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闽华
摘 要 文章通过阐述公共数字文化的概念及近几年国家对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发展依据为基础,再以江西省图书馆几年来公共数字文化方面建设情况为例,对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 江西省图书馆 建设发展
0 引言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公共数字文化的概念
公共数字文化在学科领域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其包含的含义及属性太多,范围太广,很难找到完美的说法来解释其深层的含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研究探索,但并未给公共数字文化下一个详细准确的定义。
2 建设发展依据
从2011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及文化部等部委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不断出台,文件包括:《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等。
3 江西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回顾与总结
2014年1月,我省开始实施了《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并且在同年10月出台了《江西省县(市、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意见(試行)》;2016年7月,我省又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底出台《江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2015—2020年)》;2017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为江西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最为牢固的制度保障和建设依据。江西省图书馆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省图书馆在虚拟网体系架构、应用系统平台搭建、海量资源库群和新媒体服务等方面的全省龙头作用,带领全省图书馆,参与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
现在,江西省图书馆已经完成了基于分级分布式架构的传统基础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建成了具有图书采编、图书流通、期刊管理、典藏管理、远程流通、通借通还、OPAC查询、虚拟参考资源、FRID自助借还、自助办证、网上续借预约、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网上联合编目等功能于一体的分级分布式传统基础业务建设与服务系统,实现了省馆与市馆联合建设、联合服务。同时江西省图书馆还采取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方式,对各类型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多媒体资源库群,通过海量资源的无缝跨库链接、知识挖掘技术,借助台式机、触控一体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等各种终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与知识服务,覆盖全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而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也明显提升。
3.1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情况
文化共享工程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2003年开始实施,目前全省已搭建起文化共享工程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全省已建成1个省中心,11个市级支中心,100个县(区)级支中心,乡镇基层点1075个,街办服务点46个,社区服务点223个,村级基层点16876个,驻赣空军部队基层点1个。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该建设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于2010年11月开始试行阶段,江西省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计划,通过各方支持,进一步完善了全省1个省中心,11个市级支中心,100个县(区)级支中心及列入建设计划的各乡镇、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基层服务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设施,目前,11个市级支中心、100个县(区)级支中心、847个乡镇基层服务点、361个街道基层服务点、93个社区基层服务点均已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江西省图书馆于2012年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通过建成连接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网(vpn),实现对数字图书馆各级节点数字资源的访问,同时联通我省11个地市馆的虚拟网。
3.2 数字资源建设
每年及时申报及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资源建设任务,包括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联合建设,同时根据读者调查需求,购买大量数字资源,目前江西省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总容量为1733GB,外购资源资源量为96.16TB。
3.3 平台建设
“通借通还”项目始于2012年十月,经过两年努力,初步实现联合南昌城区各公共图书馆(包括市图书馆和南昌五区图书馆)开展城区通借通还服务,2015年,在开展南昌城区七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鹰潭馆、上饶馆、赣州馆、宜春馆、抚州馆、萍乡馆、万安县馆、永新县馆、南康区馆、会昌县馆、渝水区馆、余江县馆、贵溪市馆等“通借通还”项目成员馆,实现了更大范围的通借通还服务,目前全省范围的通借通还项目还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扶贫” 2016年江西省图书馆开展了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分派志愿者在宁都县支中心、于都县支中心、安远县支中心、上犹县支中心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解决实际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 2015年,江西省图书馆开始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软硬件配置要求部署完成了五大基础软件系统。2016年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已经与国家支撑平台实现联通,目前已完成数字资源加载,同时,按照发展中心要求于2017年4月初接入文化应用、采集大数据、开展应用和服务推广。
4 对于江西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思考
4.1 高度重视,完善公共数字文化重点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三大主要工程,把他们归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同时根据江西省图书馆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虑长远发展目标,建立起符合江西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从每个工程的建设目标,逐年建设规划,开展实施步骤,统筹管理机制等出发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方案。不仅确立每两年为一期的发展规划,还要确立长期有效的发展保障机制,为江西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的长期建设保驾护航。
4.2 狠抓落实,加快服务网络和技术平台建设
网络发展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我省已搭建完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未来要做的就是升级网络建設,加强建设基层服务网点,做好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工作,并按照我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进度要求,加快完成市、县级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新媒体服务的建设,建立属于公众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具备互动性、科技性、便捷性等性能;加快推进我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效能,提升公共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让读者能在电子阅览室获得更多的知识及服务,同时认真推行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3 统筹规划,完善数字资源建设
目前,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建设方向,从省馆到地市馆容易出现重复资源建设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全省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分布式数字资源群,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全省性的数字资源采集生产、组织、保存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4.4 注重实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需要新型人才,所以要更好地开展工作,江西省图书馆必须要创新机制,引进多方面人才,培养一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业务骨干;制定培训计划,包括馆内定期培训及馆外学习培训等;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培养全才,也要培训专才,针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必须有各方向的人才来解决问题,做到逐个解决,共同发展。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包括: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才能夯实公共数字文化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石。
4.5 创新服务,加强工程惠民效果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江西省图书馆要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重点区域、特殊人群的专题服务。同时江西省图书馆还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成果的整合,加强新媒体服务与推广,创新服务方式和推广手段,开发新思维,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落到实处,推到广大读者群众的身边,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山.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