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艺术
——雅勃隆斯卡娅油画“护身符”系列作品研究

2018-07-31 03:16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斯卡娅护身符麦秸

董 泉

在世界艺术史上,女性艺术家并不是很多,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更是稀少。在苏联时期,尽管女性得到了全面的解放,但是在社会中依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艺术道路上,她们比男性付出的也更多。女性画家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赋予艺术无限的神秘色彩。她们对于色彩的感知很敏锐,对于生活,对于自然的感悟也更加细腻,更富有柔情,同时对于生活的磨难与痛苦也显得更加具有韧性。大多数人开始熟悉乌克兰女画家雅勃隆斯卡娅应该是在20世纪中期,事实上,她的作品《粮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在艺术界为人知晓,那诗一样的现实主义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在雅勃隆斯卡娅晚年有一部分画麦秸娃娃的作品很有趣,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明白为什么她会画这么多此类风格的作品,她的作品蕴含了怎么样的意义?这一系列的作品又传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一、雅勃隆斯卡娅的生平与艺术特点

雅勃隆斯卡娅(Татьяна Ниловная Яблонская,1917—2005),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人民艺术家,乌克兰人民艺术家,乌克兰“舍甫琴科”奖获得者,被授予“乌克兰英雄”称号。1917年2月出生于俄罗斯的斯莫灵斯克市。1928年全家迁往乌克兰,此后雅勃隆斯卡娅一生都工作和生活在乌克兰。从小喜爱美术的雅勃隆斯卡娅在1935年考入乌克兰基辅美术学院。1941年,就在她创作毕业作品的时候,战争爆发,她的毕业作品也被毁于战乱。在战争期间,她于颠沛流离中生下第一个孩子。1944年,回到基辅,担任了基辅美术学院少夫库年科教授的助教。1949年她创作了《粮食》这一伟大的作品,并获得苏联国家奖,1950年创作的《春天》获得苏联国家奖。此后她创作了大量作品,对学院派、现实主义、装饰风、古典主义、印象派到表现主义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早期雅勃隆斯卡娅的绘画风格基本都是以现实主义为主。1949年作品《粮食》就是其中代表,这幅作品描绘了战后苏联人民蓬勃的劳动场面,金色的阳光和麦粒暗示了集体农庄的幸福生活。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她的作品开始关注乌克兰的民族文化艺术和生活,造型简练概括,色彩单纯,带有强烈的装饰风格。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父子》(1962年)、《五月》(1965年)、《夏天》(1967年)、《新婚夫妇》(1966年)、《纸花》(1967年)等。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美术界出现了众多描写战争及战争年代人民的苦难和奉献精神的悲剧性作品,并形成一股风潮。1969年,雅勃隆斯卡娅创作了《无名高地》和《青春》,受到了好评。《无名高地》虽然是一幅风景画,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满是弹坑的山地,却给人无限的深思——战争已经远去,可战争的伤痕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作品《青春》同样是描绘战争的伤痕,一个卫国战争中幸存的战士,站在一个青春悠悠的小池塘边,这个池塘也是当年战争留下的弹坑,雅勃隆斯卡娅以此来缅怀和纪念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70年代初,雅勃隆斯卡娅去了趟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她的创作影响很大,意大利博物馆的古典主义风格也慢慢融入了她的作品中。1974年,她创作了作品《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而被授予苏联艺术科学金质奖章。1978年,她创作了作品《亚麻地》,再次获得了苏联国家奖。之后,雅勃隆斯卡娅获得了政府支持,去往意大利考察,她在威尼斯画了一批写生作品,不断探索光与色的变化,运用细小的笔触、色块、线条等带有写意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威尼斯的景色。也许是威尼斯的水,使得她的作品也充满像是水纹一样的笔触,她被印象主义不断地激发出了创作热情。

1991年8月20日,雅勃隆斯卡娅得了心肌梗死,从此她的创作生涯被改变。病魔使得艺术家再也不能背着画箱出去写生了。秸秆“护身符”系列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在2000年来临之际,雅勃隆斯卡娅突然间提不起右手了,这对于一个画家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然而,坚强的她没有放弃心爱的创作,她就用左手拿起轻便的色粉笔,在有色纸上继续创作,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去画室了,她就坐在家里,画窗外的日出日落、天空、树木、窗台等等。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了她心中的世界。直到2005年去世,雅勃隆斯卡娅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艺术的真谛,中国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先生评价她“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二、秸秆油画“护身符”系列创作由来

“护身符”系列是雅勃隆斯卡娅生病之后创作的作品,当时她已经74岁高龄了。“护身符”系列大约有14幅作品,分别创作于1991年、1992年、1993年这三年,作品中大都是画了一个或是几个她自己用小麦秸秆编织的娃娃,其手法完全体现了印象主义的表现风格,这些作品都不大,尺寸都在40×50cm和60×80cm左右,还有些方形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具体命名的也就八幅,其他的都可归为“护身符”系列作品。

雅勃隆斯卡娅 粮食 布面油画 1949年

雅勃隆斯卡娅怀抱一捆麦穗

1991年苏联的突然解体对广大苏联人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很多人都像是在梦里,他们无法想象这样伟大的国家一夜间就解体了,很多人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人们原先崇高的理想破灭了,心灵感到苦闷和空虚。苏联解体同样也对雅勃隆斯卡娅触动很大,这或许是她在1991年8月罹患心肌梗死的诱因。在养病的日子里,有一次雅勃隆斯卡娅和她的外孙女一起玩耍,偶然回忆起自己此前在农村和外孙女一起用麦秸编织娃娃的情景。

关于“护身符”系列油画的创作体会,她这样写道:“‘护身符’系列的出现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这真的是一个偶然的游戏,曾记得前年的时候在农村,自己像一个农村的姑娘,和我的7岁的外孙女一起用麦秸编织娃娃。特别是迷恋这个娃娃的不只是我的外孙女,我,她的奶奶,还有我的大女儿艾连娜。这些婴儿样的娃娃鼓舞了我们。几年前,在农村丰收的盛宴上,我很幸运地看到一个女师傅做的很大的、美丽的、庄严的一捆麦穗——它是富裕的象征。这一捆麦穗由所有粮食的植物组成,它们都是生长在契勒尼科夫。它的形象,无条件地成了我创作‘护身符’作品的来源之一……这个夏天,我运气不太好,我是真的病了,几乎不能离开家了。我也没有机会一如既往地去自然界画画了。这些挂在墙上的‘护身符’是如此的美丽……”从雅勃隆斯卡娅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她对绘画是多么热爱,对自然界又是多么渴望。

麦秸娃娃,也可以说稻草娃娃,主要是由草、小麦或黑麦的秸秆编织的。是乌克兰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玩具。几个世纪以来,这个传统文化产物似乎也只和农民有关,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人们通常把它作为孩子的护身符。这些娃娃没有面孔,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邪恶势力无法进入它的身体,因此也就无害于孩子。然而,稻草娃娃的主要价值就是游戏、娱乐、玩偶摆设。不仅是孩子,成年人也用麦秸娃娃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它是用稻草或麦秆捆成一束,仿照男人、女人的特征进行编织,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上布条、花朵等加以装饰,几乎大多数的麦秸娃娃的形体都是十字架的样子。乌克兰人信仰东正教,因而麦秸娃娃作为护身符几乎也是一种传统的认识。

三、“护身符”系列作品的特色

雅勃隆斯卡娅做了许多各种样子的麦秸娃娃,她房间的架子上放了一大堆她心爱的麦秸娃娃,她觉得它们都像是有了生命,因此开始用油画来表现它们,作品《彼岸》《草秸护身符》《金色的小麦》以及两幅《麦秸娃娃》都画于1991年,应该是这个系列里较早期的作品。此时正是雅勃隆斯卡娅刚刚生病,因此这一年她没有其他系列作品问世。作品《彼岸》《草秸护身符》,画面色调清冷,画的秸秆娃娃看起来也很清瘦,也许那时她受病痛的折磨,心情并不是太好。作品《金色的小麦》画的却是满屋金色,那麦秆上似乎还有金色的麦粒,或许这是刚收割的麦秆做的麦秸娃娃,在这房子里待了好久,看到这新鲜的麦秆,闻着麦秆的自然的气息,她是那样喜悦,画面的暖色调似乎让人忘记了病痛。这些作品都是印象主义风格。雅勃隆斯卡娅很喜欢印象主义的作品,她尤为赞赏印象主义大师毕沙罗的话:“自然——是一位永远随时可以请教的大师。”自然主义的风格给雅勃隆斯卡娅很大的影响,也触发了她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怀,生病让她不能出去对着自然写生,她是多么渴望自然,所以她只好在家中对着窗外写生,或是到画室的门口写生周围的景色,如作品《四月里我的画室》(1992年)、《秋天》(1993年)、《我的孙女伊拉》(1993年)、《冬天的窗户》(1993年)、《敞开的阳台边》(1993年)、《新的房间》(1993年)、《我工作室的窗户》(1995年)。此外,单纯描绘她画室的作品也有很多,如《第一道光》(1993年)、《傍晚》(1996年)、《蓝色的凉台》(1996年)、《蓝色的门》(1997年)、《温暖的中午》(1997年)等,不仅反映了她对自己画室的喜爱,也反映了她生病之后的几年里,都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更没有去乡村的自然里写生,后期的作品几乎都是这些她生活环境周围的景色,尽管病痛限制了身体,却从来都无法束缚她向往自然的心。

1992年,雅勃隆斯卡娅创作了“护身符”系列中的《玩偶》,作品尺寸很小,只有30×30cm,画面运用暖色调,笔法依然是小碎笔为主,画面很和谐,此时的娃娃编织得也很简单,娃娃的头部系了红、蓝、紫三种颜色的彩带,看起来像个小女孩,可以看出画家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她像小女孩抱着自己心爱的布偶娃娃那样,装扮着它,整个画面很温暖,充满着童年的记忆。1993年作品《神圣的》显然画得非常完美,麦秸娃娃刻画得也很深入,每根稻草秆子都非常真实地展现在画面中,但又是那么轻松的笔触,依然是印象派的风格,画面整个气氛很和谐,淡淡的光线从左边射过来,柔柔的,应该是窗户透过来的光,外面的天不是很亮,麦秸娃娃也应该是挂在窗户旁的墙上。麦秸娃娃显得庄严而又充满爱,就像是乌克兰人家里墙上的圣象画。

四、生命的艺术

如果说作品《粮食》和《亚麻地》是艺术家对苏联人民和广袤自然的讴歌赞美,那麦秸娃娃“护身符”系列的作品则是从这小小的麦秸中寄托自然的渴望。雅勃隆斯卡娅从小生活在乌克兰的农村,对于自然似乎有特殊的喜爱。现实主义画家对于自然的写生特别多,久而久之,也对自然有了特殊的情感。在她养病的日子里,她是多么渴望去自然界写生,哪怕出去走走,这是一个病人本能的反应,可与其说是对自然的渴望,或许更多的是生命坚强的力量,“护身符”本身带有吉祥的寓意,她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希望健康,希望神灵的护佑,同时她又是一个画家,她把她内心给予的渴望与感受流露在画布上。在雅勃隆斯卡娅的内心深处,她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她的艺术。1949年她创作的《粮食》,那阳光下满地金黄的谷子,充满劳动热情的妇女们的欢笑和汗水,不只是对苏联国家的歌颂,更是她对集体农庄的生活的热爱。1978年创作的《亚麻地》,在一片亚麻地里一个年轻的乌克兰女孩怀抱着一大捆亚麻,那情绪温柔而美丽,这个女孩或许是她的缩影,她来自于农村,她对于这样劳作的情景太熟悉了。她创作的也是她自己的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常会提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一天都是生活,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苦难还是幸福,在艺术家的眼中,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即艺术,艺术即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吃饭,粮食是生命的力量。

雅勃隆斯卡娅 金色的小麦 布面油画 1991年

雅勃隆斯卡娅 神圣的 布面油画 1993年

雅勃隆斯卡娅一生都在探索着艺术的真谛,她的心中有一片土地,那就是乌克兰的土地,土地可以种出粮食,她热爱这片土地,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创作的《粮食》、《亚麻地》、“护身符”系列作品,主题都紧紧围绕着土地、粮食、秸秆。这也不能不说明,雅勃隆斯卡娅心中始终都爱着这片土地,她自己就像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黑色小麦,奋力生长,结出饱满的麦穗。她自己的生命与艺术已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她心中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艺术。“护身符”系列作品,深深地寄托了她所有的灵魂。难怪她在1993年写的关于“护身符”系列作品的自述,标题即为“在心灵深处”。她渴望自然、热爱土地的情感,都写进了这些作品中,这是生命的艺术。

结论

雅勃隆斯卡娅的一生都在探索着艺术。在艺术的长河里,也有许多的艺术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艺术,像梵高、莫奈、列宾、苏里科夫、弗鲁贝尔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女画家中也有苏联时期的塞里博良科娃以及与雅勃隆斯卡娅同时期的中国女画家潘玉良。她们都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她们的艺术都来自于她们的心灵深处。雅勃隆斯卡娅晚期因为身体的原因,创作受到很大影响,但之后她提不起右手了,却依然坚持用左手继续创作。“护身符”系列只是她养病三年里的作品,它们像是一种象征的符号,展现了雅勃隆斯卡娅美丽的生命的艺术。

猜你喜欢
斯卡娅护身符麦秸
话说护身符
Reasons why gorillas are endangered
贪官的护身符
话说“护身符”
踩麦秸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长拍爱国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