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近 丛洪良 刘迎午
1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170)2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 300051)3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 300170)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中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术方式之一,但随着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手术的增加,术后患者发生血栓及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出现纤维蛋白沉积、炎性反应及支架小梁未能很好覆盖等现象较多[2]。为了准确分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管的修复情况实施有效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OCT技术的观察结果,笔者针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及观察。
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参照组)及2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21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8例,年龄53~79岁,平均(62.59±3.46)岁;20例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例,年龄52~78岁,平均(62.47±3.50)岁。两组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对比。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后1年给予OCT技术检查,通过桡动脉途径将6F导引导管引入,将OCT导管伸入支架远端5mm左右,以20mm/s的速度进行自动回撤,获取OCT图像的过程中为清除管内血液,用对比剂进行持续性冲刷,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后1年给予OCT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针对每个截面半自动采集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支架体积、管腔体积、管腔面积、支架直径、内膜增生面积、支架小梁的信息、内膜增生体积等进行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对比的新生内膜厚度、最小管腔面积、新生内膜容量比率、平均内膜面积等指标的差异。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新生内膜厚度、最小管腔面积、新生内膜容量比率、平均内膜面积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新生内膜厚度、最小管腔面积、新生内膜容量比率、平均内膜面积比较
对照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之间对比的新生内膜厚度、最小管腔面积、新生内膜容量比率、平均内膜面积等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临床报道显示,晚期支架内出现的血栓情况与OCT技术检测的支架小梁未覆盖程度、血管内超声检测的血管正性重构具有一定的联系[3]。
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内膜出现覆盖不全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中主要认为与患者冠心病的病变类型、药物代动力学、支架的设计及支架药物等相关[4],首先由于病变类型不同导致内膜覆盖不全的发生主要与内膜下斑块形态存在一定关系,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病变后主要以血栓的脂质及脂质核心为主,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病变主要是由纤维组织及钙化组织等导致的,由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药物与斑块中的脂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5],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嵌入斑块中能保持较长时间,这部分区域内不存在血管分布,很难吸引迁移增殖的细胞。第二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栓的形成可能导致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药物的冲刷作用出现延缓现象[6],血栓组织不断对药物进行摄取,在浓度增加至一定水平后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内皮的修复具有延迟及阻碍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1年后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评价后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容量比率、平均内膜面积等均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说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血管修复的应答过程受患者的疾病类型影响较为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后显示内膜修复情况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效果更差。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后患者内膜修复情况较差,临床应给予重视。
[1] Kim HK, Jeong MH. Coronary stent thrombosis; current insights into new drug-eluting stent designs[J]. Chonnam Med J,2012,48(3):141-149.
[2] 张蛟,段媛媛,罗建平,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靶血管中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分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8):658-663.
[3] 张文俐,朱政斌,杜润,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4):287-291..
[4] Nakazawa G Stent thrombosis of drug eluting stent: Pathological perspective[J]. J Cardiol,2011,58(2):84-91.
[5] Karanasos A, Muramatsu T, Diletti R, et al. Early and lat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indings following ever 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implanta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J].2015,56(2):125-135.
[6] 卢宇,李中梁,王向朝,等.血管内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C].// 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