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艺术巨匠,1844年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安吉县彰吴村,1927年去世。他初名俊、俊卿,后署名苍石、昌石、昌硕,别号很多,如缶庐、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他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艺坛,任伯年夸他画得比自己好,齐白石说愿意成为他门下的“走狗”……他的篆刻、书法、绘画具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在中国书画史、篆刻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花鸟画创作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花鸟画,唐代花鸟画已经成了独立的画科,到了五代北宋花鸟画则达到了一个顶峰。北宋画院的设立,宫廷艺术家的培养,色彩绚丽的工笔与注重水墨变化的写意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艺术风格。
明代陈淳、徐渭的花鸟画,改状物写实为“不求形似而求生韵”,陈淳淡墨欹锋,恣意挥洒;徐渭奔放淋漓,墨气纵横,花鸟画中所蕴含的文人意趣得到彰显。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的笔下,花卉蔬果题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或冷寂或疏放,或简或繁,更加强调自我心性的抒发与表达,妙趣横生。
晚清民国,随着时代的变化、金石学的研究和发展,“海上画派”笔下的花鸟画又为之一变,开创了以金石气融入花鸟画创作的新风尚。以吴昌硕为代表的艺术家在花鸟画创作中,以书入画,继承创新,艺术面貌和笔墨趣味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浓烈的金石气风格,开创了一代雄强朴茂新风,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
吴昌硕在绘画上追求诗书画印相融合,设色大胆,用墨厚重,打破了文人传统用色清雅的惯例,将西洋红用于绘画,浓厚妍丽,“莽泼胭脂”,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他注重继承传统,但是并不为传统所囿,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篆刻作品。
吴昌硕是近现代书画、篆刻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同时他还擅长诗文,“造句力求奇崛,如其书画篆刻,实如其人”,以篆刻、书法入画,将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凭借自身的天赋和所长,结合时代的风气和审美,色、墨、笔相融合,形成雄强朴茂、色彩明艳的艺术面貌,把中国绘画表现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将其压垮,反而激发出他百折不挠、顽强向上的精神境界。他笔下的花朵,色彩明艳,枝干苍劲,石头浑融,都蕴含着如屈铁一般的刚强和饱满勃发的生命力,大气磅礴的气势,如千军万马,一改文人画秀丽清逸的画风,给当时身处动荡时局的人们以精神的力量,体现了时代的审美和精神追求,开启了现代书画的新篇章。
富贵多子寿考图 立轴 纸本设色 53×114cm
吴昌硕曾任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对近现代书画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大家。现代画家齐白石、陈师曾、潘天寿、朱屺瞻、王个移等,都曾受到其画风的影响,尤其是齐白石。齐白石的写意花鸟正是在师法吴昌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墨画枝,以色貌花,成为家喻户晓的书画大师;陈师曾更是吴昌硕的忠实追随者,他“染仓室”的斋名、《染仓室印存》都是师法吴昌硕的明证;潘天寿曾向吴昌硕请教,他一生对气势的追求、对构图的重视等,与吴昌硕的艺术精神也是一脉相承。大画家于非闇在《谈吴昌硕的绘画》中谈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他是年岁越老,诗书画三者又互相配合,也更加紧密成熟,不但前无古人,而且他所造成的艺术形象,一直影响着今天的画坛。”
吴昌硕是以书画为生的艺术家,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创作了大量大众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作品。他笔下的花卉,不再是清高绝尘的文人墨戏,而是贴近市民,迎合市场,文人雅趣与世俗审美结合,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他晚年离开苏州前往上海发展,在上海这片更为广阔的艺术市场中,市民的需求和审美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他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一是沿袭梅兰竹菊四君子这类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一直受人们喜爱的风雅内容;一是贴近市民生活、符合市民审美的果蔬花卉,如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延寿客菊花、长寿的大桃、福禄绵长的葫芦……把这些花卉蔬果组合起来,就有了美好的寓意,柿子百合象征着百事如意,玉兰和牡丹象征着玉堂富贵……这些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加上那浑厚苍劲的线条、圆浑有力的造型以及热烈奔放的色彩,一扫文人的清冷孤寂,画面热闹又不失文雅;红花墨叶,相映成趣,生活气息浓郁,还不失文人画的格调,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吴昌硕一生于书画篆刻笔耕不辍,钻研实践,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家。他自幼受父亲吴辛甲的影响,学习且痴迷于篆刻。他在《西泠印社记》中说道:“予少嗜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离一日。”他数十年如一日,在方寸大的石面上反复雕琢,终成一代篆刻大家。
他由篆刻进而研习书法,又由篆刻、书法而进入绘画创作之中。他对楷书、行书、篆书、隶书都曾下大力气学习。楷书自颜真卿、钟繇入手,临习过大量的汉碑,篆书受石鼓文的启发,受同时代人邓石如、吴让之、杨岘的影响,“书画篆刻,供一炉冶”,最终形成其重拙的金石艺术之风。
香草园蔬 镜心 纸本设色 21×46cm
吴昌硕几乎一生都在石鼓文、篆刻上汲取营养,反复临摹,刻苦钻研,体味篆籀的古拙之气和厚重的字形,不断进行锤炼加工。他作画极为认真,反复推敲。书画家王个移说他画画“到细心收拾时,不得了,一支笔拿在手中,要点又不点,要加又未加,沉吟再三”。一幅画完成之后,吴昌硕必挂起来反复观看,直到觉得无懈可击时,才肯题款、钤印。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像一位老工匠,执着地做着一件事,毕生致力于诗书画印的融合。他的绘画里,有篆刻计白当黑的理念,注重画面黑与白、疏与密、轻与重、大与小,充分吸收书法、篆刻中的章法布局,注重画面空间的处理,巧妙地将其融会一炉。其篆刻于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墨韵苍厚,既质朴古拙又沉稳老到。
吴昌硕历经战乱动荡,家人离散,未婚妻早殁,功名无望,但他并没有被苦难辗压而轻言放弃,反而像一块仓石、一件老缶、一块苦铁,百折不挠,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艺术领域开疆扩土,完成自己的艺术与追求,功成名就。
篆书对联 纸本 27×106cm
墨菊博古图 立轴 纸本墨笔 35×68cm
朝日红荷 立轴 纸本设色 93×46cm
桃图 立轴 纸本设色50×105cm
三千年结宝图 立轴 纸本设色 48×1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