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高洪云 摄影_余凌
覆盖了全国三千多所学校之后,上海真爱梦想教育公益基金会开始探索社区教育。孩子可在社区梦想中心玩耍、交友、学习,家长可放心地托管孩子,并在亲子课程、家长课堂中获得教育理念的提升。
在真爱梦想看来,社区如同城市的公共客厅,从孩子出发,链接一个个家庭,在城市中重建邻里关系,并唤起人们关心社区、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乃至探索社区自治的可能性。
上海塘桥社区梦想中心。孩子正在制作思维导图(供图_真爱梦想)
在农村,串门是寻常事。童年伙伴、整个村社自动形成一个默契的教育环境。
但在现代城市,这种传统邻里关系已经解体。如果你爱交际,有打麻将、遛狗、跳广场舞等爱好,情况或许会好点。但对于一边忙工作一边抚养孩子的年轻人、中年人,朋友圈成为核心,邻里关系几乎失去教育功能。
在城市中,现实生活中跟陌生人搭讪难吗?真爱梦想社区发展部顾问总监崔莉女士,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她当居委会主任时,做过一个实验,乘电梯从1楼到30楼往返,对遇到的每个人问好,五个人认为遇到神经病了,一个人不理睬,剩下一个面无表情地盯着她。
“在欧美国家,遇到陌生人说声HELLO,再正常不过,但在这里,打个招呼怎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我们传统的邻里关系不再,但新的关系又没有建立。在西方,教堂是典型的公共空间,与中国传统的宗族祠堂一样,承载着人际纽带、维系情感的作用。但我们的城市发展太快,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替代组织。
“回到教育上,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一种惯性心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管好自己,别去管别人。说到底,是人际之间早已失去信任,怕孩子吃亏……”崔莉对记者说。
2017年8月号,本刊以封面故事《真爱十年:为教育赋能》对真爱梦想做了深入报道。记者们有两点强烈的感受,一是梦想课程的在地化、本土化,处处不同,不仅解决了很多学校的师资问题,而且推动了区域教育改革;其次即是家长梦想课堂。
梦想课程必须和家庭教育结合,不仅因为,很多课程都涉及亲子互动,而且,课程的本土化、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建设课程,本身就涉及各个家庭连接起来的社区。这也就是真爱梦想正在探索的新型社区教育。
为什么热闹的城市里,让人感到这么疏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曾明确地区分了社会和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自然形成的、整体本位的,而“社会”是非自然的即有目的人的联合,是个人本位的。“社会”只能给个人提供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但社区则是充满温暖和情感的共同体,才是整个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基础。
不同于农村的熟人社区,城市里小孩走出家门,时刻需要家长看护,没有祖辈帮带孩子的家庭更麻烦,就算托管,也更放心交给稍微熟悉的人或机构。而即使有祖父母帮助照料孩子,隔代教育的沟通也常常成为大问题。
周末,家境比较好的孩子去游乐场、培训班时,而更多的孩子,如外来务工子弟等,则常常是待在家,陪伴他们的可能只是电视、游戏、书本、玩具等。最大的安全半径,通常不超出社区。
“我们社区,流动人口多,很多家庭的教育状况不乐观,情况好的是父母上班,隔代教育,情况差点的甚至就让合租的邻居帮忙照看一下。”成都市晋阳社区书记李含荣对记者说。
对学校而言,经常担忧的是家长不配合教育、不愿意参与教育。而对家长而言,不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输在中途”。在城市各个社区,常年学区房紧张,培训机构乱象重生。
据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成都市近三千所教育培训机构被监管机构实地调查,接近一半有证(办学许可证)无照(营业执照),八百多所无照无证。重拳整顿之下,将淘汰一批,培训费用势必上涨。焦虑的家长们,更要叫苦了。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尤其一二线城市,置换房子的速度明显降低,这使得人的流动速度慢下来,社区中互动的人群,及社区潜在的服务对象的固定性,得到增强。
中国传统就重视社区教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如何重新构建适合现代教育的新社区,从孩子、家庭、教育政策变化及社区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真爱梦想基金会看到了社区教育的可行性。
成都晋阳社区梦想中心揭牌仪式(供图_真爱梦想)
过去十年,真爱梦想基金会致力于素养教育,为了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从马尔康藏地发愿,起步,使梦想中心、梦想课程在大江南北的三千余所学校落地。
2015年年报发布会上,基金会提出了将素养教育从学校延伸至社区的构想,并带着思考,在全国若干重点城市进行了调研:孩子周末需要一个学习、玩耍、互动的空间,年轻家长育儿经验不足,隔代(祖辈)教育太粗浅,社区内托管相对更安全,社区的人际粘合功能,以及期望白领、工薪阶层关心社区,社区承载的社会治理可能性等。
“调研发现,城市年轻白领对孩子教育的技术支持,以及自身的心理疏导,尤其迫切。学校教育离不开社区教育,我们想培养有温度的社会人。比起学校,社区更便于亲子互动,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参与了解素养教育,陪伴孩子成长。”崔莉说道。
社区梦想中心,目前分为两大运营模式:社区梦想中心(资方)、社区梦想课堂(真爱)。前者重在硬件建设,真爱梦想则提供课程培训,然后参与监督,培养志愿者及社区梦想讲师,链接外部资源等。
2016年春第一个试点落地深圳,是与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工合作,提供课程与培训。同年与宜家达成协议,尊重宜家的要求,上海宜川、天津程林东里、成都晋阳这三地的儿童梦想中心,均选址流动儿童比例大的社区,由宜家提供硬件,并参与评估督导。
“一般情况下,贫困儿童更容易引起政策关注,得到社会公益资助。但真爱梦想更强调困境教育的概念,我们把‘贫困’的概念延伸了,除了物质上的缺乏,家庭教育环境的不足,家长在教育理念和辅导上需要提升的,都属于教育困境。你不能说特别有钱的家长,就懂得教育孩子。”崔莉解释。
因此,真爱梦想更愿意做普惠型的社区教育,不以物质条件把小孩、家庭、社区分门别类,只要孩子、家长认可并需要真爱梦想的素养教育,就探索合作。目前已覆盖的,有老旧社区,也有万科为代表的商业小区,比较新颖的上海方糖小镇等。
成都晋阳社区的理念: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在志愿者方面,真爱梦想渴望吸纳不同角色的人群。在上海塘桥社区,从招生到助教,都有家长志愿者,虽然还达不到主讲的程度,但进步空间非常大。一些老年人,协助维持秩序。NGO培训里,有退休老师做讲师。整体上讲,年轻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居多。
在深圳的社区教室,腾讯企业的员工周末常常来当志愿者,这让崔莉感到诧异、惊喜,因为腾讯加班是出了名的。她跟这些年轻人聊天,知道腾讯的企业文化中,有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志愿服务的要求,这些年轻白领到社区跟小孩待个大半天,能舒缓内心的压力。
截至2018年四月份,真爱梦想已陆续在深圳、上海、天津、成都四个城市建立了十几个社区梦想课堂。珠三角将向佛山顺德、珠海推进,成都也将有新的社区加入。
在选点上,政府扶持、社会组织(NGO、NPO)发展成熟度,是重要的参考方面。
以成都市晋阳社区为例。该社区所在多老旧小区,外来务工家庭多,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占比较大,从事职业多为小商贩、商场清洁工、营业员、保安等。社区多年没有停止思考,怎样为流动儿童开展服务,提升家长教育理念。
晋阳社区与团委是共建单位,团委在社区建立了12355青少年服务阵地,自2010年起,与社区一起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并提供经费支持。社区与妇联即将合作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共同推进社区家庭教育的开展。
此外,有十几家社会组织在该区落地服务,如营养学会,做儿童美食。家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问题家庭心理支援,介入方法主要是通过链接外部资源。还有阳光居家、阳光惠民等。
真爱梦想选址晋阳社区,有一个加分项是社区自行孵化的社会机构——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在家长和孩子中间的认可度很高。
创办者是西南交通大学美术专业的彭海松和范勇,最初想以篮球草根文化为切口,探索创业可能。因晋阳社区一直在招募志愿者做暑期托管服务,两人被李含荣邀请来做辅导老师,就此结缘。
2015年,两人注册了“彩虹岛”,由最开始的托管、艺术培训业务,逐渐发展到社工领域,并有了项目化运作的思维,二人为社区儿童开发了一些简单的课程,营造了一个好的社区氛围。
彩虹岛有全职的老师队伍,不像其他完全以社会志愿者为主的公益托管机构。因此,每个老师可以专门负责相应的学生,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再依托社区自我孵化出的本地优势,可链接当地很多资源,对社区教师反哺。
经深度沟通,2017年冬,真爱梦想西部的第一个试点选择了晋阳社区,以项目招投标的方式,彩虹岛成为负责开展真爱项目的课程机构,晋阳社区给予了资金支持(主要为公共服务资金),并承担相应的管理监督职责。而彩虹岛机构也通过月报、季报等方式,将服务内容与成效定期反馈给社区。真爱梦想则通过听评课的方式来了解项目执行团队整体上课的水平。此外,真爱梦想还承担着项目监管的职责,对课程机构的财务和项目也会进行监督和管理。
由于社区原有基础扎实,经过半年,真爱梦想的课程项目已进入常态运行。
“最重要的还是真爱梦想的素养教育,是这里很多孩子、家庭所需要的。”彩虹岛创始人彭海松评论道。
社区孩子混龄、流动的特殊性,这是真爱梦想课程社区化的不小挑战。
梦想课有五大板块:安全教育、财商教育、绘本课、思维导图和梦想剧场。通常,针对低龄段孩子,以绘本课提升兴趣,再加入思维导图课,财商课更适合讲给高年级学生。
这就需控制招生年龄。真爱梦想社区发展部项目经理陈佳宁女士谈了以后的设想:尽可能让参与同一活动的孩子年龄差控制在2岁以内;部分需要整学期完整参与的课程活动,在招生时即需说明,因为系统、连贯、深入的学习,是需要时间的。此外,也在研发、引入一些可单次执行,不存在连续性,更贴合社区,参与感和体验感更强的活动。
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017年联手设立了“真爱梦想—玫好未来专项基金“,在全国初中学校推广女生素养课程,提升女生自我认同、审美、共情、人际关系能力。2018年“玫好未来专项基金”计划在全国社区推广初中女生素养课程,2月份请专业的第三方调研团队到晋阳社区进行调研。
“我女儿现在读高三,已经很注重自己的外貌了。我希望以后晋阳社区长大的女生走出去,都能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和自信。”李含荣说道。
他指出,针对男童的保护课程也不能忽视,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防性侵课程也会不太一样。他更建议,调研、课程宣传,乃至选择固定时间去学校开课,都可联系附近的几所关系良好的学校进行。
记者注意到,真爱梦想有一门特殊的课程——社区地图。设计考虑是让孩子知道,除了学校、家庭,还有社区这样一个可以学习、玩耍、交友的空间。让孩子认识保安、保洁、物业、居委会主任、书记、社工扮演的角色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公德心,不能成长为一个宅男、宅女。
“这节课,重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社会、城市的窗口,让学生知道社区的构成,这些人和自己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知道社区的方方面面都跟自己有关,我们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一位志愿者老师讲道。
四月初,记者到晋阳社区梦想中心旁听了一场课,是梦想剧场和财商教育的融合,形式是分小组,合作游戏挣梦想币,然后举行拍卖会。这节课,孩子们能或多或少学习到团体合作,尊重规则,竞拍时不能冲动,流拍,打折,消费时的抉择等。
“多元、开放,包容”一直是真爱梦想课程的核心理念。2017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对社区教育进行整体改版,分为基础版和地域版。基础版就是孩子需要的几大门课,地域版则因地制宜。比如围绕不同城市的特色课程。像自然科学,除了从书本、影视、屏幕中认识草本植物外,还有必要进行“野外生存”,这在一线城市推行起来就相对麻烦些。
除了深耕社区儿童素养教育内容,接下来,真爱梦想会把服务儿童的年龄段延展至学龄前(4—6岁),“亲子教育”与“家长课堂”,也在紧锣密鼓规划设计之中,以达到为社区儿童及家庭,提供更全方位的素养教育服务内容体系支持。
浙江三门有为图书馆“去远方”示范课(供图_真爱梦想)
没有考试、考核等压力,社区的梦想课堂比学校更自由。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性格的改变最明显。
据家长和老师的观察,独生子女中有调皮捣蛋鬼,在跟社区内的同龄孩子玩耍、学习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学会了尊重。行为习惯也有不小变化,特内向的,在社区遇到老师、保安、保洁等,敢于打招呼了。
对家长来讲,把孩子留在社区的梦想教室,既解放了家庭(不用时刻安排一个大人看护),孩子又有玩伴,又能学习,何乐不为?
在晋阳社区梦想课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爱把孩子送过来,闲暇时也会在教室后排旁听。因此,社区也尝试链接更多的外部资源,为家长设计培训课程。
社区的努力方向,在探索中接受检验,并因势利导的转向。比如组织专家讲座,特别专业的常常没人来听,但是身边真实的家庭教育案例,则会吸引大批的家长前来交流。
上海宜川社区梦想中心绘本课程(供图_真爱梦想)
tips
真爱梦想社区项目介绍:
社区梦想中心作为真爱梦想倡导儿童素养教育的延展基地,为社区儿童及家庭周末、暑期提供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的社区素养教育系列课程活动。截至2017年底,真爱梦想已在全国建设16间社区梦想中心,遍及上海、深圳、浙江、成都、天津、海南等地区及城市。全年完成近1400节梦想课程,服务近2万人次的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共培育300多名社区梦想讲师,评估督导近10家的社会组织。2017年社区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社区项目的理念是“孩子,让学习更加有趣”,旨在让素养教育触及到每个家庭。以社区6—15岁的孩子为主要项目目标对象,通过参与社区互动式的素养教育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家长,让全家一起成长”,解决家长对于该年龄段孩子的教养诉求,建设社区课后的儿童安全场所,以及提供具备一定品质的儿童、亲子、家长的素养教育活动。“社区,让社区更有温度”,通过社区内儿童、家庭互动关系的改变,主动参与社区活动,逐步形成熟人社区。
目前,社区项目已初步构建了企业、社区基层政府、基金会(社区基金会)、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五方价值共享的合作模式。2018年,社区梦想中心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深耕,不仅立足为社区儿童提供优质的素养教育系列课程活动,同时着力为社区打造基于素养教育理念的家长课堂及亲子系列活动,继续带动社区教育发展。在此期待全国更多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伙伴、社会志愿者的加入。
某社区开过家庭教育分享会,一位妈妈讲了自家的故事,丈夫在戒毒所,自己因非法集资曾获刑。作为母亲,她感觉愧对儿子,其他家长安慰这位失声痛哭的母亲,一起交换、讨论对于孩子成长的看法。
她的儿子读五年级时,曾一度想辍学,但在社区的介入下,重回课堂,目前在一所不错的中学念书。
由此可见,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更生动,其教育与警示意义,远胜其他形式。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力量和资源,还是社区梦想课程继续探索的方向。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容易生出漂泊感。这不仅指的是换工作、换住所,更是内心的无处栖息。
现在,一则老太太摔倒了不敢扶、公交车让座的新闻都能轰动网络、让人寒心,但是,这真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又或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吗?与其归咎于宏大的人性、制度,不如说,正是因为我们相互信任的根基——社区失去了。
正如租房住在晋阳社区的杨女士对记者说:“我因为租房子搬了很多地方,但我这次真心想留在晋阳,因为我孩子在社区课堂的成长与变化,社区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接纳,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社区,由不同阶层、文化的家庭组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烟火人间,总是有给人希望的故事。一旦有了空间和机会交流,人的内心被打开,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人之间的疏离感,慢慢消退。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