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徐建强,许甫金,肖玉苹,沈足金,张乐平,方 明
(1.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0; 2.桐乡市梧桐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0)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现有耕地面积3.87万hm2,其中水田2.87万hm2,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技术较先进。水稻是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产量约占粮食总量的80%[1],而桐乡又是浙北重要产粮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
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74 ℃(0.56~0.92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的变化对水稻的生产会有不同程度影响[3]。桐乡市水稻单产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也有所波动,平均单产在8 296 kg·hm-2。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为此也做了大量研究。Peng等[4]研究表明,水稻产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平均气温每升高1 ℃,水稻产量下降50%;最低气温每升高1 ℃,水稻产量将下降约10%。Welch等[5]研究认为,日均气温的升高能增加水稻产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却可能降低水稻产量。Tao等[6]研究指出,在不考虑CO2施肥效应的前提下,当全球平均气温分别上升1、2、3 ℃时,水稻产量将分别降低6.1%~18.6%、13.5%~31.9%、23.6%~40.2%。大量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中国大多水稻种植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减产[7-1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为观测统计法,即根据多年作物实际产量和气象资料观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此方法比较客观、严密[12]。本文拟采用指数平滑法,根据桐乡市2000—2013年14年的水稻单产,分离出水稻趋势产量,从而计算出水稻气象产量。气象产量与各年份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得出水稻产量预测公式,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提供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及减少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30°28′~30°47′N、120°17′~120°39′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水稻栽培制度为单季稻模式,水稻生长季(5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多年平均气温23.4 ℃,降水量678.9 mm,日照时数1 085.1 h。
本研究中的水稻单产数据源于《桐乡市统计年鉴》,从统计年鉴中分别提取了2000—2017年间单季晚稻总产量和种植面积,计算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单产)。气象数据源于桐乡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
一般把作物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误差3个部分,其中趋势产量主要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平衡制约,也被称为技术产量;气象产量受气候因素为主的短周期变化因子(农业气象灾害为主)影响而波动;随机误差影响小,可忽略不计。因此水稻实际单产可表示[13-15]:
Y=Yt+Yw。
式中,Y为水稻实际单产(kg·hm-2),Yt为趋势单产(kg·hm-2),Yw为气象单产(kg·hm-2)。
选用指数平滑法测定水稻趋势产量,根据公式Yw=Y-Yt计算得到气象产量Yw。在指数平滑中,平滑系数a取值不同,计算出的平滑结果会有较大差异[16]。本研究平滑系数a分别取0.1、0.3、0.5、0.7和0.9,分别计算出趋势产量,根据公式分离出气象产量。2000年后,桐乡市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为晚粳稻一季稻,水稻的生育期跨度为5—11月。因此,选择5月水稻播种育秧开始到11月水稻收获期间,逐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5个主要气象指标,运用相关分析,获取与水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气象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拟合度与显著性检验,再计算水稻历年产量预测值,与水稻历年实际产量进行比较,以此检验模拟公式的精确度。
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运用指数平滑法计算得到水稻趋势产量Yt,根据公式Y=Yt+Yw分离出气象产量Yw,结果见表1。平滑系数a分别取0.1、0.3、0.5、0.7、0.9时,2003和2005年气象产量均为减产,其中2003年降水量严重偏少,而9月中上旬又遭遇极端高温,日平均温度为27.3 ℃,较常年9月中上旬日均温高3.3 ℃;2005年降水量偏少,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中下旬均遭遇高温天气。这2年气象条件均对水稻生产产生不利,由此可见,分离出的气象产量能初步反映气象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1 不同年份水稻产量、趋势产量及气象产量
通过对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相关月平均温度、最高温、最低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2),桐乡市水稻产量与当地月平均温度、最高温、最低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水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气象因素依次为9月日照时数、6月日照时数、9月最高温等。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选取相关程度最高的2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a=0.1时,选择6月日照时数与9月日照时数;a=0.3时,选择9月日照时数与6月日照时数;a为0.5、0.7、0.9时,均选择9月日照时数与9月最高温度。回归统计结果见表3。
表2 气象产量与各因子相关分析
表3 气象产量与关键气象因素回归统计
从表4、5可知,SignificanceF为0.00110623,远小于0.01,说明6月、9月日照时数联合起来对水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当a=0.3时关键因子是6月、9月日照时数,分别设为S6、S9,则气象产量Yw回归方程为:Yw=952.88-1.19×S6-4.46×S9。再设桐乡市水稻实际产量为Y,n年的水稻产量用Yn表示,(n+1)年的水稻产量用Y(n+1)表示,n年的趋势产量为Yt(n),(n+1)年的水稻趋势产量为Yt(n+1)。根据平滑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取平滑系数a=0.3,则(n+1)年的水稻趋势产量方程为:
Yt(n+1)=0.3×Y(n)+(1-0.3)×Yt(n)。
根据Y=Yt+Yw,得到桐乡市水稻产量预测方程为:
Y(n+1)=0.3×Y(n)+(1-0.3)×Yt(n)+952.88-1.19×S6(n+1)-4.46×S9(n+1)。
表4 平滑系数a=0.3时方差分析
表5 平滑系数a=0.3时回归参数
2.4.1 校验2001—2013年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
表6可见,通过与历年水稻实际产量比较,预测准确度最高为99.9%,最低为97.9%,13年平均预测准确度达99.0%。
表6 2001—2013年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对比
2.4.2 预测2014—2017年水稻产量
根据模拟公式分别计算出2014—2017年水稻预测产量,通过查询4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比结果见表7。4年平均预测准确度达96.2%,由此可见,水稻预测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表7 2014—2017年水稻产量预测及校验
桐乡市水稻产量与当地水稻生育期相关月份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度从高到低依次有9月日照时数、6月日照时数、9月最高温度等。气象条件不利的年份表现为水稻气象产量减产,可见分离出的气象产量能初步反映气象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气象产量与9月和6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55 3和-0.723 7,且∣r∣相对较大,表明水稻产量与9月和6月日照时数均成负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6月份为水稻的播种出苗期,水稻秧苗在光照不足或光照过足条件下均不利于正常生长。9月份为水稻的抽穗灌浆期,晴天略带微风,更有利于水稻授粉,如果日照过足,其水稻的蒸发量也变大,水分供应不足,产量易下降。
回归分析显示,6、9月的日照时数联合起来对水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水稻产量预测公式对2001—2013年历年水稻产量进行校验,平均准确度达99.0%;对2014—2017年水稻产量进行预测,平均准确度达96.2%。
通过采用指数平滑法,设置不同平滑系数分解趋势产量,最后选择平滑系数为0.3时,模拟拟合优度高,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