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宝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初等教育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其改革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创新,改变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以往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这样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其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的信心等。从初等教育教学出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创新与施行,在初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新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这种新型学习模式的产生,是我国初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创新上的重要成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 初中数学 教学
0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倡导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相交流、共同合作,实现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彼此的友谊和影响力的目的,起到互相提高共同进步的作用。同时除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还要广泛的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助于完善其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用于学习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其进行大力的推广。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注重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决很多的问题,这将极大的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思维意识。不过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或者必要的监督,导致学生讨论问题缺乏纪律性,有的甚至是毫无组织的一锅粥似的乱嚷嚷,讨论的问题也是毫无头绪;有的学生由于受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敢积极大胆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往往变成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个人表演秀,使得其他学生丧失了发言讨论的机会,跟着优等生的思路去考虑问题,禁锢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发挥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因此,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将小组成员进行一个合理的搭配,并且将合作学习讨论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只有学生理解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要点,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初中生自身的参与意识。
(二)教师给出的讨论问题不恰当,很难把握小组开展讨论的契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设置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认清课本内容的分类,将能够运用在小组讨论中的课题设置在其中,要保证问题的论点十分明确,使学生们对合作讨论学习的目的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有针对性的课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水到渠成,并在积极的讨论中发挥自己思维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进而将所学问题轻松的解答出来,这样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假若教师设计的命题缺乏讨论的价值,使学生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无疑只是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目的。在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质疑的要点问题,抓住时机,恰当合理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运用发散性思维去考虑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习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教学模式依然很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上,往往是遵循书本的固定知识进行教学,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片面的学习书面知识,不管是数学的公式、概念,还是几何定理等,都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理论的实践活动,这不仅形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局面,而且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与热情,同时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还单单以讲解知识、解疑答惑为主,同时,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是应用题海战术或者反复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因此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的参与进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把握,这往往养成了学生不愿意思考的懒惰习惯,造成其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欠缺。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方法
(一)教师选择恰当的课题、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師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抓住适当的切入点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讲授《生活中的不等式》此文中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举例说明,将比如符号表示特点、不等式概念等知识融合到所举实例中,以期得到更全面透彻的理解,此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进行小组之间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
(二)增强自身独立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这些基础条件的保障才能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应有的成效。比如,在进行《分式》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命题,比如;何时分式才有意义,让学生们自由分组去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分式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善于采用类比的方法,然后进行各小组组内的研讨以及各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经过学生亲力亲为的实践后,将会对很多问题有一个切身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之间顺畅的沟通,相互指正,互相启迪彼此的想法,才能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三)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团队协作能力决定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往往能更快更高效的解决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的理解为几个同学围起来进行讨论学习,有的学生讨论时天马行空,与所讨论的问题没多大关联。还有就是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只是单纯的听其他学生说,甚至是对小组讨论学习漠不关心,如果这样的话根本无法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为此,数学教师就应该首先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加强,并逐渐的将合作学习的技巧以及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倾听理解他人,虚心听取别的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将自己总结的观点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合理高效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方法,帮助其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探索》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之相关的课题,比如火柴盒与其表面积的关系,探讨如何包装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实践,每个小组将组内讨论结果,通过课前预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这个过程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才能,通力合作,共同来完成。最后对每个小组制作出的火柴盒的表面积进行测量,找出最为节省材料并能达到需求的方案。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強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制作火柴盒的乐趣中学到了相关知识。
(四)完善小组合作之间的评价机制
正确并且恰如其分的评价往往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乐趣。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务必要全面深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合理的评价。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找到学习中的优缺点,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依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月.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7).
[2]周红.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7,(01).
[3]杜满良.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新校园旬刊,2017,(04).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金郝庄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