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2018-07-31 09:19朱文哲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

朱文哲

摘 要 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乐雅周末”活动是校园美育建设的新尝试。通过“乐雅周末”,用高雅的艺术经典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认识、欣赏艺术经典,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美育 校园文化 乐雅周末

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会计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3月,我院创办了旨在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乐雅周末”活动,这是我院积极开展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新探索。

1 “乐雅周末”的缘起与意义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2]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见美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审美素养应该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还应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成为一个志趣高雅、人格完善的人。[3]

1.2校园文化需要高雅艺术活动来引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我院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会计学院各年级学生开展了学风建设方面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约24%学生的课外时间用于宿舍上网娱乐。这让我们开始思考院系的学生工作可以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尝试举办一些高雅的艺术活动来引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3探索美育实践新形式

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在学习《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比如需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创建活动品牌;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等。

我们思考,通过什么样的美育实践形式来加强艺术经典教育,并形成品牌?如何组织美育实践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大学生吸引到高雅的欣赏艺术、提升审美素养的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征求师生意见、反复研讨论证等环节,决定创办“乐雅周末”这一美育实践新形式。

1.4“乐雅周末”的意义

“乐雅周末”是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新尝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乐雅周末”,用高雅的艺术经典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认识、欣赏艺术经典。通过“乐雅周末”的熏陶,学会欣赏艺术作品,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4]

2 “乐雅周末”的设计思路

2.1 活动定位

会计学院有多个学生工作品牌,各品牌相互结合补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知智行大讲堂是河南省辅导员精品项目和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此活动重在让学生聆听,聆听校内外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的百家观点和百科知识,让学生紧跟时代和学科前沿;经典阅读计划,重在让学生阅读,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成为学识渊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而 “乐雅周末” 活动,重在欣赏,引领大学生欣赏中外艺术经典,引导学生成为志趣高雅的、人格完善的人。聆听、阅读、欣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2.2 活动内容

“乐雅周末”,意为快乐、高雅的周末校园文化生活。目前该活动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四个艺术门类,内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爱情等多个方面。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如党的十九大学习、系列片《辉煌中国》、纪录片《我在故宫秀文物》以及结合传统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重阳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使得活动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2.3 活动形式

“乐雅周末”每期活动,分为艺术知识普及、青春风采展示、艺术经典共赏、心得体会分享等四個环节。

艺术知识普及环节,由相关老师讲解某艺术门类的知识、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艺术经典的背景知识;青春风采展示,主要由学生表演与当天欣赏的艺术作品相关歌曲、舞蹈、朗诵等节目;艺术经典共赏,师生共同通过多媒体欣赏一部艺术经典;心得体会分享,大家就自己的欣赏心得发言交流。

2.4 活动重点

一是经典选择。每期选择的艺术作品均为该艺术门类的经典之作,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品,如我们选择的歌剧《江姐》就是中国十大歌剧经典之首。

二是艺术知识普及。活动涉及的音乐等四个艺术门类,包含众多的艺术形式,活动特别设计了艺术知识普及环节,就是要通过艺术知识的普及,使大学生对各种主要艺术形式有基本了解,特别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有全面的了解。

2.5 活动组织

“乐雅周末”活动,每周一期,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同学们见面。该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指导,院团委辅导员老师具体负责,院学生会文艺部组织协调,每期由大一、大二各一个班级合作策划承办。活动预告通过海报、新媒体等形式提前一至两天发布给全体学生。

3 “乐雅周末”的实践效果

3.1 活动情况

截至目前,“乐雅周末”已成功举办49期,涉及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四个艺术门类,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爱情等多个方面,活动内容涵盖广泛。在这49期活动中,师生共欣赏了《江姐》等红色经典5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4部,豫剧《朝阳沟》等戏剧名著6部,《高山流水》等民谣民乐欣赏4次,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又普及了一些艺术常识,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活动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弘扬。如农历三月三(中国少数民族情人节)选择欣赏的电影经典《五朵金花》;重阳节选择欣赏的是越剧经典《五女拜寿》;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选择欣赏的是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前选择欣赏的是音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重注与传统节日结合,使乐雅周末活动更具内涵,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利于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3.2 效果评价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乐雅周末”创办近两年来,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共吸引大学生4000余人次参加。《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报》第503期对 “乐雅周末”活动进行了报道;12月份我院对“乐雅周末”活动进行调研,以不记名网上发布问卷和手机微博两种方式进行,共有1005人主动参加了此次调研,参与活动的学生不断增多,“乐雅周末”正在成为会计学院学生周末生活的新选择。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乐雅周末”展映作品均为艺术经典,学生可以在欣赏《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中激发爱国情怀,在欣赏民歌《辽阔的草原》、《无锡景》中领略塞北江南的风光,在欣赏电影《五朵金花》、《罗马假日》中思考爱情的真谛,在欣赏戏曲《锁麟囊》、《五女拜寿》中汲取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孝老敬老传统美德的营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动由高低两年级的两个班级共同策划承办,设置有艺术知识普及、青春风采展示、体会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欣赏影片交流心得,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同时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增进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也是活动受同学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4 活动反思

目前活动虽已举办多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策划指导专业水平不够。该活动由学院老师指导,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仅凭对艺术的热爱摸索学习,效果较不理想;二是活动吸引力仍需加强。调研中发现,相比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更多学生倾向于在周末时间休闲娱乐,同时对于活动放映的主題,较少学生对中国戏曲感兴趣;三是分享交流环节学生活跃度不高,学生怯于表达或无意表达自己的观感心得体会。因此,高雅艺术的引领如何适应学生特点,如何吸引更多大学生参加到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学习、积极探索。如建立专业的指导团队,聘请校内外艺术专业人士担当“乐雅周末”顾问,对活动做特别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网站、微信和微博等多个平台,设立“乐雅周末”专栏,推送乐雅周末活动预告和创建效果;制定激励措施,如开展微信投票自选主题、增设竞赛竞猜环节等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乐雅周末”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努力把“乐雅周末”打造成校园文化的新品牌。

人才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需要时刻思考并需要用实际工作回答的问题。乐雅周末作为一种新尝试、新载体,较好地诠释了人才培养的内涵,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活动会不断完善与成熟,作为会计学院积极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将会以其独特的魅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邱地,谢朝晖.高校美育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5(6):87-90.

[2] 李大勇.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34-36,44.

[3] 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7):7-10.

[4] 方玲波.关于高校美育教育的现实思考[J].前沿,2012(7):18.

猜你喜欢
美育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美育教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