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惠 武雅楠
驼运自古是蒙古草原、沙漠商品运输的主要形式。张库大道开通后,张家口成为了草原驼运的大本营。清中后期张库大道驼运达到最盛,尽管现在没有当时骆驼的存栏数据,但最保守的估计应该不低于两万峰。
除驼运外,旅蒙商还靠木轮牛车拉运。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利用驼队运输货物的旅蒙商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商户,而赶牛车的则是中小商户或个体户。换言之,牛车是没有到达恰克图的。其实这仅仅是一种推想。
驼铃叮当回荡在历史的时空
说骆驼先得说说养驼人。养驼人多为回族,当年张家口市区内大的养驼户基本都是回族人,有杨、丁、闪、王、马、佟几大家。这些养骆驼大户,一般都有二三百峰骆驼,有的户甚至养到一千四五百峰。今天桥西区的白家沟、东驼号、西驼号便是养驼商号的场地。别的不说,仅喂骆驼的草,就连绵不断地堆起几座小山,以至于留下了今天的草场巷。
据《山西外贸志》记载:“运货物的商队一般由数百峰骆驼编制,每十五峰骆驼连成一串,称为一链,由一个驼倌牵引。每十链组成一顶货房子。”又有相关资料记载,驼队“每顶货房子有12把骆驼,每把14峰,也就是说,每顶货房子由168峰骆驼组成。每峰骆驼可以驮货四五百斤,一顶货房子要运货7万至8万斤”。看来,驼队每顶货房子运货骆驼的数量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多些,有时少些。有时大的商家要几顶货房子一块发运。因此,几百峰骆驼载着几十吨货的情形也是有的。
驼队在路上一般昼息夜行,黎明埋锅做饭,支帐篷宿营,夜晚出发。夜行昼息是为了骆驼白天好找些枯草吃,也是为了安全。拉驼人为防止骆驼掉队,就在头驼和尾驼脖子下各系一个铜铃,深夜,驼铃叮当,声音传得很远,拉驼人根据铃声来判断骆驼是否掉队。
骆驼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在张家口曾经流传着一峰灵驼救主的故事。说的是乾隆年间,山西榆次常家掌门常万达率领驼队从张家口向恰克图运送茶叶。当驼队行进到沙漠荒原时,因沙暴迷失了方向。在沙漠中盘桓几天后,人们所带的水早已喝光,商队一筹莫展。难道是老天要灭常家?难道商队就这样渴死在沙漠里?这时常万达突然发现,自己多年来的那峰坐骑雄驼,鼻翼抽搐,眼神迥异,挣扎着站起來要往前走。常万达灵机一动,莫不是这雄驼有什么发现?于是,一面放开雄驼任它行走,一面招呼商队迅速随那峰雄驼前去。走出三四里路,那雄驼突然在一沙坳处停下用鼻子嗅着沙土,长嘶不已。待商队人等赶到后,雄驼便不断地用前蹄刨起沙来。常万达顿时悟到,这地方一定有水!他招呼商队众弟兄操起工具一阵狠挖。八尺多深,沙土渐湿,再往下挖,泉水渗出,很快就形成一个小水泊。
有了水源后,常万达先让几十峰骆驼依次饮过才让商队众弟兄再喝。有了这次水的补给,商队不但走出了沙漠,而且还闯出了一条穿越沙漠戈壁的最近路线。这条路线,也就成了常家从张家口到大圐圙的运输专线。
回到张家口后,那峰找水的雄驼被常万达当做有功之臣供养在了大德玉庄号。后来,常万达派人用木料把这个小水泊四周砌起来,围成了一眼井。不过,以后从这条路走过的所有商队在这个小水泊补充淡水时,都是牲畜喝完人才饮用。
牛车吱呀踩出一路回音
传说,汤的七世祖王亥发明了先进的牛车,《尚书·酒诰》中就有殷人“肇牵牛车服远贾”的记载。牛车在蒙古地区更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就已经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经过改进的木轮牛车在张家口被称作老倌车,《说文》中关于“倌”的注释说:“倌,小臣。”在张家口,人们把专门管理、役使黄牛拉车的车倌称之为老倌,也有尊重之意。老倌有了,他们驱赶驾驭的牛车也就叫作老倌车。
老倌车不同于普通牛车,它比普通牛车更宽、更长、更结实,用桦木或榆木做成。每辆老倌车由一头草原黄牛驾辕,驾辕的牛不是一般的草牛,而是专门喂养粮食、酒糟的犍牛。犍牛体壮力气大,比较皮实,路途上很少生病,耐饥渴程度仅次于骆驼。
清中后期及民国初年,是张家口老倌车存量最多的时期。当时,养老倌车的大户集中在万全西门外、崇礼陀罗庙和当时还归属于张北县的南天门一带,尤其是南天门,一个村子养的老倌车竟有3000多辆。老倌车也是按照每10辆组成一链的方式编队行进。与驼队秋冬运输不同(因夏季骆驼掉毛,驮负货物会硌伤皮肤),牛车运输为春夏两季,春四月出发,八月底归回,再晚也要十月归回,因为牛需要一路走一路放牧,而这两个季节草原水草比较丰茂。老倌车每天行三四十里,正常情况往返大圐圙要六七个月的时间,稍有耽搁,往返一趟十几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出发前要举行祭牛仪式,准备出发的老倌车都按各自所属的“房子”集结在一起,领房人带领大家祭牛。祭牛仪式很简单,人们在宽敞处摆几张高桌,中间高桌上置一尊香炉,两边高桌上堆满各式供品。领房人焚香后,用五尺长的一条红布系在牛角上给头牛披红挂彩,人们依次跪地给头牛磕头,祈求平安。最后,把上供的供品掰碎分别喂给准备出行的牛吃。领房人观察一下车队,如果没有什么情况,高亢地吼一声“走啰”,车队便“吱吱呀呀”地开拔了。
牛车在草原上也是夜行晓住,每天休息时牛卸下车去草地吃草,人就地吃饭、休息。十几二十名老倌、伙计一路轮流负责放牛、做饭等杂役。旅途中,牛病死的事经常发生。如果死一头牛,人们会把牛皮剥下来拉上,把牛肉吃掉,而这辆车所拉的货物,就分摊在其他车上。再死一头牛,还是这样。如果死三头牛,只能忍痛将货扔掉一些。
那么,老倌车有没有到达恰克图呢?笔者近些年的走访答案是,有相当一批老倌车都直接走到了恰克图,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一张老倌车队的旧照片就拍摄于恰克图。看来,老倌车是到达了恰克图的,只是不如驼队的运量多罢了。
汽车大赛推动张库公路谋建
很长一段时间,往返于张库大道上的运输主力都是驼队和老倌车,直到汽车这一新事物在张家口出现。
张家口人见到汽车的时间很早,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意大利、法国发起成立了“万国汽车竞赛会”,竞赛会组织了北京至巴黎的汽车拉力赛,拉力赛经过的一个重要站点就是张家口。
光绪三十三年3月,法国驻华公使巴斯德在致清政府外务部的照会中称:“巴黎汽车联合会拟从中国北京至法国巴黎举行汽车拉力赛,大约于6月中旬自北京起程,请于中国境内垂情相助。”3月27日,外务部在致民政部的咨文中特别指出:“汽车行驶急速,难以保护周全,其参赛之车以8辆为定数,在中国境内不论发生何等危险,中国政府一概不担责任,汽车经过各处,如有伤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之处,应由巴黎汽车联合会负责赔偿。”北京至巴黎汽车拉力赛在中国境内最初的赛行路线是过东三省、西伯利亚等处,后经过多次论证,改走张家口、大圐圙、恰克图一线。为了保障汽车拉力赛的行车安全,6月9日,外务部在致民政部、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府尹的文件中称:“该洋人车队等均于明日早晨起行,所有汽车经过地方,应妥为照料,留意弹压。并晓谕沿途居民人等,勿在汽车路线行走,免致受险滋事。”最终,参加比赛的车辆确定为5辆。
6月10日8时,5辆汽车从北京城的使馆区出发,走东交民巷,出德胜门,向张家口进发。
车队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进,到达张家口后由华俄银行负责接待,稍事休整。6月27日,车手们又从大境门出发,经西沟,登旱淖坝,沿着张库大道进入蒙古大草原。经过两个多月约17000公里的奔波和角逐,8月20日,意大利亲王伯格斯开着那辆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意塔拉”牌40马力的汽车,第一个抵达目的地巴黎。
处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前沿的张家口人,第一次看到汽车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意识到了这种运输工具的巨大潜力,并且很快就用汽车轮子在复杂的地理、自然环境中践行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汽车营运公路。
公路建设一波三折终成正果
光绪三十三年12月,察哈尔都统诚勋上奏光绪皇帝说:“知州赵宗诒等申请创办蒙古汽车公司,拟在张家口至大圐圙一线,开办汽车运输。先购两部汽车试办,意在‘取他人已行的成法,保中土自有之权,要求专利十五年。”然而奏报朝廷后,朝廷责邮传部电询大圐圙办事大臣征求蒙古王公意见时,张库大道运行汽车一事遭到蒙旗的反对。尽管如此,修建张库公路,开通张家口至大圐圙之间的汽车运输一直在张家口没有被搁下。
宣统二年九月十日(1910年10月12日),由蒙古王公创办的蒙古实业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个以开发蒙古为基本宗旨的實业公司成立之初,就筹集股金50余万两,准备筹办张家口至大圐圙的汽车运输,但因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宣统二年(1910年),圐圙办事大臣三多也详细拟订了购进外国汽车、勘设张家口至圐圙沿途站点的计划;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考虑,拟开辟张库公路;外国人也参与了张库之间公路的探测,《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史》记载:“从前外国人单车探路者,共计十次,均未达到目的地。不是中途车坏,就是断油不能前进,其原因是沿途未先做准备。”1915年,张家口商人陈滔文曾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申请筹办张家口至多伦间的短途公路运输277公里,未获批准;1916年,口商又有准备购买汽车,行驶圐圙之举。商人顾宝经等拟筹办泰通汽车公司,商人景学钤、张祖荫、吴匡时等也拟筹办民营大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到1917年,事情终于出现转机。北洋政府最终议定,修筑张库公路的事由交通部牵头。交通部按照总理衙门的指示,征求各方意见后,确定了张库公路“官督商办”的修筑方针。同年,张家口商人顾宝经等正式筹建张家口泰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祖荫、景学钤等正式筹建张家口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开始先行探路,从张家口出发直达大圐圙。此次探路得到了交通部和张家口都统默许。据《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史》记载:“此次探路,先准备半年,于民国六年(1917年)4月6日由张家口出发,雇用人马盘过坝外(旱淖坝),4月11日到达库伦。”探路完成,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呈报交通部批准营业。
交通部接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呈报,于1917年5月7日,令铁路局选派工程师胡中生率领技术人员开始勘探、设计张库公路。胡中生一行乘汽车从张家口出发,基本上沿原张库老倌车道进行勘测设计,大概路线是从张家口出平门,过黄土梁、万全、膳房堡、登神威台坝至张北。出张北经庙滩、二泉井、黑马虎,过黑水河、康保李家地至嘉卜寺、黄旗,出黄旗沿浑善达克沙地边缘西北行至黑马壕、伊林、乌德,过东四盟入漠北境,经大庙,过土拉河(克鲁伦河),直至大圐圙。一个月后,勘测完毕,胡中生将设计报告分别呈送交通部和察哈尔都统。不久,就获交通部批准。
1917年下半年,大成张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组织人力平整修补道路,架设桥涵,沿途置站点。张库公路基本依原张库老倌车道设计,只是因旱淖坝坡陡弯多,改由从张家口出发,沿西沙河出平门,越黄土梁,穿苏家桥,经膳房堡,过神威台后右转至黄花坪,再归入原张库大道旧线。张库一线没有大的河流,桥涵自然无几。唯张北汽车桥,值得一说。现在汽车桥是一个村落,因1917年大成汽车公司在该路上架设修建的一座汽车桥而得名。当时,这是一座长约70米,宽约4米的木结构桥梁。奇怪的是,这座桥梁只在汽车轮子行走的位置铺设木板,中间有近1米的空间。人和牲畜都可以过,唯独老倌车不能通行。为什么限制老倌车?是因为老倌车的车轮包有铁箍、铁钉,对木质的桥面极具破坏力。设计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张库公路建成通车后,在两家民营汽车公司开始运营的同时,官方也加入进来。1918年10月11日,北洋政府以交通部的名义宣布京绥铁路局西北汽车处张库线开车营业,面向社会办理客货运输,这是我国第一家官办汽车营运机构。三家最早的汽车公司开启了张库大道的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