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2018-08-02 09:10饶红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吸入性摄食障碍

饶红英 马 军

1.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 510180;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 510180

脑卒中可并发多种并发症,而吞咽障碍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吸入性肺炎可导致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3]。吞咽-摄食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并综合分析,运用其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摄食、摄食间隔等,进而降低患者因误吸入肺引起肺部感染,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本研究探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摄食管理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的影响,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经头颅核磁共振或CT检查确诊;患者经吞咽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无肺部感染和发热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患有对吞咽功能造成影响的其他疾病,如食道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智力、听力及理解力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43±5.68)岁;病程13~47个月,平均(30.48±8.63)个月;吞咽障碍程度:轻度18例,中度24例,重度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13±5.93)岁;病程12~49个月,平均(31.28±8.93)个月;吞咽障碍程度[6]:轻度20例,中度21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比、年龄、病程及吞咽障碍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神经营养、降压、降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进行吞咽-摄食管理训练治疗,每天2组,30min/组,以30d为一疗程。训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感觉刺激训练:在开始吞咽前通过给予患者肢体气压、神经肌肉电刺激、慢性小脑电刺激等进行感觉刺激。(2)对于中度及以上吞咽障碍或管饲护理重症患者,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管进行喂食时,需掌握正确的鼻饲方法、鼻饲量、间隔鼻饲时间及食物性状的选择等因素,从而避免因鼻饲不当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3)唇、舌及下领等可通过刺激吞咽器官增强运动,同时加强对软腭运动和声带闭合的控制,增强肌体协调性和力量,从而使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每次训练时长约10min,2次/d。(4)食物及进食量:给患者进食食物状态的具体选择需根据其摄食吞咽障碍程度所决定,对于中度及以上的吞咽功能障碍者,通过鼻饲管给予流质饮食,同时控制严格控制鼻饲量和鼻饲时间间隔;而对于中度以下吞咽功能障碍者,仅能给予半流质食物,以冻状、糊状食物为主,方便患者进食。(5)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或头部进而使患者吞咽姿势得到调整,使患者处于舒适的进食姿势,消除吞咽障碍症状。

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向家属介绍患者体位、喂食注意事项、食物性状的选择、咽部滞留食物处理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协助患者进行基础吞咽训练。

1.3 评价标准

(1)疗效判定:患者吞咽功能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价,在患者入组时及干预30d后由专职护士进行评定。以4级划分患者吞咽功能,Ⅰ级为吞咽功能正常;Ⅱ级为吞咽功能可疑障碍;Ⅲ级及以上视为吞咽功能异常。痊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吞咽功能评定为I级;显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评定提高2个级别;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吞咽功能评定提高1个级别;无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其吞咽功能评定级别无变化[7]。(2)吸入性肺炎评价[8]:患者有误吸病史,胸部影像学查显示肺部出现新浸润性阴影或进展性炎症介质阴影,同时伴有以下表现2条及以上者:①患者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以上,或者较之前患者体温升高1℃以上;②痰液明显增多或咳脓痰;③肺部出现新湿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3)满意度评价: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态度、工作质量等方面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采用4级评定,非常满意为超过95分以上;满意为85 ~ 94分;一般为60 ~ 84分;不满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病例数×100%;本研究各变量Cronbach'a系数均大于0.8,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大于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评价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00%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吞咽功能评价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为26.00%,明显较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n(%)]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00%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患者中约22%~65%存在吞咽障碍[9],从而导致患者对食物和水吞咽困难,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现象,同时该类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水时,易发生误吸入气管进入肺部,引起肺炎,甚至诱发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治疗时间[10-11]。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康复问题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热点,亦是护理的工作重心。脑卒中患者可能因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造成吞咽中枢受损而导致患者并发吞咽障碍[12-13],同时该类患者因喉部括约肌不协调和无力收缩造成会厌、杓状软骨和声带等结构关闭不全,加之呼吸肌收缩乏力,从而易造成食物或口、鼻腔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肺部炎症、甚至感染[14]。

吞咽-摄食管理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进行感觉刺激、吞咽训练,同时告知家属现阶段患者适合进食食物性状、进食间隔时间以及进食时调整患者体位和吞咽姿势以助于患者消除吞咽困难的症状,可避免患者因进食不合适性状食物,导致食管、口腔内残留而引起患者不适,也易将食物残渣滑入气管引起咳嗽[15]。实施吞咽-摄食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其专业护理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制定护理方案,从而指导患者家属在对患者进行喂食、喂水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食物性状的选择,同时教导家属正确调整患者体位,进而有助于患者吞咽,避免因吞咽困难而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6.00%优于对照组(68.00%),提示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吞咽器官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有利于患者摆脱鼻饲和胃管饲养,逐渐摄取食物由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食物逐步变化过程,进而满足机体的各项生理需求。同时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提示通过对患者实施吞咽-摄食管理措施,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及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进食方法和(或)喂养方式,以及进食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进食完毕后的相关处理,避免因摄取食物和饮水不当,导致食物或水进入肺部,引起炎症,甚至感染。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0.00%优于对照组74.00%,提示吞咽-摄食管理干预可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同时宣讲进食和饮水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教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和水的方式,减少因饮食和饮水引起患者肺部不适,甚至发炎感染,增加其痛苦和经济浪费,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吸入性摄食障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和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