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英,喻甫斌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重庆 忠县 40430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闷,经常性咳嗽,呼吸不畅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多发[1-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慢阻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共10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阻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5岁,平均(68.8±5.5)岁;平均病程(3.8±1.9)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67~74岁,平均(69.7±6.3)岁;平均病程(3.7±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2011年提出的“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断标准”[3],均经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促等症状。
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支气管扩张药和抗炎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营养支持。
观察组加用慢阻肺汤进行调理。药用芦根30g,瓜蒌30g,大黄10g,杏仁10g,半夏12g,陈皮12g,桑白皮10g,地龙10g,麻黄8g,甘草6g。肾虚加杜仲、肉桂、巴戟天、淫羊藿,血瘀加丹参、桃仁,气虚加麦冬、党参、黄芪。1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
两组均治疗2个月。
用肺功能检测仪(北京麦邦光电仪有限公司 MSA99肺功能仪)对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检测,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运动耐力试验检测6min行走距离。观察咳嗽、咯痰、喘促评分。咳嗽无0分,白天间断咳嗽、基本不影响工作生活为1分,白天咳嗽或夜里偶咳、能坚持劳作为2分,昼夜频咳或阵发、影响劳作或休息为3分。咯痰无0分,昼夜咳痰10~50mL/天为1分,昼夜咳痰、51~100mL/天为2分,昼夜咳痰大于100mL/天为3分。喘促无为0分,偶发不影响日常活动或休息为1分,日夜可见但不影响日常活动为2分,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为3分。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
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证候评分减少大于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评分减少70%~89%。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评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评分减少小于30%。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肺功能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56.34±16.24 70.02±15.65△ 56.75±13.77 65.52±16.52△对照组 50 57.78±15.08 64.82±16.01 57.32±11.36 58.56±14.32
两组6 m i n步行试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步行(256.34±16.24)m,治疗后步行(376.34±16.24)m;对照组治疗前步行(262.37±17.54)m,治疗后步行(293.34±20.24)m,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个月后电话随访,对照组病情加重7例,观察组病情加重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虚损,标实为痰饮、淤血。稳定期以本虚为主,但痰饮淤血贯彻始终,形成虚实错杂之证。治当固本补虚。慢阻肺汤方中甘草抗炎止咳。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延缓衰老[5]。桃仁镇咳,抗凝抗炎[6]。丹参可以保护肺血管的内皮细胞以及抗损伤[7]。因此,慢阻肺汤辅治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