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要从哪几个方面下功夫

2018-08-06 12:45杨仕慧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古文现代汉语古诗文

杨仕慧

编选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了解、熟读、悟透文言文,是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无疑像“天书”一般,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到四分之一,所以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必须吸引学生,促进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对文言文词句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积累,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下面说说在教文言文时怎样吸引学生。

首先在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有新鲜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2、古文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古文,古文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习古文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水平的提高。

3、古文意思簡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有许多美感。

4、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的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古文的意思,则无法应用。

一、首先要读懂意思,能够见“言”而知言

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把“读”字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注意不读错读音、不换字、不漏字,更重要的是要读好句子的停顿、划分句子中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明,划分停顿以不读破句为标准,也就是说要注意词句和短语的完整性,如《童稚》中“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古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中,“腊”不读“la”而读“xi”,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i”。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且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郎朗上口,这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

二、教师带领学生翻译指导

有些中学生,尤其是刚学文言文不久的学生,最怕翻译文言文。主要是没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对课文一知半解,甚至连字词都陌生无比,所以翻译起来无从下手。需要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从最基本的文言文字、词、句开始,先读懂读透,再循序渐进理解翻译,先雄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接释义,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

(二)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双音节词,文言文的词多是单音词,而现代汉语的词多为双音词,所以翻译文言文时一般可采取加字的办法来解释,如“能张目对日”可翻译为“能够张大眼睛对着太阳”,有的也可用换字的办法来解释。

(三)弄清虚词的用法,如虚词“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识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句中的“而”通常不译,或可译成“地”“着”“就”“并”;转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上有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可是”“但是”。

(四)补充适当的词语。

(五)调整句子的语序。

6、(六)

三、在教学中互相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有些词古代的意义与现代的意义相差甚远,如果用现代的意义直接去解释它,就会造成误解,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时”,按时,按一定的时间,不能译为时间,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不能译为朋友。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叙述,古今词的异同,加以对照、比较,就会使学生加深印象,不会出错。

通过学习古诗来强化古文阅读理解。很多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四首》)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别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之事。

四、理解古诗文形象塑造的意义

古典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以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露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不妨来看一首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浅塘湖春行》)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正浓,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的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

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文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学生多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积累古文学功底,掌握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的文化精髓,古文水平才能渐渐提高。

猜你喜欢
古文现代汉语古诗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称象
嫦娥奔月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