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关注和宠爱增长了他们的霸气;最主要的是他们缺少了和大自然的亲近与融和,缺失了一种自然人格。【批注1:题记展现了全文的中心。】
——题记
我特别喜欢小孩子,喜欢看他们童稚的眼睛,听他们毫无遮拦、毫不顾忌的笑闹嚎哭,无一不传递着清澈见底的纯真童心。
我的童年是在物质条件贫乏的时代中度过的。三岁以前,我还被称作“乖乖女”,那时候家里姐妹多,父母每天忙碌在地里,哪有功夫照顾我们,都是大的带小的,凑合着就长大了。那时,我每天吃过早饭,就跟奶奶坐在门口的墙根旁晒太阳。我百般无聊地看着屋檐下投下的那一片长长的阴凉一点点变短,奶奶不喜欢女孩,不给我讲故事,只会半闭着眼睛养神。我就会觉得很孤单,隔壁的方方、军军朝我喊:“走,踢沙包去呀,爬树摘榆钱呀!”我终于禁不住同伴的召唤,撇下奶奶跟着他们就跑。
那时的我们,没有一件现代的玩具,“积木”、“变形金刚”……更是闻所未闻。把碎花布剪成大小相等的几块,里面装上苞谷籽,自己穿针引线,把六个边一一缝好,就做成了“沙包”。父亲穿坏的裤筒,用剪刀沿边一圈圈剪成长长的窄条,两头一系,就成了一副“皮筋”。【批注2:为之后作者“表露文章的中心”做铺垫。】大家就在自制玩具带来的愉悦中蹦呀、跳呀,开心地打发着童年时光。
一次,我们几个小姑娘正在专心致志地踢“毽子”,冷不防被几枚“不明飞行物”打得生疼,捡起来一看,是烟盒纸叠成的“小子弹”。准是邻家的小强干的!我们气愤地逮住正在偷笑的小强,没收了他的自制手枪,小强知道要被“兴师问罪”,就讨好地说:“我带你们去够榆钱吧。”我们转怒为喜:够榆钱多好呀!边吃边往兜里装,运气好了说不准还能掏上麻雀蛋呢!
大家来到一排榆树下,在那微风中晃动的圆圆的嫩嫩的榆钱对嘴馋的我们来说,就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于是我们脚攀树杈,手抓树枝,比赛谁爬树爬得最快,全然不顾树上穿梭的蚂蚁和旁边猪圈里传来的臭气。我坐在树冠中央,一把一把捋着榆钱往嘴里塞,正吃得津津有味,听见邻树上的雷雷喊:“我这树上有个麻雀窝,里面有五个蛋!”
大家听见了,争相嚷着:“给我一个,给我两个!”便纷纷下树,小强喊:“你下来时小心点儿,别把蛋碰碎了!”“我自己有办法!”雷雷把蛋全部噙在嘴里,神气而小心翼翼地下了树,我怕下慢了分不到蛋,一着急脚踩了空,“咚”的一声掉进了臭烘烘几天未清的猪圈里,沾了一身淤泥和猪粪,几只苍蝇立即围着我打转,我的狼狈相引得大家哄笑起来,【批注3:通过几只苍蝇围绕打转和大家的哄堂大笑,将“我”掉在猪粪上的狼狈样写得淋漓尽致。】这一笑,雷雷嘴里的蛋全掉在了地上,摔得稀巴烂,这下可乱了套,大家把我拉出猪圈,有的怨我急什么急,有的说雷雷你干吗要笑,你忘了嘴里有麻雀蛋?
最后我成了大家共同指责的对象,我哭着跑回家说猪粪把我的白衬衣弄脏了。而父母却说:“多亏了那堆猪粪,要是摔在平地上,那还不摔坏了?”奶奶直摇头:“哎,这乖乖女变成疯丫头了。”……
童年的趣事总是说不完,童年的回忆总让人忍俊不禁。看到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弹钢琴、学英语、敲键盘,接受良好的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欣喜的同时就心生一丝遗憾:现在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自己动手的“创造欲”难以激发;过多的关注和宠爱增长了他们的霸气;最主要的是他们缺少了和大自然的亲近与融和,缺失了一种自然人格。他们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而我们这批成年人的童年却是多彩的,别具一格的。【批注4:作者借结尾的深化文章的主旨,表现作者了对两代人童年的思考,发人深思。】遥望童年,那段金色的时光总是人生最鲜活的一頁。【批注5:文章在末尾提到“遥望童年”起到了深化主旨,点题的作用。】
(选自《读者精品珍藏·无心私语》,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概括】
孟驰以童趣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了她的童年,想起了各自的童年。
她以回忆的方式描写童年,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的不舍与牵挂;又以感慨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过去和现在孩子的童年”的看法。
已逝去的童年,在孟驰的笔下重现,她将他们那代人童年的多彩描写得淋漓尽致;文章末尾的似感慨又似评论的见解,使读者对童年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感悟】
全文充满了童趣。“他们缺少了和大自然的亲近与融合,缺失了一种自然人格”引起了我的共鸣:确实,我们的童年虽幸福却不多彩。
准确地说,比起“缺少了和大自然的亲近与融和,缺失了一种自然人格”,我认为我们缺少更多的是前辈们那代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我们缺少了欣赏大自然的目光,亦缺失了来自大自然的灵感。
当然,我们也还是收获了童年带给我们的快乐。
(荐评人:深圳市福永中学初二(6)班 彭家炜,指导老师:赖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