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笔_文迪
一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示诸生》,生动描述了很多国人的文化不自信。
而刘卫兵先生所谈的文化自信,是他从“知行合一”的建筑实践中体会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曾师从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先生从事古建筑保护,刘卫兵深知传统建筑的价值。
每次从欧美考察归来,“抢救”民族建筑的理念无时不在敲打他的心。“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民族建筑基因消失的速度让人心痛!”他介绍,美国的历史只有两三百年,但美国的许多大学建筑保护得很好。而中国的这类建筑已经非常少了, 一直呼吁保护旧城的梁思成,到后来自己的故居都被拆了。
梁思成先生没能保住老北京的城墙。比梁先生幸运的是,今天的刘卫兵先生几乎完整保住了川西林盘——这一毫不逊色于徽州民居、江南园林的川派民居建筑群落。
目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府工程。2012年,凭此项目,刘卫兵创立的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赢得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项目由都江堰花溪村和徐家大院灾后重建组成,一为节约成本,二是保护林盘生态,刘卫兵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并重的理念在项目里得以贯彻:不砍树林,规整原溪流,原址修建,以旧变新,改善设施,通过旅游等形式实现可持续居住。同时,将中国园林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雅致闲适的民居特色。
那么,这样的建筑与教育有关吗?
古建筑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且看得见摸得着,是文明的缩影,是无声的教育。川西林盘的修复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刘卫兵先生的建筑理念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甚至成就了参与的施工者。
二
传统认为,建筑是载道之器,优秀的建筑师正是行无言之教的教育家。换言之,只有具备人文情怀的人,才足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大师。
而刘卫兵先生,正是这样的建筑师。
作为政协委员,为了传统文化的体悟与践行,刘卫兵连续两年向市政协提交“国学进社区”提案。同时,大卫设计所属南山书院的老师,深入各社区开展国学讲座,深受欢迎。
大卫设计也成了人文教化的道场,刘卫兵将文化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一方面通过南山书院,对员工进行文化引领;另一方面注重设计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素养,鼓励设计师到国外考察学习,为激励设计师的创造性,多年前即采用全新的经营理念,主动将利润更大让利于技术团队,体现出尊重人才、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发展理念。
为此,记者们多次实地参观刘卫兵先生的建筑作品,也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左侧墙体上悬挂的《正气歌》令我侧目,一般这是古代士大夫的标配。离开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正前方还挂着一幅小篆所书的偈语: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这偈语岂非正是王阳明诗的前几句:“无声无臭独知时,正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
这“明珠一颗”,这“无尽藏”,是佛家所言的心镜,亦是王阳明所言“良知光明”。
供图_大卫设计
2012年出席巴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并作演讲
2013年出席德国柏林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交通高层对话并作演讲《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4年出席哥伦比亚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旅游高层对话并作演讲《创新规划设计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2015年出席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并作演讲《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论坛副主席泰吉·马哈德博士。
2016年出席厄瓜多尔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并作演讲《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低碳可持续发展观》
2017年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世界城市日”之第十二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2018年赴吉隆坡出席联合国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并发表演讲
刘卫兵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成都市政协委员
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重点课题调研组组长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组成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与气候倡议组织成员
全球人居环境规划奖
中国民族事业杰出贡献奖
《中国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项目》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林盘》《查理》
图为梁思诚竭力保护下来的北京团城
他(梁思成)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而自己的国家,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满目苍凉。
他深深感到这是民族的耻辱,怀着激昂的爱国热诚,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