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启蒙教育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思考

2018-07-31 09:21张秀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理论指导文学作品

张秀红

摘 要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学作品常常会受到读者的阅读感受、笔者的思维状况等影响,因此观感也是千差万别,多元解读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多元解读常常会导致过度解读,夸张解读。运用多元解读的理论指导进行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领域正在研究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多元解读目前的困境,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多元解读 理论指导

文学本身极具魅力,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鲜活的生命。文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文学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文学启蒙教育中,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和正确的文学价值教育观。

1当前多元解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阅读教学能够发挥老师的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解读文本。但是不少老师认为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老师无关,他们在讲解文章之前过度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另外一些外部原因也导致了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全面,比如目前网络上的资料非常多,很多老师直接就在网上拷贝现成的资料,几乎不用备课。这种条件下的课堂效率以及课堂质量可想而知。此外,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往往也会脱离文本,脱离教学目标,脱离实际。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文本理解的不够全面使得很多老师不愿意去挖掘文本中深层次的内容,他们的讲解知识浅嘗辄止,浮于表面。

1.2文本解读单一

老师和学生都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多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错位导致老师引导整个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味的围绕文本解读文本,这些完全忽略了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对于学生不够重视,也切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其实语文阅读的课堂本身就是灵活的多样的,受老师、学生、课堂环境等影响,但是实际情况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一般比较单一,老师完全把控整个课堂,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是死记硬背,虽然问答式的教学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很多老师使用不够恰当,问题的设置不够合理,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加以引导,使得教学容易流于形式。

2如何优化文学作品中的多元解读

2.1全方位介绍作家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一般会照着书上的注释去念一遍,不会做过多的解释,比如在介绍杜甫时,基本上都是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教师应该简要地描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被称为诗圣的原因,讲述诗人的生活遭遇,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讲述杜甫,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才有更大的兴趣。学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才会主动去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大师,走近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

2.2多方面解读文学形象

教师在解读文学形象的时候比较呆板,传递给学生的人物形象就是书本上的定论。要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必须让学生有想象力和情感化的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曹操这个角色,有的作品说他是政治家,有的定论是奸雄,还有的说是伟大的诗人,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要给学生直接灌输定论,让学生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3设置情境感受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往往会通过人物角色和故事情境表现出来,在阅读的同时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中生人生经历还很少,对于有些文学作品还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体现的情感。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运用相关图片和音效,让学生融入到文学情境中去,体会人物情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2.4提供读书写作的空间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加大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交流,把好的文学作品与大家分享,举办一些关于阅读文学作品的交流活动、相关知识竞赛、优秀读者评选等,同时给班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创作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负责校园的校报、班级的板报的宣传工作,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学生时代正是初步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做好文学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会优势帮助。文学的魅力就是它集审美、情感、人性等教育为一体,综合性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结束语

教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而多元化的解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评价中要尽量面向学生,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评价也有所差异。多元化解读下的阅读教学需要老师不遗余力的推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娜.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03) .

[2] 胡永刚.浅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理论指导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