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妇产一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因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1]。此病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在发生绝经后,其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此病患者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发生周期性出血,其病灶周围的组织可出现纤维化,进而形成结节,使其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及不孕症等。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情,可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这些患者均不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1组和2组。1组患者的年龄为21~46岁,平均年龄为(30.1±4.3)岁;其病程为3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5.1±0.3)年;其中,有32例患者有生育要求。2组患者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1.1±4.2)岁;其病程为4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5.6±0.1)年;其中,有35例患者有生育要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在患者脐部的正中处做一个观察孔,在其腹部两侧的麦氏点分别做一个操作孔。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确保其腹腔内的压力为12~14 mmHg。在操作孔处置入观察镜头和相关的操作器械,全面探查患者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具体位置。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进行巧克力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骶骨韧带切断术、子宫切除术(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患者患有不孕症,在其输卵管内注射美蓝通液。患者的输卵管若出现堵塞,对其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手术后为1组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用法是:肌内注射,每次注射3.75 mg,每隔4周为患者注射1次,共注射3次。每次注射的部位不同。若治疗的效果较差,可以将注射频率改为每隔3周注射1次。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的2年内其病情的复发率。2)对本次研究对象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临床治愈。接受治疗后,患者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均有所改善。(4)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均无改善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2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1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年内其病情的复发率低于2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年内其病情复发率的比较[n(%)]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发生于子宫内膜组织的病变。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患者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出血及其周围的组织出现纤维化,从而形成结节性病灶。此病患者可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症等症状,其病变部位可累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最为常见),也可侵及其腹腔、胸腔及四肢。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内膜转移、种植异常、免疫防御功能缺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3]。为了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其病情及早进行诊断及治疗,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传统的药物疗法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明显的不足。研究发现,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直径在2 cm以上的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若有生育要求,可对其进行保守性手术,仅切除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保留其子宫和正常的卵巢组织。此方法虽然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但易使其病情复发。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研究发现,联用药物疗法和腹腔镜手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