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友富
我是一个退休老工人。大家都说看我这个身板、气色,像只有六七十岁的样儿,其实,我今年已83岁,若问我身体这么好窍门何在?我可以告诉你,六个字:玩空竹,健身心。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传说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空竹就在当时的宫廷中出现了。我八九岁时就恋过空竹。后来因读书工作,一丢就是几十载。退休后,看到社区公园里有人玩这“玩意”,觉得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在“玩”中健身的好选择,便又“重拾旧趣”,而且一发不可收。空竹大体有单头空竹、双头空竹、双轴空竹、楼字空竹、异形空竹等几个种类。在我自行车专制的车斗里,正常总备有五六只塑制、木制空竹,还有长短不一的杆儿、线儿。每天凌晨四五点以及傍晚都在社区空地里“玩”上两三个小时。茶杯盖儿、带颈瓶儿都是“玩”的工具;一般空竹玩玩不过瘾,我又通过网购买回一只圆面35厘米重达3公斤的大空竹。这家伙难把握啊!开始它不听话,转不灵。抖抖就腰酸背痛,累的不行。咬着牙,坚持练呀,渐渐地,不仅正盘反盘、高盘低盘一样抖的自如,难度较大的托塔、上花轿、海底捞月、翻身过海等动作也能听“指挥”了。就这3公斤重的大空竹,“呼啦圈”我一次能转1500圈(约40分钟),转完神态自若。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必须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完完全全是一项全身的运动。我们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的运动着。以至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如此巧妙配合才能完成既定的花样动作,反复锻炼,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这对延年益寿自然益莫大矣。像我这么大,就不知什么叫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血压也一直很正常。
抖空竹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无误的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对提高视力,效果更好。刚退休时,我看电视、看报纸,离开眼镜就不行。现在不戴眼镜照看,说老化,恐怕有一点,但我的两眼视力还能保持在1.0左右。
抖空竹的技能,要高于其他一般竞技项目。我们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调节与支配人体所有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提高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抖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就能促进前厅大脑发育,提高它的机能,不断的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提高学习成绩。我思维敏捷,看来“老年痴呆”这辈子恐怕与我无缘。
在我国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佗就有理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抖空竹运动对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有较好作用。我就是一个“睡得着、吃得香、排得出”的活样板。
空竹对健身还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玩得乐。你看,就这么些大大小小的圆体在一双手的拔弄下,它就能像一个鲜活的精灵,上天、落地、爬杆、转掌,一切都那么自然、协调。嗡嗡声响,尤像亲手弹奏的一曲曲美妙的歌曲。还有,转“呼啦圈”,几米线绳圈着的这大空竹,随着人颈腰的不停抖动,它便在空中欢快地飞转、鸣叫起来,空竹上挂着的一条八九米长的彩带随之亦飞成一圈会唱歌的空中彩弧,实在漂亮极了。我“玩”的尽兴,观众鼓掌的赞扬声让人更来劲。
这么多年,我和几个老者,玩空竹还“玩”出了名,多次在市、区有关活动上表演,被大伙誉为“盐城空竹王”。我们还把空竹玩到首都京城,在“魅力北京京鸣杯空竹展演联谊会”上抱回了一只大奖杯,每人还各获得一份证书和奖品。能不高兴吗?有道是:心宽体胖,欢笑出少年。我刚退休时心脏不好,早博,高血脂。自练上它后,这些毛病都好了。如今身板硬朗,肌肉发达,脸色红润,目光有神,笑起来一对酒窝仍像个“小顽童”。一年到头基本没病,可以玩两三个钟头空竹接着再做百十个俯卧撑。
可见,空竹是集健身、娱乐、技巧、收藏、趣味于一体的高尚运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抖空竹运动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对于这自家“宝贝”,我们应倍加爱护、大力传承。当然,新学者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安全,切不可操之过急。抖空竹如能做到形(姿势动作)、神(神态神韵)、意(意境意念)、气(呼气吸气)四者合一,就不愁练不出一手好空竹来。
感谢空竹!玩好空竹!我和几个老者正抓紧操练,争取再上北京“玩一把”拿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