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8-08-03 08:18周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感染性阳性率新生儿

周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北 鄂州 436000

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广义上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特异性表现,容易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传统的血象检测和细菌培养等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极容易延误早期的诊断和治疗。C反应蛋白(CRP)[1]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存在于细菌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急性炎症患者血清中,随着炎症的加剧CRP浓度会快速升高。因此,新生患儿进行hs-CRP指标的检测是作为诊断新生患儿是否患感染性疾病分类的重要操作方法。有文献[2]报道,CRP检测能够有效鉴别感染种类,并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本文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11月收治的13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对应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每组各46例患儿。A组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B组46例,男性22例,女性24例;C组46例,男性20例,女性26例。患儿均排除颅脑疾病,出生时间4~29天,平均为(11.74±3.99)天。A组患儿:肺炎19例,脐带感染12例,怀疑败血症15例;B组患儿:梅毒感染5例,硬肿症22例,肺炎11例,早产儿体质量较低者并无明显感染症状者8例;C组患儿:产伤10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余34例体质健康。三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三组患儿纳入研究当日与治疗研究结束后均静脉抽血行血象检测,记录血清中hs-CRP浓度和阳性率分别进行比对;hs-CRP检验方法采用免疫比浊定量法[3],仪器采用BNⅡ型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德国),静脉血样抽取量为2 ml,hs-CRP检测正常值<5 mg/L[4-5]。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前检测A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23.6±3.3)mg/L,阳性率91.30%,与B组、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hs-CRP检测数值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A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3.80±1.22)mg/L,阳性率6.52%,与B组、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s-CRP检测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详见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6](C-reactionprotein,CRP)是一种能与C-多糖反应的蛋白质,例如可以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7]发生结合,在Ca2+存在时可结合细胞膜上磷酸胆碱,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将载有配体的病理物质或病原体清除[8-9]。因其特异性,临床多应用其进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新生儿发育并不完全,极易感染病原菌,但因为免疫系统不健全所以不会有成年人典型的免疫反应,高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症状可能表现并不明显,但是不及时诊断与治疗通常会导致病情进展迅速,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引起新生儿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临床采用的常规血检、排泄物检查甚至脑脊液检查[10]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而hs-CRP其敏感性及检验准确性均优于普通CRP检测,更适用于新生儿。hs-CRP数值检验有重要意义,8~99 mg/L提示有细菌感染,100 mg/L以上提示有重度感染[11-12]。因此hs-CRP无论阳性率还是数值检测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数据显示,细菌感染的A组患儿在治疗前hs-CRP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儿hs-CRP浓度及阳性率比较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是非常关键的检验指标,能够有效的进行感染性疾病病因诊断,亦可作为检测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感染性阳性率新生儿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