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文化现象的地理视角解析
——以“东北八大怪”为例

2018-08-02 02:22黑龙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缸豆包酸菜

黑龙江 周 旸

“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影响颇为深远。在中国不同地区,劳动人民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日常生活习惯,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怪”文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云南十八怪”“陕西八大怪”和“东北八大怪”等。本文以“东北八大怪”为例,试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一、“东北八大怪”的主要内容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姑娘叼着旱烟袋;第三怪:草坯房子篱笆寨;第四怪:狗皮帽子头上戴;第五怪:翻穿皮袄毛朝外;第六怪:养活孩子吊起来;第七怪:大缸小缸腌酸菜;第八怪:冬包豆包讲鬼怪。

二、“东北八大怪”的地理视角解析

所谓“怪”,实际上就是由于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可能在当地人眼中习以为常的风俗或是习惯,而在其他地区人眼里却是有别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怪”现象。这种“怪”恰恰是地理环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1)气候方面。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介于39°N~53°N之间,地跨中温带和寒温带,冬季漫长而寒冷(从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初皆为寒冷天气),冬季平均气温维持在-15℃左右。面对如此寒冷的天气,广大东北人民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防寒保暖措施,“窗户纸糊在外”便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旧时期的东北经济条件落后,民居以土坯草房为主,并在窗户旁边搭建了火炕。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把纸糊在窗户里面,就会导致窗外的冰霜和积雪存留在窗框内,当遇到屋内高温就会融化成水,从而浸破窗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若把纸糊在窗户外面,不仅经久耐用,而且防风御寒。

“翻穿皮袄毛朝外”是说东北人常把皮棉袄翻过来穿,将毛朝向外面。此种现象也是由于高寒气候所导致的。东北地区冬季风雪很大,将皮袄反过来穿,有利于雪落在皮毛上自然滑落下去,因此不会打湿衣服。此外,把皮毛朝向外也美观、大方。同样,“狗皮帽子头上戴”也是东北人民适应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独特现象。

(2)地形和土壤方面。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境内流域面积广大,同时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因此非常适合谷物的生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和黍等。每年丰收之后,农历腊月之初,勤劳的东北人民为了丰富自己的饮食种类,家家户户便开始磨面、淘米,并用豆类做馅,制作豆包。由于豆包皮薄馅大、个小量多,因此基本是家家户户互相协作。又因早期人们的娱乐方式十分匮乏,故在劳作之余以讲述“鬼怪蛇神”为乐,由此便产生了“冬包豆包讲鬼怪”的现象。

此外在满足正常的温饱之际,人们也种植了其他经济作物,如烤烟等。过去农村生活非常单调,在不耕种的漫长冬季,很多百姓便选择在家里“猫冬”,吸烟也就自然成了那个时期消遣的方式之一。姑娘们因孝敬老人,要给老人装上烟袋,点着后吸几口,确认烟着了再递给老人,长此以往,自己也逐渐的有了烟瘾,也就有了“姑娘叼着大烟袋”的说法。另外,东北地区森林茂密,各种野兽、蛇类经常出没,用烟防兽,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方法。

2.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

(1)饮食文化悠久。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方式落后,在冬季,人们根本无法吃到新鲜的蔬菜。为了解决冬季的饮食问题,“酸菜”应运而生,即把秋天多余的白菜洗净,放到大缸中,再撒上盐,把缸注满水,一段时间后即可食用。这样腌制的白菜可以一直保存到次年的春天,渐渐地也就有了“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景象。

(2)各类资源丰富。早期的东北素有“北大荒”之称,因此植被相当茂盛。芦苇和羊草等植物是东北地区常见的草类,杆茎空心,高约1米。人们常把草和泥巴混在一起,放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约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做“坯”。晾干后,用来做房子的四壁和间墙。而羊草或芦苇收割后,用铡刀将根部切齐,一层一层布置在房盖上,由于羊草或芦苇茎秆光滑,因此防雨防雪功能好,是理想的房盖材料。

过去东北人烟稀少,地方荒凉,常有野兽出没,或是伤人或是祸害家禽家畜,夹上一道篱笆,就可以防止野兽进入,也便于家里的狗看家望门。另外有的人家把篱笆夹得离窗子较近,在冬天就起到了遮风挡雪的作用。东北地区冬季风大雪猛,篱笆寨可以有效减缓大风大雪的速度,使其不会直接打在窗子上,从而也就保护住了屋子里的暖和空气。因此在早期的东北地区随处可见“草坯房子篱笆寨”。

(3)少数民族众多。自古以来,东北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蒙古族等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擅骑射、好渔猎。由于早期妇女需要和男人一样外出劳作,为了方便照料孩子,同时为了防止孩子被野兽咬伤,就将装孩子的摇篮挂在马车上,后来游牧民族定居下来,这一习惯也一直延续着,人们把摇篮挂在房梁上,渐渐的“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成了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育儿习俗。

古往今来,虽然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没有变化,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因此“东北八大怪”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正在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今民间大多只保存着“豆包”和“酸菜”这两种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介绍“怪”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会使学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乡土地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相关试题呈现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东北八大怪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盘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逝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逝的原因。

【参考答案】(1)甲: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破坏窗纸。

乙:陕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

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较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纬度较低,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猜你喜欢
大缸豆包酸菜
老坛酸菜“塌房”,发酵食品还能吃吗?
豆包上学之奇特事件簿
有爱心的小豆包
泡酸菜
谁打裂了酸菜缸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
小桶装水
“粘豆包”应写作“黏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