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军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口腔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隐匿性、慢性疾病,通常在口腔黏膜中出现,以张口受限、口腔黏膜发白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本研究中用三甲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10例,均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42.7±6.7)岁;病程0.5~1年,平均(0.8±0.3)年。研究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35~66岁,平均(42.6±6.8)岁;病程0.3~1年,平均(0.7±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口腔烧灼感,水疱,自发痛,味觉减退,口干,张口受限等。口腔上皮萎缩、变薄,可见不典型增生,固有层有透明变,缺乏血管,纤维细胞极少,且有胶原纤维形态异常、慢性炎症、弹力纤维变性等症状。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有水疱或刺激性疼痛出现,软腭、双颊、舌以及翼下颌韧带区等部位黏膜有灰白色板状变化,扪及条索状形成,张口受限。无其他口腔黏膜疾病、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无其他服药史。
排除标准: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异常。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醋酸泼尼松注射液(25g/L)2mL与利多卡因(20g/L)1mL混合,对病变部位进行注射,每1cm2病变区域注射剂量均值为1mL,每周注射1次;口服维生素E 1粒,每日2~3次;口服维A酸10mg,每日2~3次。共治疗3个月。张口受限可切断纤维条索,创面植皮。
研究组用三甲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用鳖甲,龟甲,穿山甲,蝉蜕,僵蚕,牡蛎,虫,白芍,当归,川芎,黄连,黄芩,党参,半夏,干姜,大枣,甘草,浙贝母,花粉。胃脘痛加砂仁,黏膜发白加熟地黄、白芍、川芎,疼痛加地龙、全蝎,灼热加蒲公英、连翘。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共治疗3个月。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症状消失,口腔黏膜刺激痛消失,僵硬感消失,张口度增加超过10mm。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口腔黏膜刺激痛及僵硬感均改善,张口度增加超过5mm。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6.37±0.72 3.22±0.52研究组 55 6.53±0.54 2.91±0.26 t 1.318 3.954 P 0.190 0.000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与长时间咀嚼槟榔有关,当前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常以糖皮质激素、微量营养素、维生素以及抗氧化剂等治疗[2]。醋酸泼尼松对炎症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可使炎症因子得到抑制,但单独应用醋酸泼尼松不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反应,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同时会出现免疫力下降[3]。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属中医“鹅口疮”范畴。因气候、体质、饮食、湿热蕴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瘀毒交织而致。治疗应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同时补中焦、健脾胃。三甲散为《温疫论》方。方中鳖甲、穿山甲咸寒入血,一柔肝退蒸、搜风通络,一宣通藏府,贯彻经络,龟甲、牡蛎咸寒入肾,滋阴泄热,育阴潜阳;蝉蜕、僵蚕一咸寒入肺、透邪外达而除风热,一咸寒微温、入肝胃而熄风痰;虫咸寒,破瘀血而疗症结,白芍性微寒、味甘酸苦,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浙贝性寒、味苦,清热散结、化痰止咳;花粉性微寒、味甘、味苦,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川芎性温、味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大枣性温味甘,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甘草性平味甘,和中、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黄芩性寒味苦,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当归性温味甘、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干姜性热味辛,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党参性平味甘,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姜半夏性温味辛,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连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4]。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胃、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效。因此,三甲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