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瑞,张 鹤
(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确山 463200)
脑血栓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个体应激状态下血小板聚集力提高,血液粘稠度提升,血流速度变缓,血小板与血液中其他因子结合成为血栓,血栓随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流经个体脑动脉系统,阻塞脑动脉腔,脑动脉出现供氧、供血障碍,脑组织发生局部坏死[1-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恢复期脑血栓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恢复期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1.7)岁;临床诊疗时间1~5周;平均(3.6±0.7)周。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57.8±1.6)岁;临床诊疗时间1~5周,平均病程(3.5±0.7)周。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多在安静或睡眠状态发病,可出现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前驱症状,而后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②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脂代谢紊乱、全血黏稠度、红细胞压积等相关数据均明显高出正常水平[3];③头部CT检查显示头部低密度影,头部MRI检查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
中医临床诊断:均出现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唇甲青紫、舌上有瘀斑、胸闷喜叹息、胸腹胀满,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舌淡苔薄白,脉弦涩。
纳入标准:符合恢复期脑血栓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实质性脑组织损伤;②对本次实验用药有禁忌症;③未经医师同意擅自终止临床用药。
两组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44025313)、胞磷胆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220)治疗。其中低分子右旋糖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静脉滴注500mL;胞磷胆碱胶囊日3次,每次口服1~2粒。两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药用黄芪125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将药物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1天后放入600mL清水中小火煎至500mL,日1剂,早晚餐后各服250mL。两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两组临床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红细胞压积、全血浆黏稠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相关检测数值变化情况。
参照ADL评分标准,对吃饭、穿衣、上厕所、大小便控制能力、洗澡等相关生活行为进行评分。生活基本自理得分60~100分,生活需要帮助:得分41 ~60分,生活不能自理得分0~40分。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满分42分,得分与个体神经功能损伤成正比。0~1分表示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1~4分为轻度神经损伤,5~15分为中度神经损伤,15~20分为中重度神经损伤,21~42分为重度神经损伤。
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效: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得未到有效缓解甚至出现恶化。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损伤比较 (分,)
表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损伤比较 (分,)
组别 例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32.6±1.2 76.5±5.1 36.2±1.6 5.1±0.2对照组 30 32.8±1.4 64.2±3.8 35.9±1.5 16.9±0.8 χ2 5.614 5.421 5.362 5.124 P>0.05 <0.05 >0.05 <0.05
两组实验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全血浆粘稠度(mPs/s)纤维蛋白原(g/L)实验组 30 45.2±1.3 4.0±0.3 3.6±0.3对照组 30 48.2±1.5 4.8±0.4 5.4±0.5 t 2.025 2.013 2.003 P<0.05 <0.05 <0.05组别 例 红细胞压积
研究发现溶栓治疗脑血栓具有针对性,主要适用于超早期脑血栓。
脑血栓属中医“中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化瘀通络[4-5]。气能生血,血可载气,气血充沛则养荣全身脏腑,维持机体全身脏器功能的发挥。由于气血亏虚、心脾两虚,血运迟缓,形成血瘀,脉络受阻[6]。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补益中气,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尾活血补气,诸药合用可消除气滞血瘀。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中当归尾与川芍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可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