立体、共享、交互、开放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库。(4)以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目标,建立综合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改革体系,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潜能”。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

(一)适应性及多样性原则。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性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既要适应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又要适应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应在兼顾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生的成才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论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还是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均具有多样性特点。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普遍希望成为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迫切需要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上述适应性原则及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即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种目标需求和企业岗位的多种人才需求。

(二)针对性及能力导向原则。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必须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发展定位,具有针对性。如果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应针对营销人才、工程型人才和研发人才的培养;如果将培养目标锁定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则应针对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为基础,基于能力导向原则,可以确定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从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表明,明确各个行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明晰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等规范性要求,是准确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四、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依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设置高职专业课程体系。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既要有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功能,又要有就业教育的功能,还应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功能。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要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要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依据学生的发展目标,要设置具有通用性和迁移性的职业平台课程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在设置必修课的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通过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和不同方向的能力拓展课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此外,也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课堂以外的隐性课程,将其作为课内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二)注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是课程的微观结构,课程内容整合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关系着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由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课程内容三要素内涵与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课程的特点。对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工作实践为逻辑核心,围绕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对侧重于专业基础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职业平台课程,在将技术的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学习逻辑主线的同时,还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认知的一般规律,以实践为导向,将技术工作的任务嵌入到课程之中。对侧重于态度情感教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要求包蕴素质教育的理念,突出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的改革取向。

(三)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平台”。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首要任务,摒弃传统的按照“学科→知识→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的模式,按照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的理念构建“岗位→能力→课程”专业课程平台。專业课程平台含三个子平台(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总课时和学分占比65%。

(四)“课堂-工作室/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制定操作项目,学生先去“工作室”做,解决问题后,再回到“教室”对知识进行归纳,实现“课堂-工作室/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6.09

[2]鄧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0(06).

[3]梁骥.高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