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洪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外一科,重庆 400060)
腹部外伤中合并内脏破裂者,尤以脾破裂最为多见。脾破裂手术方式多以脾脏切除术为主。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在临床已经达成共识[1-3],本研究在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并观察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报道如下。
共50例,均为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3~65岁,平均(30.9±11.6)岁;病程7~20天,平均(10.1±9.6)天。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8~71岁,平均(32.6±12.8)岁,病程9~25天,平均(11.6±10.3)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与分级:诊断主要根据外伤史、腹膜炎及腹腔出血体征、诊断性腹穿、腹部B超和(或)CT及实验室检查。参照2000年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伤情危急的III级和所有IV级脾破裂均行全脾切除术。
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炎、补液支持治疗。
实验组加黄芪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00312)静脉滴入,日20mL。
生化指标观测: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手术前、术后第1、3、7dT细胞亚群CD3、CD4、CD8数值水平。
术后并发症观察:记录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低热的发生率。
用SPSS13.5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 (%,)
表1 两组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CD3 CD4 CD8实验组 25术前 64.31±10.11 47.11±9.51 32.36±10.32第1d 55.93±8.67* 41.11±8.82* 26.35±9.09*第3d 60.25±8.89*△ 45.56±9.87*△ 30.79±10.02*△第7d 69.01±8.12*△ 52.18±9.79*△ 34.71±8.21*△术前 69.01±8.79 51.07±8.02 31.29±10.26第1d 49.87±11.56*39.98±10.01*22.72±11.02*第3d 50.54±9.71 42.01±8.10 24.31±9.01第7d 53.39±9.47 44.31±8.14 25.45±10.16对照组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脾破裂属中医“创伤病”范畴。研究已证实[4],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除了具有造血功能、破坏衰老血细胞、过滤血液、储藏血液等功能外,还是机体重要的抗感染免疫与抗肿瘤免疫器官。脾脏同时还具有分泌功能,是产生补体、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备解素和调理素等,多种体液因子的场所,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直接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含有大量T、B淋巴细胞。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研究认为,人体在严重创伤之后,免疫功能开始减弱,脾脏切除以后,体内原来由脾脏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不复存在,这就造成术后体内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在短期内的突然减低,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降低了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可表现为抗感染能力减退、易出现术后感染等症状[5-9]。脾脏约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而T细胞占其中的35%左右。T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主要的调及效应细胞,CD3、CD4、CD8是重要的T细胞亚群,因此,检测术后T细胞及亚群的变化,可以有助于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做出判断以及指导治疗[10]。
高维娟[11]认为,黄芪注射液是以增强T细胞功能为主的T细胞免疫佐剂,具有类似胸腺素样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使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和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本研究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后,发现黄芪注射液对脾切除术后早期T细胞亚群CD3 、CD4、CD8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对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脾切除术后提高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