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月娥 易丽静 陈丽珍
空肠营养管置入过程中对于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送管过程中出现阻力感、听诊胃部及脐周两侧气过水声、抽取肠液行pH值测定等常规初步辅助定位措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假阳性和假阴性[1]。床旁X线及CT定位法是目前鼻饲管定位的金标准,然而存在耗时长、可重复性差,及多次辐射暴露的缺点[2],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求简单、及时、有效的空肠营养管定位方法。本文选取了我科2015年9月—2017年1月住院需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共45例进行分组研究,如下。
选择我科2015年9月—2017年1月住院需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6例,男女构成比为10∶6,年龄40~76岁,平均(53.6±10.3)岁,其中肺部感染2例,重症肺炎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重症胰腺炎1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5例,颅脑损伤2例,全身多发伤1例,心肺复苏术后1例。实验组29例,男女构成比为17∶12,年龄41~78岁,平均(54.0±10.5)岁,其中肺部感染5例,重症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肺癌1例,重症胰腺炎1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7例,脑膜炎2例,颅脑损伤3例,全身多发伤1例,心肺复苏术后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对照组行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盲法留置术:术前10~15 min给予胃复安10 mg静推;经一侧鼻腔缓慢插入至胃内约45~55 cm,听诊气过水声,确认导管末端;取半卧位右侧体位,注气8~10 ml/kg,最多不超过500 ml;每次插入前将营养管顺时针旋转两圈后顺势插入2~3 cm,自然放手观察营养管回弹情况后再次插入;缓慢插入至95~105 cm后,听诊胃部及脐周左右两侧气过水声,抽取肠液行pH值测定,固定,拍片定位。(2)实验组采用改良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定位判断方式:先留置胃管并行胃肠减压袋,确定胃管在胃内。同前所述予留置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CHl0型),鼻空肠营养管行至胃内时注入气体,当胃肠减压管有大量气体排出时可确定鼻空肠营养管在胃内,将胃肠减压关闭,取半卧位右侧体位之后操作同上。行拍片定位前,经鼻空肠营养管内注入食用色素,若色素经胃肠返流引流则判定鼻空肠营养管仍滞留在胃内,予重新调整直至未能引流出色素。最后予床边X线确定定位,若X线定位鼻空肠营养管位于幽门后或空肠则使用食用色素定位成功,首次拍片未能成功者均再行一次操作,仍未能成功者视为操作失败,并放弃盲法操作,视病情需要予选择经胃镜或X线引导置管。
一次操作成功率、最后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开始到拍片定位成功)、X线暴露次数。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操作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后操作后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者X线平均暴露次数及平均总耗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临床营养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首选EN,并提倡入ICU后24~48 h内开展[3]。EN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能降低疾病危险度,减少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的积极主动的治疗策略[4]。因鼻胃管操作简便,是EN患者首选。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宜选择空肠营养[5]。由于操作方法较复杂及最终定位有一定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相较于鼻胃管,临床普及受到一定限制。
国内目前较常用的鼻空肠留置方法有:(1)盲插法。此法简便,但成功率低。(2)胃镜引导法。为有创性操作,需胃镜室医生配合引导,患者耐受性差,但成功率100%。(3)X线引导法。耐受较好,成功率100%,但具有耗时长,辐射暴露量较大的缺点。(4)床旁超声引导法。耐受性好,成功率高[6],无创性,且无辐射风险,但需B超设备及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B超检查医师配合引导。(5)螺旋形空肠营养管。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头部呈螺旋形态,可随胃肠蠕动到达空肠上段,相对容易放置[7]。
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过程中对导管位置的准确判断是留置成功的基础,第一步是导管到达胃内时的判断,以排除导管误入气管,以听诊、回抽胃液等为主;第二步应判断导管末端是否下到达幽门后十二指肠及空肠位置[8-9],目前以床旁X线或CT为定位诊断金指标。使用听诊方法初步判断导管是否到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10]。本研究也显示仅通过听诊判断导管位置的错误率高,导致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或更多次的置管操作。本研究中鼻空肠置管法创新性地在初步判断置管成功的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颜色鲜艳且对消化道无刺激性的食用色素,并通过胃肠减压观察食用色素反流情况:若反流液呈现注入色素的颜色,则表明导管仍在胃内,需调整导管。若胃肠减压液未呈现注入色素颜色,则表明导管末端已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但本研究最终患者仍需经X线检查确认导管位置。食用色素反流液呈现的颜色鲜艳有助于临床操作者的直观判断,且与常规初步手法辅助判断法比较有更加客观的判断指标,有效提高了一次操作成功率,减少了患者二次操作的概率,降低了平均操作时间。通过提高一次操作成功率,也降低了患者及医务人员可能的放射暴露。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达84.4%(38/45),郑祥德等[11]研究报道,空肠营养管床旁徒手安置技术一次成功率为86.2%,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食用色素定位法能有效提高一次操作成功率,减少X线暴露次数,缩减置管使用时间。
表1 两组定位方式一次操作成功率和最后操作成功率比较[n(%)]
表2 两组X线暴露次数及操作过程总耗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