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长韩育林,“摸金校尉”的克星

2018-08-04 03:04祖一飞
环球人物 2018年13期
关键词:盗墓特警大队

祖一飞

韩育林

1970年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本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任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文物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一级警督。

身高1.86米的韩育林有两条大长腿。 这本是抓捕行动的最后一步,他和队友把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局,接下来就将进入审讯环节。警车开进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大院,车门打开,犯罪嫌疑人在落地的瞬间突然甩开警员,拼命向马路逃窜。

韩育林和同事立马追了上去。200米、300米, 一直追到400多米远的一个十字路口,嫌疑人实在 跑不动了,被韩育林一把摁住。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喝水的时候,韩育林额边的汗珠冒了出来。刚工作时,他曾经追捕过一个体校毕业的嫌疑人,跟在后面狂追了1公里多,直到赶来增援的警车将其逼停。后来他才知道, 对方拿过万米长跑的冠军。时隔20多年,这场400 余米的追逐让他察觉到自己体能上的变化,跑完

“是真的感觉到累了”。其实,48岁的韩育林依然是整个文物犯罪侦查大队里最能跑的人。下盗洞、抓逃犯、追文物, 他这个大队长始终冲在第一线。

“大长腿”又立功了

盗墓这行古已有之。曹操曾设“摸金校尉” 一职,专门负责挖坟掘墓,盗取其中财物以充军饷。韩育林要对付的,是当下依然活跃的现代版“摸金校尉”——盗墓贼。

处理文物案件,少不了和墓打交道。因为工作的原因,韩育林接触过不少古代墓葬,印象最深的是一座皇家陵墓 :“墓室起碼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壁画上的红色颜料鲜艳得像刚画上去一样。” 那陵墓的主人,是唐代贞顺皇后武惠妃。西安的老百姓十之八九都知道那段盛唐的故事 :她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寿王李瑁和新婚王妃杨玉环的母妃。在她死后,才有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韩育林和这座盛唐宠妃的墓打交道时,它已经被盗墓分子光顾过,墓里连武惠妃的石椁都不见了。

那是一具27吨重的彩绘浮雕石椁,由31块独立的构件拼成,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图案。嫌疑人杨某先后纠集20余人,盗掘墓中文物长达一年之久,连石椁也不放过。他们将石椁分解、打包,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到了美国。韩育林和同事从举报信息查起,直到建立完

整的证据链。后来专案组又从西安跑到香港,和美国人进行一轮轮谈判,最终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追讨回来。如今石椁被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韩育林也曾去里面参观过。追回武惠妃的石椁,为他赢得了从警以来第一次个人一等功,那是2010年的事了。

如果说追讨文物需要的是“烧脑”,那么现场抓捕则要面对更惊心动魄的危险。

一次抓捕行动中,韩育林带领队友包围了正在地下盗掘古墓葬的一伙嫌疑人。但任凭上面怎么喊话攻心,对方就是不从地下出来。韩育林担心嫌疑人在墓中窒息死亡,决定下去逼对方出来。他和另外一位队友被绳子吊着下到了七八米深的盗洞中,不见人影,侧身细听却能听见极轻的说话声,原来盗洞侧面还有一个横着打的洞。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狡兔尚且三窟,何况盗墓分子。早年曾有警察被藏在另一个盗洞的盗墓分子用尖锐的探针头捅伤。韩育林胆大心也细, 不断喊话、鸣枪示警,同时提防对方使用武器。十几分钟后,4名盗墓贼全部被逼了出来。韩育林担心还有人猫着,又爬进横洞检查了一遍,漏网之鱼没发现,洞中几袋没用完的炸药倒是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2015年底,韩育林收到了一封从上级部门转来的举报信,信上说有陕西人组织盗取山东一处工地上发现的大量石刻文物。由于涉及跨省异地作案且案情重大,该案被公安部和陕西省公安厅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韩育林组织专案组用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去侦查,摸清了整个团伙的活动情况。最终成功抓获核心人员,收缴北朝石刻佛教造像等文物160余件, 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多达

42件。今年10月,它们中的一些将被运送到北京, 参加“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

韩育林狠跑400多米抓回的嫌疑人正是该案的主犯。破获这个案件后,他拿到了从警生涯的第四次个人记功。

带出“鹰”系警队

在文物丰富的陕西省,盗墓案件多发,打击文物犯罪的行动也一直在进行。最近几年,陕西省公安厅和文物局联合组织了4次全省“鹰”系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代号分别为“雄鹰”“神鹰”“金鹰”“鹞鹰”。“出击如风,抓捕如电”,有人这样理解以“鹰”为名的含义。

熟悉文物保护的人可能知道,我国并没有设立“文物保护警察”这一专门的警种。因此韩育林带领的这支文物犯罪侦查大队,是公安系统中极为特殊的存在。

199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在西安检查指导文物工作时提出 :不要满足于西安文物甲天下,还应做到“文物保护甲天下”。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稽查处应运而生。

当时,韩育林已从老家白鹿原来到西安市区, 正在特警大队受训。长跑、射击各项能力均突出的他从327名队员中脱颖而出,进入号称“特警中的特警”的九大队。文物稽查处成立的第二年, 他就被相中,调了过来。一晃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队员韩育林成了领头人。

在大队里,大家彼此以“探长”“探员”相称。韩育林笑着解释 :“探长探员,就是侦探的意思嘛!”说起“探员”,这是韩育林心头的一大困扰,

“人手不够用啊!”记者问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多少岁,韩育林顿了一下 :“只有一个队员年纪比我小,也41岁了。”

有人过的是“保温杯泡枸杞”式的中年生活, 但韩育林注定要带着这支“鹰”队过另一种人生。

有些事看上去小,但危险不一定小。最常见的街头追捕也暗含危险 :汽车川流不息,抓人时极有可能被误撞 ;嫌疑人万一藏有武器,转过身与警察以命相搏,后果难以设想 ;哪怕是不小心摔一跤,就像最近,一名队员抓嫌犯时被一跤绊倒, 别说裤子磨得“像乞丐一样破”,就连膝盖位置的骨头都露了出来。

蹲守、卧底、取证等环节的危险更不用说。一位叫高军的探长曾在大年三十那天扛了一箱方便面,躲进废弃塔楼里连夜蹲守。万一被发现, 他一个人肯定不是盗墓团伙的对手。曾有守墓人的狗被盗墓分子毒死,房子也被严加看管。一些盗墓分子还持有枪支、炸药和管制刀具。

古墓里本身也危险。抓盗墓贼或是勘查现场, 警察需要进入墓室。由于年代久远,有机物腐化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在墓内氧气稀缺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险情。有的墓为了防盗,堆填有大量经过炒制的细沙,流动性极强。自古以来,不少盗墓者都丧命于这种流沙墓中。韩育林也碰见过盗墓贼窒息而死、墓中塌方被砸死的情况,每年都会遇到好几起。但为了绘制现场图、了解文物破坏情况,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下到墓室里。

经历过这些事,队友们之间感情也特殊。“你可能沒法理解,我们之间那真是兄弟,过命的交情。”韩育林的同事李海峰感慨道。他们当年一起考入特警大队,又先后转到文物犯罪侦查大队。

“咱干这不爱这”

韩育林经常在单位过夜,他的办公室活像一间廉租房。进门正对着一张办公桌,左手边就是床, 右侧电视柜下藏着一套牙具,门后边立着一座老式脸盆架,上面的白色搪瓷盆让人几乎产生穿越时代的错觉,他自己也记不清是哪个年头买的了。

木板床上,几件夏装整齐地叠放在枕头边, 最上面压着一本黑白封皮的书——《铁汉刑警》。在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大楼里,来往的大都是特警、转业军人出身的刑警。在各种危急情况下缉捕追凶,用“铁汉”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

但这只是其中一面,对韩育林所在的文物犯罪侦查大队来说,他们要守护的是一件件不会说话的文物。面对这座古城的文化遗产,他们又多了一份近乎文人般的柔情。韩育林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了3幅将近1米长的文物彩照,那是他最喜欢的几件石刻佛像。照片中间,还有一幅书法作品, 上书八字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那是以前带过他的一位老警官送的,韩育林非常喜欢,取了其中四字“随缘素位”作微信昵称。“随缘”好理解, 而“素位”之意,就是君子坚守本位而不妄贪其他权势,满足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不羡慕身外的事。“咱干这不爱这”,韩育林解释得特别朴素,他也很喜欢历史、文物这些东西,但他坚持一条 : 整个大队的人“不搞收藏”。遇到喜欢的文物,最多只把照片打印出来欣赏。

而在盗墓分子眼中,文物等同于金钱。有嫌疑人被抓后许诺,只要放人就给几百万,韩育林理都没理。曾有一名盗墓案的主犯被抓后脱逃, 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人说是韩育林的队员收到好处把人放跑了。结果没多久,他们又把人抓了回来, 谣言不攻自破。

韩育林对这支队伍的把控十分严格,基本上不会出现个人独自和文物相处的情况。拍照取证、清点收缴、上交赃物室等环节,必须要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文物数量和状态也要完全一致。

追缴回来的文物再想看也不是没机会。有朋友来西安旅游,韩育林喜欢带着他们去博物馆转转。有些文物他再熟悉不过了,经过时,他会指着玻璃橱窗里的文物跟人介绍 :“瞧,里面的那件东西,我们追回来的!”

猜你喜欢
盗墓特警大队
联合演习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盗墓笔记重启:《蜃龙海噬》《藏海戏麟》延伸IP世界观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特警哥”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