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庆峰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了全新发展理念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普遍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更新的高速、信息传播的自由,都给传统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得这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要站在时代高位,吸纳最先进的理念,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诚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约束力,日常常规管理和适度的惩戒能够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方面发挥作用。但是,现代中学生自私冷漠、行为失调等现象仍然存在,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如何理性地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社会。因此,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开放性、多样化、立体式的新格局,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芮城五中牢牢守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生活中育人,活动中育德”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德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法制观念的发展,促使学生养成健全和谐的人格。
1.安全教育守护生命安全。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生活中极容易受到各种伤害,甚至是生命健康的威胁。为此,我校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方针,从每周一次国旗下的安全教育大会到每天一次早操后班级安全教育晨会,从每周班会班主任主持的安全教育活动到每天学生安全纪律监督委员会的安全监督排查行动,从校园板报中的安全宣传到教室内安全影视的教育,从校长担任全校安全学科教师到全体教师课前课后五分钟的职责,安全的职责、生命的守护,在预与防中做到了滴水不漏,充分保障了我校一千余名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堤坝。
2.心理健康教育滋养生命。心中有阳光,处处是光明。青少年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急速变化,大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且面对着学业和人际的压力,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焦虑和无所适从感,再加上留守学生从小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家庭持续的关怀,因此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学校高度重视,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培养2名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积极为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截至目前,已先后有60余名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老师的心理援助。同时,针对初三学生中考压力较大的问题,每年中考前,我们邀请县心理咨询团成员对全体初三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不少学生改变了不良认知,融洽了人际关系,端正了学习态度,有效纠正了学生的思想行为。
3.关爱特殊群体助力成长。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较多等问题,建立校领导包联学生制度,将各班思想行为问题突出的学生包联到每一位校委会成员,坚持做到“四个一”:每日一问。每天要过问包联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包联学生谈话一次,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每期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召开一次家校联谊会,汇报学校工作、通报学习成绩、交流教育经验、指导家庭教育方法等。充分发挥教科局学生资助中心的作用,形成全校共同关爱帮扶的局面。
1.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以“自主管理、自觉行动、自我超越”为目标,在学生中实施班级值周和学习纪律监督员制度,主要负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与监督,并记好班级日志等。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可以填补教师管理的“盲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2.助力学生自主成长。按照“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科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思路,积极创办各种学生社团,为学生自主成长搭建平台。目前,全校已成立管乐、国画、动漫、合唱、篮球、田径、武术及“校园之声”播音等10个学生社团,全校共有12位教师、近1000名学生参与了社团活动,基本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人人进社团、班班有社团的良好局面。
3.实施学生自主评价。实施育人目标多元评价办法,增强成功体验。学校通过高品质的教育提升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加大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神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意识和自由民主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每一位五中学生都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胸怀理想的抱负。
1.建设良好校园育人环境。我校高度重视良好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二是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三是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展现校园精神,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和激励;四是精心布置教室和学生学习功能室,建立完善并充分利用好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德育活动室”,使其成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评选“优秀德育活动室”,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建立新型德育评价体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策,积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通过评选“诚信之星”“习惯之星”“责任之星”等,激发、鼓励、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巩固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构建家校社会共育新格局。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协调一致,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实行全员德育工作制,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机构与家长建立制度性的联系,及时发现和研究学生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共同教育学生,针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努力通过电话、网络等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
中小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信念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
1.坚持学科德育渗透。教学中,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时、正确处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分辨好与坏做起,使学生逐步明确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高尚的道德信念和人生理想。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学生的德育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坚持每周召开主题班会,将主题内容落实在每月的主题班会中。
3.坚持开展德育实践。按照“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思路(1月:迎元旦文艺展演活动;2月:“争做书香少年、创建书香家庭”读书活动;3月:“学雷锋”校外社会实践;4月:“清明”诗词吟诵活动;5 月:“五四”系列活动;6 月:社团展示活动;9月:“阳光体育”系列大赛;10月:“国庆”演讲活动;11月:师生书画展示活动;12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校坚持开展“走进敬老院”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清明节祭扫活动和“小记者在身边”“与宪法同行为青春护航”法制教育社会实践等一系列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走进社会、融入集体、学会沟通、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通过我们长期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我校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自我才能和谐发展,水到渠成的是校风、学风的好转。特别是,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17年中考、升级统考总评名列全县第二名,我校被评为“运城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单位”“运城市中华魂主题教育先进单位”“运城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我校“重视德育思考,创新德育实践”经验在山西省第三届现代教育盛典上进行交流,并被《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品牌建设》一书收录。政教主任胡端老师被评为全国“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个人。
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我校将一如既往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