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原因分析及安全机制建设

2018-08-03 11:44杨佳慧吴金龙朱敏
魅力中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防范机制校园暴力安全措施

杨佳慧 吴金龙 朱敏

摘要: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校园暴力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将着重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方面深度探究关于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防范机制的建设问题,着力于分析缓解目前校园暴力、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安全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学习氛围。

关键词:校园暴力;原因;安全措施;防范机制

21世纪的到来,斗殴、勒索、施虐、恐吓、凌辱等污秽词语逐渐涌入纯净的校园,掀起阵阵浪潮,淹没校园的欢声笑语、击垮学生的幼小身躯,校园、社会被搞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由此可见,校园暴力不仅会伤害青少年,同时也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校园暴力的形成及定义

关于“暴力”的概念,学术界一直没有给出确定的定义。最初是因为人们只能通过暴力手段,以此获取生存必需品,那是原始人类粗暴的一种生存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压迫者通过“暴力”反抗,建立自己的政权。列宁曾说:“暴力是革命的火车头,是以暴力成为促使社会进步的一件利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世界也趋于和平与安定,人们开始把“暴力”定义为一种犯罪行为,而校园暴力则是一种校园“欺凌”行为,意指同学间言语羞辱、欺负弱小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

随着文化教育模式的逐渐变化,校园暴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大致分为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两种形式。肢体暴力主要包括:殴打、抢夺、性侵害等;精神暴力主要有:辱骂、诽谤、恫吓、无视等。肢体暴力容易对受害人造成发育、精神方面的影响,而无形的“软暴力”则更为致命,长久发展可能会造成心理上更大的伤害。若两种暴力形式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其对受害者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

二、校园暴力的形成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复杂多样。从施暴者角度分析,大多是他们心理不健全从而产生极度偏激思想。作为一种情绪对外宣泄的表现形式,校园暴力受到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除了外界环境,还常常受到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以下,我们将从四个因素来深入分析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自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来,当今社会逐渐趋于物质化和智能化,这就导致了社会风气有时会变得浮躁和功利,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得多元化。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以权重为主的价值观依旧盛行,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权重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使得校园暴力的发展更为恶劣。

媒体传播形式的泛滥也是重要因素。电视节目、书籍、影像、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有时会肆意宣扬凶杀、斗殴、恶作剧等容易给社会带来不良风气的故事和案件,青少年正在成长初期,血气方刚、心气高傲,思想很容易进入误区,去学习这些自作聪明的伎俩,从而酿成难以弥补的过错。

(二)网络因素。

21世紀以来,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出现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时空”的距离,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感知、认识,甚至是操控这个瞬息万变、包罗万象的世界。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样一个特殊的性质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它所带来的问题。

无论是微博、知乎、公众号,还是影视app、通讯app等,可以说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池。正因如此,殴打同学、投毒室友、高校分尸案、校园猥亵等事件几乎是一瞬间就可以在网络疯传,加之各种营销号的恶意炒作、键盘手的肆意评论,舆论阵地真假分不清楚。这种充满负面影响的报道只会恶化现实,加剧传播了暴力的思想,给受害者以及公众带来不良影响。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造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离异家庭、父母不健全的家庭或者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第二,存在父母暴力等不良氛围的家庭;第三,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过度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以及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第四,家庭的经济条件影响。有一部分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因此助长了他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风气。

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直接作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们无形之中会效仿大人;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及时纠正并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谩骂、殴打是没用的,这种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叛逆,父母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空间,对他们多一些包容与理解,而非一意孤行的为他们做“最好”的安排。拳脚相向、放任不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从而加速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畸形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四)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继家庭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因素。校园是孩子学习的神圣殿堂,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播知识的海洋,是孕育国家栋梁的的摇篮。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频繁出现,斗殴、投毒、谋杀、勒索、猥亵……这些词汇的出现似乎警示着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而成为一个“灰暗地带”,是我们不想触碰的危险边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8.96%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是出于寻求心理刺激的原因,其中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和家庭情况不佳的这两类人最容易成为施暴者。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1.学校的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主张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导致学校忽略了最基本的德育方面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是学生安心学习的前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重要保障。我国法律上对于犯罪主体的年龄有着明确的划分,如果是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所适用的法律是截然不同的。正是学校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才会造成孩子们不懂法、不守法的后果。

2.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安全预警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完善,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现如今很多高校虽然采用刷卡进校机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监控管理,仍存在漏网之鱼。我们应该予以人身安全问题高度的重视,只有建立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学生才可以专注学习、健康成长。

3.学生矛盾日益增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人际交往的问题。如何与同学们友好相处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如今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就面临着孩子们从小缺乏与同龄小朋友的沟通。更有甚者是深受家庭溺爱的学生,一旦和他人产生摩擦,情绪一触即发,很容易产生暴力思想。这就要求老师们发挥育人的重要作用,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

(五)个人因素。

据调查,67.35%的同学认为青少年的暴力产生根源在于自我期许。无论是以上所述何种原因,或者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都离不开自我心理素质把控。每个人的都是自我人生的掌舵者,外界的因素可能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义务教育制,基本的知识,包括理性与感性知识我们都有所涉及。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具备一定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以上这些都是基于有自我提升意识的人,一旦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校园暴力等恶劣行为就此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意志力薄弱。

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处于未成熟状态,极易遭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反抗、不屑、愤怒、挑衅的情绪,思想不成熟,很难压制内心的躁动不安,只能被负面情绪所霸占,刚开始他们也会有所挣扎,但最终因无法战胜自己只能选择堕落,而对别人施加暴力就成为他们缓解自己情绪的一种手段。

2.叛逆心理的驱使。

青少年的叛逆是常见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他们想要突出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叛逆心理使得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爆发,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尤其是生活压力大的学生,例如学习成绩不佳、同学朋友很少、平时缺少关爱或者家长溺爱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类情绪。

3.个人主义者。

这类学生主观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很简单,潜意识认为无人能敌。这类学生容易变成两个极端,一种是“优秀的领航者”,另一种是“恶势力的罪魁祸首”。个人主义观有时会给他们拉来仇恨,有时会左右他们判断事物的思想,总而言之,个人主义观成为驱使他们犯下暴力罪行的“帮凶”之一。

三、安全措施分析

通过以上对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有效建立安全防范机制,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效降低校园犯罪率。

(一)社会和网络方面。

社会应该给予校园暴力更多的关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法律法规,适度调整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处理措施,并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网络上的“污秽文化”。对社会上传播的各类带有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电视节目或者书本杂志进行严加惩治。同时,对校园周围的各种娱乐场所都应及时进行整顿、规范,必要时应不计损失,彻底切断不良风气的来源。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人生自由和思考空间,切忌施加过多压力。在教育孩子时,注意用语得当,切勿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避免空谈大道理,而要做到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和他们进行身心交流。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悉心教导,而非恶语相加、谩骂殴打。我们应该在细节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家庭应该成为他们呵护他们成长的爱的的港湾。

父母亲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也是规范父母自身行为一个标准。从小给他们灌输科学、民主、关爱的思想,会是他们世界观建立的一个奠基石,会是他们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学会倾听、体谅、帮助、尊重,这样才能孕育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方面。

校园里,在学校安全机构层面,校方可以对着装进行规定、对学生实行证件查验制度、学生家长自愿巡逻及聘用安全人员在校园执勤;在学校组织机构层面,建立小规模的班级,修改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应当包含危机解决方案和法制教育计划。最后,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学习成绩引起的学生心理压力大是造成暴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适度削减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课外活动,让他们多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以偏概全,所有的因果都是息息相关的。但只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相互合作,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一定会让校园暴力的现象逐步减少。孩子的成长环境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社会文明将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翔. 對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金一斌,贺武华.新时期校园暴力的特点及其防控研究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0(09):185-190.

[3]龚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0(07):203-204.

[4]黄祝良.校园暴力原因剖析及应对策略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04):67-70.

[5]汤亮. 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6]朱晓玉.校园暴力与暴力文化的社会学思考——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探究及预防[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03):38-42.

猜你喜欢
防范机制校园暴力安全措施
配电线路故障抢修中的安全措施分析
玩轮滑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变压器检修探究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两幅照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