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模式、关注综合能力、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阐释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从最基础的拼音、认字,到阅读和写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小说,无一不体现了古人们的智慧,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底蕴。因此,作为素质教育最基础的科目,小学语文即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更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学好小学语文至关重要。
就目前普遍情况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模式滞后
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整体上比较落后,依然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1]。教师大多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閱读和记忆,侧重于学生是否记住生词或诗句,却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是否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的知识灌输,不适应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二)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灌输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得不到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由此,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认为语文是死记硬背的课程,相应的减少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考,仅仅被动的接受知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2]。
(三)没有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因为先天因素及成长环境、接受知识的早晚等因素的不同,其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学生各自所适应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面对全体学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缺乏对不同学生自身特点的关注,没有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引导,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
二、改革的原则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第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为现今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化、多元化的展现,从而克服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枯燥、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课件的质量,以教学内容为基准,深刻理解课本内容,严格把控引用的多媒体资源,注重内容编排形式,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并对课件及时进行更新,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集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联想、理解能力。
第二,有效运用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还原知识经验产生的途径,理解知识经验的意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体验中产生情感[3]。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充分阅读和理解,打好基础;多种方式创设体验情境;适当补充相关资料,以便让学生有效地促成体验的生成。体验教学强调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体验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语文并不仅仅是枯燥的记忆和机械地理解,而是用来合理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的必要工具;另一方面,语文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散文,每个文字中都凝聚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悠久的文化传承以及博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对于小学生人格培育的重大意义,并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第一目标的前提下组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注重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而需要重新审视当前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或欠缺之处,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语文教学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人认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是“读书认字”,因此理所应当地把小学语文课堂变成了单纯枯燥的“照本宣科”,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其实不然,小学生思想活跃,奇思妙想层不不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强化语文课堂在小学生情感体验、道德认知方面的积极作用,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可以丰富情感经历、增强自我认知、引导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环节。
对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倾向于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授课过程中对重点词句释义时增加人物心理的解读,因为传情达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之处,继而领会语言的魅力,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从而达到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再比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要强调文以抒意,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生活体验,由真实感悟到内心情感抒发,切忌辞藻华丽、修辞多样却内容空洞、情感苍白的作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通过鼓励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堂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锻炼其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团队协作、理解沟通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大益处[4]。最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来源于生活这一重要特质,注重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授课过程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的学习走向现实生活,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或与实践中体验真知,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能力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5]。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状,要积极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合理的分组。在实际操作中,分组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将掌握知识量近似的学生归为一个小组,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授和补充;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潜力,将接受知识速度相近的学生归为一个小组,有利于保证教师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減少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不同而导致的课堂效率低下。
第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除了必备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分组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授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补充基础性知识,以巩固他们学到的内容;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可适当准备具有一定难度的拔高问题,以扩宽他们的思路。教师应充分考虑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成绩为本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基于分组教学的机制,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分组的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中,应引入课堂状态、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个人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手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以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科学成长。在评价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摒弃旧思想、旧观念,积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和总结,相信通过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样化的科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为小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幼香.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6):261-262
[2]梁俊梅.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0)
[3]林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新课程(小学), 2017(10)
[4]王素玲.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J]. 小作家选刊, 2017(9)
[5]张艳婷.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J]. 读天下, 2016(16)
作者简介:王秋凤(1987-),女,汉族,山东寿光人,二级教师。聊城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寿光市圣城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