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方面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领导智慧和特质,展现出高超的领导力,突出地体现为:在领导目标上,勾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领导过程上,密切联系群众;在领导魄力上,“敢啃硬骨头”;在领导思维上,突出强调“制度”;在领导方法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领导艺术上,“蹄疾而步稳”;在领导心态上,实干而“功不必在我”。
一、在领导目标上,勾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确定领导目标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首要工作。就领导者來说,能否制定具有凝心聚力、强大共鸣的领导目标对于领导活动的开展效果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成败。而在领导活动众多的目标当中,“关注战略问题正是领导者区别于一般管理者的最重要的特征”[1],因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谓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就;是指领导者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其作为领导者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及时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能够激发各方面积极性的发展愿景。这一共同的愿景是吸引人们为之奋斗的动力。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新一届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共同愿景,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饱受列强侵略凌辱宰割,也是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伟大目标,是鸦片战争以来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这样有信心,主要在于“中国梦”这一愿景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符合各群体发展的预期,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体的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对共同愿景的勾勒,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这一梦想,从国家层面上看,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社会层面上看,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具体讲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从个人层面上看,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共同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袓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目标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领导目标的设计中,“中国梦”的勾画充分体现了古人所言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发展、祖国富强,才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广阔天地,才能在实现“大梦”中实现“小梦”。因而,“中国梦”正是由于是“三梦一体”,所以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二、在领导过程上,密切联系群众
畅通领导是实现领导目标的关键环节。在领导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领导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最终关系到领导目标能否实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
传家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战争胜利、夺取政权的目标;在和平建设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一个个目标。长期执政之后,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应该说,一段时期以来,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呈现出了不符合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甚至以为党的群众路线可有可无,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一思想和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整个过程,“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4];
“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5]。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6]。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带头执行。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同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8]。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更是一个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不仅如此,2013年6月-2014年10月,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人民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获得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群众路线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思想的价值诉求,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这里,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同群众打成一片拉近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情感距离,使领导者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舒畅了,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尤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领导魄力上,“敢啃硬骨头”
对于任何领导活动而言,从领导目标的确立、领导计划的制定到领导活动的具体实施,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在这个问题上,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其区别往往不仅在于对风险的判断力上,更在于是否具备应对风险的魄力。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当机立断,具有敢于作出别人不敢作出的决策的勇气和担当,是领导者必备的决策素质。
当前,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棘手的矛盾,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9]。与过去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很难让所有人满意。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改革都不可避免地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换句话说,削手中的权、去囊中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意,也不是每个群体都同意,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另一方面,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当前的改革本身也面临着“期望值上升”的问题;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群众主要关注物质利益不同,当今群众对改革的诉求更高、期望更大,关注范围远远超出物质利益层面,涉及方方面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因而,面对前进路上的挑战和期望提升,领导者更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淡定的素质。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政治魄力不失时机地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说:“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10];“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1];
“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12];“全党要
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13];“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1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就指出“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16]。习近平总书记“敢啃硬骨头”的领导魄力来自于他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于他在乎的不是某一撮人的利益,而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自于他的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敢啃硬骨头”的领导魄力是推动当前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强大助推剂。
四、在领导思维上,突出强调“制度”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领导活动亦是如此。制度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刚性,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化是领导活动获取稳定性的一种进程。把加强制度建设贯穿领导活动始终是习近平领导思想的又一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思想建党的同时,更把制度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制度治党,先后修订、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着力使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越扎越紧,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
一是加快推进制度治党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建设,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2013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1990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同时废止),《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法”,“制度治党”自身从此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2013年8月、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根据这两个《决定》,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期间出台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将得到集中清理,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开展清理工作,通过集中清理,弄清了中央党内法规的底数,一揽子解决了党内法规存在的不适应、不衔接、不协调、不一致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党内法规的协调统一,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为接下来的制度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构建铺平了道路。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彰显了中央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制度治党日益走上科学部署的轨道。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26项重点举措,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划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推动了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拓展为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明确了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纳入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中。
二是大量旧的制度得以废止或宣布失效。2013年8月、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根据这两个《决定》,通过对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期间出台的2.3万多件中央文件进行全面筛查,共梳理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经过清理,废止322件,宣布失效369件,二者共占58.7%;继续有效的487件,其中42件需适时进行修改。
三是继续有效的不少得到修订,大量新的制度得以制定。除旧布新,破而后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又一次修正,除了党章,大量条例、准则、规定、办法和细则得到修订或制定,其中涉及的条例主要有:《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3年11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6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201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6年1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7月);涉及的准則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6年1月);涉及的规定主要有:《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2015年7月)、《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2016年7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2016年7月);涉及的办法主要有:《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2016年10月);涉及的细则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年6月),等等。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制度思维有效保证了党的建设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五、在领导方法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既能全面看问题,把握全局,又能时刻注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习近平领导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作为领导者,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具备把控全局的战略定力是领导能力的关键,领导者要善于总揽大局,把主要精力倾注到事关全局性的问题上来,统筹规划。同时,领导者还要重点关注一些能影响和带动全局的方向性、关键性问题,争得工作的主动权,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策略。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7]。对于这一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18];“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19];“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20]。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目标下,针对每一项改革都提出了改革的突破口、关键点,诸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1]
再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策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一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2)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上述最主要任务中,最艰巨的任务是^^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可以说,到2020年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少数农村地区。只有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短板”,我们要实现的小康才能成为全面小康。因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的一个关键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2];“‘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23]。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地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战略步骤:“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4]。
六、在领导艺术上,“蹄疾而步稳”
领导目标是一群相互联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体系的实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能一个个子目标地实现。因此,为了最终实现总目标,必须做好严密规划,以“蹄疾而步稳”的战略步骤,既只争朝夕,又不急躁冒进,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一步步构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25]。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重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这两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实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在领导心态上,实干而“功不必在我”
领导心态是领导活动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心态的影响贯穿于领导目标的确立、领导计划的制定到领导活动的具体实施,即整个领导活动的始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靠的是实干,“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靠的也是实干,“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更要靠实干。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事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奋发有为是主要因素”[26]。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要提升非权力影响力,这突出体现在“政声人去后”,要想让“民意闲谈中”,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必须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变成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也就是说,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晋升的心态要健康”[27],要实干,并且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一茬接着一茬干”。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
参考文献:
[1][27]刘炳香.领导力新观点[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25,35.
[2][3]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26.
[6][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8]本报评论部.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N].人民日报,2013-07-26.
[9][10][ll][12][13][15][18][19][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87,87,101,87,69,87-88,88,88.
[14][2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3.
[16][2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42,52.
[17][2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3-5.
[22][23][2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