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
南阳市中医院内三(脑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帕金森病(PD)又被称为震颤麻痹,是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PD发病率随之提高[1]。据统计,约有40%~50%的PD患者会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抑郁障碍[2]。抑郁障碍是PD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和临床前症状,表现为沮丧、消沉、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激动不安等症状,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补肾疏肝方治疗PD伴轻中度抑郁障碍,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肝肾不足型PD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4.2±7.3)岁;轻度抑郁26例,中度抑郁13例;1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合并代谢性疾病,5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9例有脑卒中病史,5例有震颤家族史。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3.7±8.2)岁;轻度抑郁23例,中度抑郁16例;1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1例合并代谢性疾病,4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10例有脑卒中病史,4例有震颤家族史。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3]和《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拟定PD西医和中医的相关标准;抑郁障碍参考《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的相关标准拟定。
1.3 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相关辨证标准拟定为肝肾不足证。
1.4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年龄≥50岁;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前17项得分8~23分;患者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5 排除标准 ①原发性PD手术治疗史;②继发性PD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③合并严重脑外伤、脑炎、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史;④美国帕金森症Hoehn-Yahr分级5级;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⑥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正常接受治疗;⑦对已知药物或制剂成分过敏或不耐受;⑧研究期间接受其他影响病程进展的药物。
2.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商品名:息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3)进行抗PD治疗,每天250~1000 mg;予唯他停盐酸舍曲林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76)进行抗抑郁治疗,每天50~100 mg。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疏肝方水煎服。处方:钩藤、生地黄、熟地黄、制首乌各15 g,柴胡10 g,白芍、川芎各5 g。水煎成400 mL汤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 mL。
2组均连续治疗9月。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6]:该量表共计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运动检查和并发症等4个维度42个项目,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治疗前后HAMD评分[7]:该量表共计24项内容,得分超过24分为重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③治疗前后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8]:采用该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8个维度39个项目,转化为综合指数,满分分值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④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患者肝肾不足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病情重、中、轻、无的程度分别记3、2、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⑤2组治疗前后抑郁构成比。⑥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标准拟定。计算公式为: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功能障碍积分减分率≥70%;有效:30%≤功能障碍积分减分率<70%;无效:功能障碍积分减分率<30%。
4.2 2组治疗前后UPDRS、HAMD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UPDRS、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UPDR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UPDRS、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4.3 2组治疗前后PDQ-39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PDQ-39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PDQ-39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4.4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4.5 2组抑郁构成比比较 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轻中度抑郁构成比为71.79%,对照组为94.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UPDRS、H A M D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UPDRS、H A M D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n 39对照组39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UPDRS 55.03±8.5839.73± 7.64①②56.13±7.6945.54± 7.06①H A M D 13.78±3.267.53± 1.56①②14.16±3.538.81± 2.06①
表2 2组治疗前后PDQ-39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PDQ-39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3939治疗前68.42±11.3869.52±12.05治疗后47.67± 7.56①②56.71± 8.89①
表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3939治疗前25.83±4.3625.06±4.51治疗后12.59± 1.27①②17.73± 2.75①
表4 2组抑郁构成比比较 例
4.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7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5.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PD作为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病情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加重,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目前对于PD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巴制剂、维生素E等在临床上多为抗PD对症治疗,并无研究证实对病程进展具有延缓作用。静止性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和姿势平衡障碍等PD的主要运动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9]。研究发现,除了运动症状,抑郁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0]。因此在PD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抑郁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关注非常必要。近来有研究发现,PD患者的抑郁不仅仅只是对躯体疾病的心因性反应,还存在着神经生化病理基础,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在PD患者的发病和进展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11]。
中医理论中PD伴发抑郁障碍属颤证和郁证范畴。颤证的主要病机在于肝肾不足,虽然病位在脑,但与肝关系密切。《医学纲目·颤振》有云:“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而见手足颤动。郁证的主要病机在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本病属因病而郁,实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是本,肝气郁结为标,肝肾本同源,治疗应以补益肝肾、疏肝解郁为辨证施治的原则,标本兼治。本研究所采用的补肾疏肝方是在补肾养肝熄风方药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药,该方主要由熟地黄、生地黄、钩藤、制首乌、柴胡、白芍、川芎组成,是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成果。其中熟地黄、生地黄补肾益肝为君药;柴胡主升散,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白芍、钩藤柔肝熄风共为臣药;川芎解郁通气,制首乌补益肝肾共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补益肝肾、疏肝解郁之效。研究亦证实,补肾疏肝方在PD模型小白鼠的实验中能够抑制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提高NE、DA和5-HT水平,改善PD各种症状[12]。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UPDRS、HAMD、PDQ-39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肾疏肝方能够有效改善肝肾不足证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抗抑郁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补肾疏肝方对运动症状有直接治疗作用,同时伴随着非运动症状和抑郁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补肾疏肝方疗效好且安全。
综上所述,补肾疏肝方能够显著改善肝肾不足型PD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精神、运动等症状,抗抑郁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肝肾不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