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以阜阳市为例

2018-08-06 09:11姚树颍李方哲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儿童

姚树颍,李方哲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26)

一、留守幼儿成长现状调查

(一)家庭教育缺乏

笔者以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阜阳市部分农村留守幼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留守幼儿课外阅读书目、参加兴趣班情况、监护人文化程度等方面,主要了解留守幼儿成长环境的现状。具体调查内容见下图:

图1:留守幼儿拥有课外书目调查

留守幼儿所拥有故事书数量体现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调研数据统计来看,图1显示,没有故事书的孩子所占的比例大约占30%,而有10本以上的故事书的孩子不足20%,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又做了一项关于暑期留守幼儿参加兴趣班的调研,由调查可见,当地幼儿的绘画、舞蹈等兴趣班收费并不高,而就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暑假为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的费用,一般家庭是能够负担得起的。但是从消费观念来看,家长认为暑假花钱参加兴趣班这个投资还需要再斟酌考虑。多数家长认为幼儿暑假在家玩,有老人看管着,人身安全不出意外就可以了,孩子年龄小,还没有考虑到丰富幼儿的暑假生活。

图2:留守幼儿监护人文化程度调查

针对留守幼儿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笔者进行了调查。图2显示,没有上过小学的家长高达53%,而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只有8%。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与孩子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当前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就使得留守幼儿在学习成长方面受到家庭帮助的机会较少。

(二)幼儿园、社区教育环境差

调查发现,阜阳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并且,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不是学前教育,导致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农村幼儿教师几乎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没有乡村文化馆、少年宫和图书馆等资源。当前,在市场经济思维的冲击下,农村的传统文化环境受到影响,农村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甚至有迷信、赌博等落后思想存在。

(三)亲情缺失

图3:留守幼儿心里话跟谁说

笔者以“心里话会跟谁说”为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有40%以上的孩子会把心里话自己憋着。农村留守幼儿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急需要沟通倾诉和正确引导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留守幼儿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四)安全隐患存在

笔者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幼儿的监护人要面对种田等家务劳动,有时会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玩。走访中,笔者发现一个场景:七八岁的孩子拿着手机在打游戏,另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马路边玩沙子。马路上不时有机动车穿梭,马路的另一边就是水渠。正值农村栽秧时节,河水湍急,如果家长没有看管好孩子发生什么不测,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另外,笔者还就留守幼儿疫苗接种情况做了调查,数据显示,有部分留守幼儿没有按规定要求全面接种疫苗。可见,应该加强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

二、留守幼儿成长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较低

祖辈们较多的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和饮食问题,认为孩子只要不哭不闹健康地长大就好,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幼儿教育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关注。老人们认为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在幼儿园学习的东西,上小学时老师还会再重新教。对于孩子的教育,部分祖辈监护人认为孩子能认识字就行了。

另外,对于有父母一方陪伴在身边的留守幼儿而言,限于其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留守幼儿的成长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调研期间的一个场景深刻地触动了笔者,一个小男孩坐在马路边,趴在凳子上写作业,年轻的母亲怀中抱着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在指导小男孩写作业。她当着孩子的面向我们抱怨自己没有能力教小孩,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考试成绩太差。我们能够理解这位母亲的焦急,但是在孩子面前抱怨会大大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教育引导效果。

(二)幼儿园教育能力有限

通过走访了解到,农村幼儿园课程呈现“小学化”,没有根据教育的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课程。例如,在学前期教幼儿学拼音、识字,教学方法是教孩子们死记硬背,而不是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魅力和探索世界的奇妙。根据教育科学理论,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活动中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而非带着特定的目的性,能否记住主要有赖于对象本身是否具有鲜明、生动、新奇的特点,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强烈的情绪反应[1]。显然,在幼儿时期生动有趣的游戏比枯燥无味的数字和汉字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死记硬背,他们渐渐地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求知欲不强,从小养成了不爱动脑筋却死记硬背的习惯。这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致命伤[2]。

皮亚杰在论述儿童的道德发展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成人与儿童的地位不平等,成人通过语言或行为对儿童施加压力,就造成了儿童对成人单方面的尊重以及道德的他律性。他认为,要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就必须有儿童之间的平等交往[3]。另外教师要与儿童合作,做儿童游戏的伙伴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的一个思想。从皮亚杰的观点可以看出,老师对儿童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是幼儿游戏的伙伴、第二任母亲、知心朋友[4],然而当前农村的幼儿教师很难正确地对待儿童的发展。

(三)父亲在育人中的缺位

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孩子性格更为活泼,更加自信。而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难以获得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孩子会特别喜爱吃、极其沉迷于电子游戏、中度迷恋某一种物品或偶像等。学者段成荣认为越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越容易寻找某些事物来弥补[5]。笔者仅以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为例做了问卷调查,大多数孩子是由祖(外)父母送到幼儿园,少部分孩子由母亲接送。由此可见,老年人和女性陪伴孩子较多,父亲这个重要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较多。留守幼儿主要由母亲陪伴成长,缺少父亲的关爱,这种成长环境影响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和体格成长[6]。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性别角色尤为重要,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范例,而且为女孩学习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对照物[7]。父亲在与幼儿交流游戏的数量和质量上因其与母亲的方式不同,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扮演着“超人”的角色,在孩子与父亲交往时能使儿童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满意的态度,能够较为容易的从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

三、留守幼儿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统筹职能

解决留守幼儿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做好社会服务,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的数量,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幼儿的产生。同时,教育引导父母帮助幼儿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引导他们建立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逐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政府应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8]。从多方面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能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待遇,引导农村家庭增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注重家庭教育,加强亲子联系

父母长期不在家,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职责就落在了老人身上。老人应该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影响。父母应尽可能的留一方在家照顾幼儿,等孩子渐渐长大再外出务工。虽然父母在外务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可以经常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状况。在通话或视频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增强亲子情感的交流,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父母及幼儿养护人要积极参加家长学堂,提高认识,关注孩子情感心理。

(三)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提高教育能力水平

幼儿园应遵循并灵活运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保教”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争取做到“两教一保”。幼儿园应建立留守幼儿的电子信息档案,详细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存在的问题、家庭成员信息等,建立和完善“家园互动”平台。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有较高的职业品质,幼儿教师应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技能、个性心理等方面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成长计划、园内交流、交换学习等途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