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08-02 10:16刘宇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刘宇

摘要:工匠精神是我国实现进一步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因此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输出区域——职业院校,需要在其教育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院校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的客观现象。笔者借此文,首先对工匠精神的概述进行一定的阐述,其次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教育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与其相关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帮助各职业院校与一线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训学生 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追求完美的精神。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进一步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拾工匠精神是我国对社会各行业人才的要求。而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输出应用性与专项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更好向社会培养具有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人才。

一、工匠精神概述與意义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拥有不同技艺、不同能力的从业者,不仅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更在其具体劳动的过程中将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同时,工匠精神要求其技术人才持续追求更好的结果,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与方法,以期更好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

而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持续推进工匠精神的学习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中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适应能力较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现象,因此推进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中的必然选择。其次,培养工匠精神是推进我国进一步做好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方法,缺乏工匠精神与相应人才,国家将难以对产业进行持续优化工作。最后,培训工匠精神是弘扬我国正能量思想的最佳方式,借助我国青少年的力量,通过其学习与生活中的工匠精神,体现社会正能量有效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二、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在“十三五”时期,就强调职业教育要重视服务和发展,在办学中促进就学,要提升质量,保证公平,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着眼政策落实的需求,加速改革的进程,职业院校应该按照规划所言,增强服务,培养工匠精神,提升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不仅仅是提升学校自己的业务水平,也不只是老师提升课堂教育水平,更多的是为校内学生培养“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坚定前行,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追求的路上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毕竟,当代中国,学生是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肩上担当着发展国家的重任,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做出贡献,更是要做出精品,做出优质。这是当代对教育职业提出的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技能,更需要高水准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三、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教育的不足

(一)师生广泛收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观念束缚是我国职业教育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阻碍之一,也是所有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为严峻挑战。首先,目前我国学生往往存在如下理念,即学生在学校应当以学习知识为主,而忽略了精神教育的学习。同时,学生认为只有学习传统的理论课本知识,才应当是学生的本分行为,导致工匠精神教育难以得到广泛推广。其次,部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在工作中结合理论知识与工匠精神教育的能力不足,导致工匠精神的教育开展受到较大的阻碍。

(二)院校教育制度的缺失

尽管培训工匠精神是我国不断推进的教育策略,但在部分职业院校中,仍然存在教育制度缺失的现象。首先,部分院校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课程,因此学生难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工匠精神教育,学生往往只能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次,部分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学习成绩至上的理念,导致即使学校开展了工匠精神思想教育课,也无法较好检验其学习的成果,容易造成学生不重视相应的工匠精神教育的现象。

四、进一步推进工匠精神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改革职业教育的教育制度

为很好推进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首要任务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教育制度改革。首先,职业教育应当在理论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一定的思想教育课程,从而推进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同时,教育的方法除了必要的传统课程开展以外,还应当进一步丰富教育手段,如开展工匠精神你讲座、播放工匠精神宣传片等,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其次,职业院校需要对其考核制度进行优化。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以外,还需要进行其工匠精神的考察。举例而言,可在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工作中进行具体考察,观察学生是否对工作具有钻研与奋斗的精神,能否将工匠精神运用于实际。通过对其考核的改革,更好深化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做到积极主动地工匠精神学习。

(二)做好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为更好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进行优化培训工作。首先,职业院校应当积极聘用一定具有思想理论教育经验的教师,是其更好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深化工匠精神的学习。其次,要加强对已有教师的再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知识进修的方式,使其较好掌握工匠精神内容,并在日常的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工匠精神的培训,进一步深入其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辅导员与班主任是职业教育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职业院校应当将其培训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工匠精神的内容与理念进行其培训工作,帮助其使用工匠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三)做好实践教育的工作开展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与保障理论教育工作充分落实的最佳方法,因此为推进工匠精神的学习工作,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做好实践教育工作。首先,职业院校可通过模拟社会产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在其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定难度较高的要求,使得学生充分利用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艰苦奋斗的方式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将任务完成。其次,职业院校还可与当地的社会单位积极进行联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产业工作,并更好将理论知识与工匠精神教育相融合,深化其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在未来踏入社会与工作岗位,充分利用好工匠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深化工匠精神的学习工作,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工匠精神的兴趣,学校需要积极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首先,可在学校积极举办一定的工匠精神活动,如工匠精神小品汇演、以工匠精神为名的技能知识比赛等,帮助学生以更为丰富的形式接受工匠精神的教育。其次,可在校园文化精神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如在学校文化标语、学校口号中增设工匠精神内容,更好使得学生养成利用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的意识。

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实践岗位上传承

职业院校会给予院校学生实习的时间,这正是一个培养“工匠精神”的好时机,在实践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着重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在实践环节,“工匠精神”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爱岗敬业的必要因素,而学生通过在岗位的认知,在企业的学习及了解,可以直接感受到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进而,对“工匠精神”进行更为准确的了解,所以,职业学院在选择实习公司时,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人文特色,公司氛围好的企业,这样能利于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学习到“工匠精神”并秉承着这一精神进入社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

(二)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职业教育活动

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更多良好习惯,优良精神的养成还是建立在学校学习时期,所以在校园中,职业院校应该开展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职业教育活动,这样寓教于乐,将日常活动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在平时多开展一些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一些讲座或者竞赛的方式,把这一精神的具体内容传达给学生,学校应当重视这项活动,让教书不再是学校单一的任务,育人成为重中之重,但学校应该注意,活动特色要鲜明,形式要丰富,参与对象应该发展到每一位同学,大家都要积极参与,不能只有小部分动起来,必须要让全部的学生都参与进去。

(三)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品德评价标准,把“工匠精神”特质内容纳入学生考核合格的评定内容之中

在职业院校中,一般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归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部门,所以,职业院校可以把“工匠精神”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作为一项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学习课程的同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方式,通过教育的方式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品德评价标准,在德育教育的同时,贯彻落实学生的行为规范,加强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把“工匠精神”从最基本的课业中参与进去,教导学生时刻学习“工匠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强化以育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大量的实习实训,占到整个校园生活的三分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对于学校而言,更是涉及到学生自身的考核是否通过,所以,在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应当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其进行考核。

(四)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传承家风家训教育活动,通过家庭成员不同的职业,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父母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甚至是老师和学校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家长,联合学生家长,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从家长自身出发,用家长的实例引出工匠精神本身的意义,也让学生通过家长,建立榜样的形象,这样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工匠精神”的概念。

(五)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上文所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强化以育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而实习实训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学院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在实习实训中,加大比重,也就是强化育人的精神,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的和工作的接触,形成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进而培养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种实践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也可以在进入社会前对他们的思想精神作出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为社会添砖加瓦。

(六)为学生提供技能技术比武平台, 让学生通过技术比武,促进“工匠精神”的提升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认真负责,更是要把自身的工作做精、做好,因此,在校园中为学生开设一些技能比试的平台,可以通过输赢来锻炼学生,让他们更为直观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从中提升自己的技能,进而促进“工匠精神”的学习和了解,通过这些展示和比试平台,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到实践,通过对自己做出的作品收获的感情,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把作品做到最好,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会更为迅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会更为容易。

(七)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问题其实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技能型教师缺乏理论知识,教育性教师缺少实践技能,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教师的一种“工匠精神”教师应当在教学学生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到精益求精,弥补自己的短板,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的道路上严格要求自己。而学校在提升本校已有教师的前提下,应该寻找一些更为优秀的师资力量,加入院校,也可寻找一些优秀的学校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只有学校和教师本身都拥有“工匠精神”才谈得上对学生培养“工匠精神”,为此,加强教师素养,提升教师精神面貌,建立规范的教师评判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需要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匠精神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思想与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做好进一步发展与经理转型的必然选择与要求。因此,只有各职业院校进行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优化工作,做好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推进实践教育的实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期更好帮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并将其利用于生产生活中,更好使其发挥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锋.培养工匠精神的教科书——读国内第一本职工文化学读本《职工文化学》[J].现代企业文化,2016,(13).

[2]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3]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

[4]邱晓红.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助力国家战略质量强国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5]喻彩霞.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西部皮革,2017,(10).

(作者單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