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上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二种形式:
一、理论课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学生在初中己经学习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包括windows操作,office办公软件,IE浏览器的使用等。但是在初中所涉及的知识仅仅是一些技能或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稍显不足,在高中我们一定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能力培养上来,不能再简单重复初中所学的知识或者是把初中所学的东西进行简单的深入,在现在提倡创新意识的大背景下,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中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好呢,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前一种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并且把握创新精神,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上机课
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上机时一定要加强德育教育,社会发展至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网络不仅走近平民百姓,同时也闯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浏览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名人传记等,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明辨是非,在快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守护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追求。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可以利用E-mail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将信箱对学生公开,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打开信箱,给教师写信交流学习心德,诉说生活烦恼,或者给同学留言,或者收看教师的回信等。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里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理话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网上德育工作的渗透,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总之,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高中计算机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