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目前全世界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为充分彰显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6月9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倡议,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文物局共同支持建立的全国首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在陕西韩城宣布成立。旨在通过资源的整合配置,坚持创新性发展,形成文物保护修复与传统工艺合作长效机制,构建起集传统工匠联盟、传统工艺研究、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实施于一体的区域性合作平台,立足中国、服务丝路、面向世界。 联盟成立后,每年由一个省(区)轮流牵头组织联盟活动。
甘肃省将从今年开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所有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具体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省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100%全覆盖,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镇、建制村公厕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
由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承建的宁夏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主体工程近日全部完工,项目进入桥梁附属工程施工阶段。为满足7月15日达到静态验收条件,项目部成立了交工验收领导小组,对剩余工程细化分解、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施工任务如期完成。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是宁夏境内首条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银川至兰州可实现2小时到达,中卫居民1小时可到银川,并将吴忠、中卫融入到全国高速铁路网。
近日,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博览会上,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与青海省签署了《青海省加入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机制备忘录》,标志着青海省加入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南向通道”合作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南向通道”是中国西部相关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本次备忘录的签署,将推动青海省先从工作机制层面上加入“南向通道”朋友圈,为今后正式建立政府间更高层面合作,以及推动企业联合运营奠定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西北最大的陆路口岸新疆阿拉山口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5000列,这反映出我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步加快。自2011年“渝新欧”班列开通以来,内陆多个省份陆续开通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发往欧洲的货运班列,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已突破5000列。今年,阿拉山口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10条线路、816列,可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
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2018年6月起,重庆海关全面取消《入/出境货物通关单》。企业在涉及法定检验检疫要求的进出口商品申报时,无需在报关单随附单证栏中填写原通关单代码和编号,需要法定检验检疫的进口货物,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平台向海关一次申报。自2000年起,海关对列入《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口商品目录》范围内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凭《入/出境货物通关单》验放。通关单取消后,有利于重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2018年6月2日,成都对外开放大会举行,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磅内容。成都拟实施跨国公司“精准引进”“总部提升”“增资激励”三大计划。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将主动与上海、广东等国内自贸区和新加坡、迪拜等自贸港对标,高位增强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功能,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分类建成45个国际化社区群落,争取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成都市还将加快制定国际化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精准高效促进资源要素全球配置是成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内容。另外,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成都市将以“三城三都”为载体塑造别样精彩的成都标识。
近日,为助力参保贫困人员精准脱贫,贵州省将支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及其他社会成员参加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另外,贵州省还将根据国家部署和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情况,适时适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尽快出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补贴激励政策,引导城乡居民主动参保缴费。
连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与蒙自市的弥蒙铁路于2018年5月30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该铁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建成通车后,昆明至蒙自2小时内可达。弥蒙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越南及东盟国家的泛亚铁路东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蒙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滇中、滇东南两大城市群间便捷的旅客运输通道,对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将进一步增强云南铁路辐射南亚东南亚能力,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
“冬游西藏”政策的推出和延续让西藏旅游持续升温。西藏自治区旅发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前5个月共接待区内外游客5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41.4%。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西藏旅游往年“夏热冬冷”现象明显。但今年淡季游西藏的人比以往明显增多,5月份西藏游更是迅速升温。自治区旅发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仅5月份西藏就接待游客292.28万人次,同比增长20.7%。这得益于西藏自治区今年出台的“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冬游西藏”对西藏打造全域全时旅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藏旅游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打造旅游新模式,促进西藏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2018年6月5日,从北京内蒙古劳务协作专项扶贫行动签约仪式上获悉,北京将帮助内蒙古31个国家贫困旗县有转移意愿的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推动内蒙古脱贫攻坚。根据协议内容,内蒙古签约地区负责摸清本地区有转移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及培训需求,形成“求职需求清单”。北京签约方将相应组织发动管理规范、岗位适合、待遇较好、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定向筛选和开发岗位,形成“岗位供给清单”。
广西日前公布了62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标志着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时限为第一批两年,第二批三年,第三批四年,在相应年限内完成创建验收并实行动态管理。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可以申请提前验收,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目前,广西有特色旅游名县及创建县41家。2016年2月以来,广西共有19家单位被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