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升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滑县 456400)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4~74岁,平均(63.15±2.03)岁;发病部位基地核21例,内囊12例,丘脑5例,脑叶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3~75岁,平均(63.09±2.05)岁;发病部位基地核20例,内囊13例,丘脑4例,脑叶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症状体征:头晕头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肢体偏瘫。
诊断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颁布《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对治疗药物过敏。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溶栓、降颅内压、补充电解质、营养支持,治疗28天。
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药用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地龙10g。痰多加厚朴、胆南星,偏瘫加蜈蚣、水蛭。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日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针灸取曲池、合谷、外关、后溪、哑门、廉泉、足三里、太冲,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
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优: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大于等于90%。良:神经功能缺损降低60%~89%。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16%~59%。差: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小于等于1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组别 例 低切 中切 高切 血浆黏度观察组 40 7.45±1.01 5.13±1.21 5.46±0.62 1.39±0.45对照组 40 12.25±2.23 9.58±1.58 8.66±1.89 2.11±0.82 t 12.4008 14.1421 10.1747 4.8684 P<0.05 <0.05 <0.05 <0.05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
项目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 40 27.54±2.25 13.12±1.25 35.4325<0.05对照组 40 27.61±2.16 20.14±1.52 17.8874<0.05 t 0.1419 22.5605 P>0.05 <0.05观察组 40 54.25±4.32 90.52±4.58 36.4349<0.05对照组 40 55.12±4.18 68.58±4.22 14.3319<0.05 t 0.9153 22.2811 P>0.05 <0.05日常生活能力
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由于情志损伤、劳累内伤以及饮食不节等所致。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补肾养血、通络止痉为主,标本兼治[3]。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通络、补气、化瘀功效[4]。方中黄芪补脾胃气,当归活血养血化瘀,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活血祛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祛瘀之功。针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神经细胞损伤。
补阳还五汤活血、行气、祛瘀,针灸通络、促进血液微循环,故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