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2018-08-06 00:59徐小敏冉雪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患侧肌力偏瘫

徐小敏,冉雪莲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重庆 丰都 408200)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2.2±4.2)岁;病程20~60天,平均(20.3±4.3)天;脑梗死30例,脑出血11例,脑栓塞9例;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25例;患侧肌力检测0级20例,患侧肌力检测Ⅰ级20例,患侧肌力检测Ⅱ级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3.2±4.3)岁;病程20~60天,平均(22.3±4.3)天;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脑栓塞10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7例;患侧肌力检测0级20例,患侧肌力检测Ⅰ级22例,患侧肌力检测Ⅱ级8例。两组性别、年龄、偏瘫侧、肌力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调控血压、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治疗。①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大于20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可缓慢降压,降压目标收缩压160~180mmHg,舒张压100~110mmHg。②降颅内压药物为20%甘露醇125~250mL,每4~6h1次;呋塞米10~20mg,每2~8h1次,或甘油果糖250~500mL静滴,每日1~2次。③营养神经细胞治疗用神经节苷脂40~100mg静滴或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静滴,1日1次。

实验组加用针灸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①针灸治疗:头针取穴病灶侧运动区,体针取患侧肢体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及督脉为主,上肢取肩髃、肩髎、肘髎、阳池、曲池、合谷、外关、养老,下肢取环跳、阴阳陵泉、昆仑、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申脉、仆参等,督脉取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中枢、命门、阳关、腰俞。穴位常规消毒,根据穴位的特点,病情选择进针角度及深度,进行补法、泻法,患侧肢体每周进行5次针刺配合电针,每次留针30min;督脉每周进行2次针刺配合电针,每次留针20min。②康复训练:稳定期(脑梗死48~72h,脑出血7~14天)进行,训练应循序渐进,即进行良姿位摆放与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及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训练。

两组均治疗15次为一疗程,治疗3~6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用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MA)法,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法以及下肢Brunnstrom评级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恢复,能够独立行走或扶拐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达3级或3级以上。有效:神经系统功能部分恢复,不可独立行走。无效:神经系统功能未恢复,症状无改善或进步不明显。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平衡功能评定。对照组坐位不达1级平衡,实验组坐位达2级平衡、或2级平衡与3级间。

6 讨 论

偏瘫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劳累过度,食肥甘厚味,长期吸烟、酗酒等,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瘀血形成所致。过去对于中风康复被认为在治疗结束以后才开始,以至于许多中风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脑卒中康复介入越早越好,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可明显改善预后。目前认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 即可开始早期康复治疗。偏瘫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在受到一定损伤的情况下,给予以一定的持续刺激可对局部脑神经起到重塑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偏瘫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依据,针灸可加速脑部坏死区域残存组织细胞的功能恢复。反复的刺激和功能训练,可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加速随意运动控制的建立,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

猜你喜欢
患侧肌力偏瘫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