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娟
西藏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藏东作为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茶马古道”的要地,连接成渝经济圈和藏中经济圈的独特位置,更是具有承内接外的作用。在统筹推进西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下,藏东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西藏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步调,藏东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直接影响整个藏东发展的均衡性和充分性。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藏东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困境,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藏东深度贫困的难题,早日实现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有利于实现藏东城镇化率的提高,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曲孜卡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以南,紧靠云南,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尤其以温泉闻名,全乡面积645平方公里,距县城100公里,交通便利。曲孜卡乡境内山高谷深,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500米,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350毫米,日照时间长,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全乡辖3个行政村,13个村民自然组,总共3612人、576户,其中农业人口3509人。耕地面积3696亩,双季地1974.2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玉米,特产有核桃、石榴、桔子、葡萄等。在西藏26个特色示范小镇中,昌都市有两个,芒康县曲孜卡乡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藏东经济的发展,解决藏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曲孜卡为藏东边界,有利于藏东边界的巩固,更好更快的使藏东融入“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为藏东连接云南提供很好的助力;藏东为深度连片贫困地区,有利于解决藏东贫困问题;曲孜卡特色小镇的发展,有利于带动藏东经济的发展,促进芒康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促进曲孜卡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芒康县城镇化率。借曲孜卡乡现正在打造温泉小城镇为契机,通过SWOT方法对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进行分析,探索符合西藏区情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为美丽西藏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1.区位优势
曲孜卡乡地处藏东门户,处于“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腹地、“善妙之地”芒康县南部,是川、滇、藏三省区公路交汇,连接214、318两条国道线,是芒康县的南部门户①西藏芒康市政府官网。曲孜卡乡属于滇、藏两省交界处,是承接云南省辐射、带动区域旅游、交通联系的重要支点。曲孜卡有发展温泉旅游小镇地域交通优势。优良的宏观区位条件为曲孜卡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是芒康县、昌都市与云南德钦县等地区联系的必经要道,对曲孜卡城乡融合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图1.1
2.资源优势
曲孜卡藏语意为温泉圣地,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有108处大小不一的温泉。另外还有如盐井千年古盐田、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为曲孜卡城乡融合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从文化资源看,曲孜卡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拥有悠久的藏民族文化历史,芒康弦子、芒康锅庄、赛马等特有的民俗文化,藏家乐和藏民家访等旅游资源的发展,都是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的文化资源。
曲孜卡是以小城镇建设模式发展的城乡融合,在曲孜卡小城镇建设中,受小城镇规模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影响,对曲孜卡的城乡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劣势影响。
1.对农村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影响
曲孜卡乡的城镇发展规模较小,打造重点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导致对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弱视,这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具有不利影响,城镇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阻碍整个小城镇的农业梯度发展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特色农产业发展很难转化成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长此以往,势必会弱化曲孜卡乡对农村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降低了其发展价值。
2.城镇化发展滞后遏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对流
产业方面,第一产业发展还是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人畜同住的现象较为普遍,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西藏脆弱生态环境下,发展普遍受限制,芒康县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无例外,第三产业模式较为单一化,没有完全形成产业链,因此,城镇化发展滞后和畸形的发展模式遏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
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要先带动曲孜卡内部的需求,促进供给性结构的改革。但曲孜卡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少有的几个集体经济也是农业种植,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加剧了曲孜卡乡向旅游小城镇转变的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双滞后,使土地、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但劳动力的不断增多,使边际报酬率出现递减,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下,曲孜卡内部对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拉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技术的不先进、资金的匮乏,都会使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受阻。
3.区域不均衡的发展弱化了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合力
受区域辐射和带动的影响,在城市周边的城镇发展较为快速,而离城市较远的城镇,发展则较为缓慢,这就存在区域的不均衡发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提供的历史机遇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乡村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是提高城镇化率,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有利融合的基础。我国城镇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过程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①李珂.城镇化率提高折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N].呼和浩特日报.。结合西藏的人口因素、经济水平、基础设施质量、公共服务力等因素与我国发达地区水平相比存在差距,在西藏的城镇率上升的过程中,西藏经济增长动力将会更大。
2.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的历史机遇
1999年底,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区域增长极培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为西藏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昌都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地区之一,随着以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曲孜卡乡重新对发展道路定位,创新发展路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以融入滇藏以及藏东地区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区域的发展相协调并且脱颖而出。
3.大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建设提供的历史机遇
“大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已拥有民族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光为资源,打造以民族特色为主的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发展模式②杨小萍.统筹城乡发展代表性理论述评[J].吕梁学院学报,2015,5(02):94-96.。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正是处在大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的核心发展区域,利用该良好的平台,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为指导思想,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为长期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西藏特有的地域景观和民俗特色为发展资源,大胆、科学、有效的利用好这些良好资源,抓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加速曲孜卡城乡融合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步伐。
4.政策支持为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西藏自治区旅游部门提出要实现“2456”的总体发展空间格局,即“两心、四廊道、五区、六环线”③两个旅游中心城市(拉萨历史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林芝八一镇森林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四条旅游文化廊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新藏和中尼、中印旅游文化廊道);五个旅游产品聚集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历史文化旅游区,林芝森林生态旅游区,昌都香格里拉旅游区,阿里神山圣湖古格遗迹旅游区,那曲羌塘草原生态旅游区);六条旅游精品环线。,其中,四廊道即四条旅游文化廊道,曲孜卡特色小城镇位于214国道旁,依托214国道,联通四川和云南两省形成“茶马古道”旅游文化廊道,同时214国道经昌都-玉树-西宁段形成“唐蕃古道”旅游文化廊道;在2016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正式开始对曲孜卡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昌都市指出,曲孜卡特色小城镇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项目,是自治区确定的全市三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之一;芒康县指出,曲孜卡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扎实推进曲孜卡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极为重要,并且对曲孜卡特色小城镇的具体建设做了工作安排和部署。曲孜卡小城镇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
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转移压力
曲孜卡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曲孜卡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曲孜卡全乡有3172人,有90%以上的人以农牧业生产为生,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得大部分人不愿意去太远的地方工作,而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并不多,最多耕地面积不会超过10亩,每年只有农耕、丰收时节和挖松茸期间最忙,而一年一半多的时间,乡里的农民为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农民收入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滞留,阻碍了曲孜卡乡村融合发展的进程;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显示,全乡3612人,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口占全乡的1.89%,高中文化人口3.32%,初中文化人口2.21%,小学文化人口72.53%(以上数据包含在校生),由于文化程度低,也没有一技之长,使得外出就业者很难适应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低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和高要求的市场需求矛盾突出,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第三,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因曲孜卡乡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在市场经济中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自己消化”,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2.基础设施的薄弱和资金融资难的挑战
在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基础设施需要重新建设和改造,例如交通网络的提升和公路周边及居民房屋周边的绿化、对温泉水的保护、防治水污染系统以及功能区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曲孜卡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升级面临改造的工程量大,涉及面积广的困难。同时,融资难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进程,财政的投资也有限,而该地区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对于股份的购买力不强也不积极,因此,基金的融资难和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表3.1 曲孜卡城乡融合的SWOT总结
在注重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同时,要想实现正真的城乡融合发展,还需在以下方面更要加强:
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一定要以城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建设前提。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包括资源的开发、空间的布局、产业结构、居民的生产生活等要素。首先要科学的估算曲孜卡小城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经济调节综合手段不断提高保护;其次,根据空间的承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开发,根据小城镇发展的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保证人口数量和空间承载力的科学比例;再次,优化特色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科学发展特色小城镇的产业类型、合理控制特色小城镇的产业数量,生态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最后,对曲孜卡特色小城镇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和人工恢复能力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生态环境中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高水平实施生态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要以推进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结合西藏乡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低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完善管理职能,树立法治观念。
1.完善管理职能
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使原有的规模扩展同时,城镇的发展使管理职能也更加复杂化,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更加相互融合,对管理者在实践管理中要求更加专业化,对资源、服务、设施、生产实现既集中又分散的管理模式,从而使管理范围更广,管理效果更好。
2.推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曲孜卡特色小城镇要走的更远更适应时代的潮流,推广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模式的普及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全覆盖是首要条件,从全自动办公化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递进,加大曲孜卡特色小城镇管理的科技含量,以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基础设施管理、交通管制、生态环境监控、治安管理、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3.要树立法制化的观念
要把“依法治城”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城乡融合的治理中,小城镇的治理要公平公正、透明化、法制化,完善政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充分体现管理机构的法律权威性,以法律形式规定执行权力等。这是城乡融合良好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1.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2017年,曲孜卡乡现有个体工商户32户,藏家乐7家,提供就业岗位115个,人均月收入3500余元,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收入逾7500万元。曲孜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对建立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城乡融合有天然优势,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具有促进作用。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对曲孜卡的旅游业开发作统一安排,清楚哪些地方可以深度开发,哪些地方需要浅度开发,哪些地方不能开发,从而达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开发与保护兼容。
建立以温泉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旅游,温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很大的吸纳能力,大力开发温泉产业,努力使温泉产业成为曲孜卡的龙头产业,带动发展温泉产品以及衍生品的开发,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对温泉的治理和保护。
2.增强区域联系,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曲孜卡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起步晚,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怎样在有限的经费中进行旅游宣传,是发展曲孜卡旅游业,进行城乡融合的关键。第一,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多方式、多渠道的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和自媒体等现代营销工具,有针对性的对藏东区域和迪庆、香格里拉的就近客源市场进行宣传。第二,施行区域联合策略,与藏东地区、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区、214国道风景线区联合营销,推出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同时加强打造藏东环线(昌都-察雅-芒康-左贡-田妥-邦达-夏雅-昌都)旅游线路。第三,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借助对口援藏省份的旅游推介机构与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推销活动,提高曲孜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以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加快推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是提高城镇化率,进行乡村融合的必经之路。
1.农民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是限制农民在城市就业的关键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文化水平的不同,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对于村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是以扫盲为主,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文化课,以提高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为主;乡一级的接受小学以上,高中以下的教育培训者,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加入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职业素质为主;县一级的可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进行面向专门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在城镇的就业率。
2.土地保护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的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来源,很多农民不愿意搬迁是怕搬迁后自己的土地没了。第一,为农民土地提供法律保障,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30年不变的政策,使农民有了长期经营土地的法律保障,也为解决好农民人口转移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放弃粗放型的耕种方式,以现代机械化工具为主要耕作动力,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业产量。第三,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的集体所有权与家庭为主的承包权同时,使经营权依法可流转、能抵押、受保护。
3.提升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农民向城市化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和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使农民在转移到城市后,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从而真正达到市民化的转变。
曲孜卡城乡融合的推进是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连接“香格里拉生态经济圈”,实现藏东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曲孜卡城乡融合发展对藏东深度连片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精准脱贫的人数逐年增加,为农牧民群众开拓致富途径,创新发展路径做了很好的经验借鉴,转变了农牧民“等、靠、要”的思想,同时,也是对昌都市提出“强工兴市、带动两翼、创建基地、融入东西南、协调发展、夯实三基”发展战略的推进。以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促进西藏城乡融合发展,即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西藏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