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业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小学中段的问题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借助画图来解决数学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进行总结。
【关键词】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转化 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123-02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我们记得,当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还没学文字,就开始画画,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那时,我们还特别爱看小图书或者漫画书,这些书的每张图中,没有文字说明,或者只有几个文字,但我们都能看明白,基本都能知道图画里表达的意思。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既然孩子们都这么喜欢画画,喜欢用画表达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特点,把图形与枯燥的数学学习相结合,投其所好的同时,也解决了数学难题。以下是我把想法转化为实践中,发现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进行数学教学,真的收获不少。
一、以画促思,化复杂为简单
教過六年级数学的老师都有共鸣,觉得最难就是分数应用题,确实分数应用题贯穿整个六年级教学,第一学期一半内容都是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第二学期是百分数应用题二。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千变万化,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隐蔽,多一个字和少一个字就完全不一样,很多孩子在解答时被那些数量关系搞混得乱七八糟,不知从何入手,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孩子们最怕就是题型的千变万化,有些孩子理解能力稍差点,就很害怕这类数学知识。生活中我发现一把刀可以用作切菜,也可以切肉,还可以砍柴等,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一把“刀”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以不变应万变?通过整理分析,我发现分数应用题虽说复杂,但都是有章可循,于是我决定教会孩子们画图。
首先,我不使用比较枯燥的公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而采用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理解的公式“单位1的数量×几/几=几/几对应的数量”。然后按步骤进行画图:①确定单位1,找出谁是谁的几/几,如例(1)例(2)找出“小红的存款是小明的5/2”就可以画出两条线段图,然后写上“1”和“5/2”;②题目肯定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数量,单位1的数量或者几/几对应的数量,正确的标在对应的线段上;③看清问题究竟求哪条线段的数量,正确标上符号“?”。其次,根据图中信息通过小组一起学习,理解公式与图的关系。最后,小组再合作,讨论各位同学的列式对错。老师在引导孩子们画图的时候,最好用对比的方法,如例(3)例(4)区别多和少,多用实线,少用虚线。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画图基本是没出现什么问题的,孩子们都很有兴趣的把文字转化为图形,但有些孩子开始的时候会画图,但不是很会看图,所以我多训练了看图列式类的题目,后来发现孩子们真的把线段图变成自己的一把“刀”,我就慢慢增加难度如例(5)例(6),绝大部分的孩子不用我引导都能正确的列式作答。这就表明,在数学教学中,把文字与图形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化难为易,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拓宽思路。
二、画图搭桥,化抽象为直观
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有些数量关系较为隐蔽,用直观的图形把变化表示出来,能直观的显示出题意,便于孩子们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步骤。
三、游戏画图,化枯燥为有趣
曾经有位老师跟我说,最怕就是教鸡兔同笼问题了,讲了半天孩子们都不明白。鸡兔同笼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知识,有的老师教学生背几个步骤,孩子们根本没有明白其中道理。一般老师都用假设法,先假设全部都是鸡,算出有多少条脚,然后计算跟实际的脚少了多少根,这些脚都是兔子的,然后再除以2就是兔子的数量。我记得当初我也是这么教孩子,但其中不断有孩子问:为什么多余的脚都是兔子的?为什么要除以2?等等问题,结果题型一改,大把孩子做错,说明孩子对于几步稍微转弯的应用题不感冒,接不上来。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思索问题的解法。”经过课堂上一系列的探究,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画图和观察图形,的确便于学生们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直观充分的展现出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的大门,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只要把文字转化为图形,就能让学生们直接见到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学生们学习数学,特别是抽象的数学,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课变为画图课,美术课,让孩子们更喜爱上数学课,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
课题编号:GDXKT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