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以及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与城镇学生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感。音乐课是一门简单充满乐趣的课程,也是农村孩子能很容易学好的课程,本文就怎样利用音乐课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信心,提出自己的些许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生 音乐课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54-02
自信心是每个人心理活动中最为基本的内在品质,自信心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并决定着一个人的个人发展。正如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孙中山也曾说过:“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成效之期”。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足够的自信心既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又是他们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基础。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自信心极度缺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怎样利用音乐课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自信心,提出自己的些许建议与对策,希望对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农村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1.自卑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逐渐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有大量农村孩子离开家乡到附近的村镇就读,但对新地方的适应能力差,再加上当地学生的取笑和欺辱,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很土,很笨,被人瞧不起,致使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他们的这种自卑心理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厌学和畏缩不前,学习效果差,丧失学习自信心。
2.家长和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长和教师仍延续着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孩子就该骂改打,并且口无遮拦,很容易说出上海学生自尊心的话语。比如在家里,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或不理想,就会招到家长的不理解和羞辱,总是以不让他们上学相威胁;在学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没能作对作业,经常招来老师的板子、罚站和冷嘲热讽。这些不恰当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早早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自尊心。
3.竞争力差,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农村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本来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原本接受到的教学质量很差,导致学生知识欠缺,竞争力低。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在经历几次失败后,农村学生基本都会选择沉默不言,不断责怪自己。
二、如何利用音乐课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信心
1.教师首先做到尊重农村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学生。要对孩子宽容、和善、耐心,赏识孩子,给他们以希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通过教育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孩子报有积极的期望,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就会激发自尊心、自信心。
2.捕捉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对自信心不足的农村学生,教师一定要不吝赞赏。当他们取得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或強化,要善于捕捉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比如孩子们优美的音色、对节奏的合理把握等,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她小时候面部受过伤,从小遭受同伴的奚落,自卑心理非常强。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放学后我听到她在宿舍里唱《牵挂》,声音优美,满含深情。我赶紧掏出手机录了一段,在第二天的音乐课上,当我播放给学生听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震惊,被优美的声音打动了,当我告诉他们是谁唱的歌之后,大家对她透出了羡慕钦佩的眼神,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3.不断鼓励学生,创造情景让学生表现自信。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课,特别是对那些内向、含蓄、带有自我压抑的学生表示称赞、支持。例如我班上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的缘故变得谨小慎微,在课堂上从不轻易表现自己,以至于老师和学生都觉察不到她的存在。但是,有一次在音乐课上,我意外地发现这个孩子的会吹竹笛,而且吹得相当有情感,我就在课堂上表扬了她。课后,我从班主任那儿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后,主动和孩子交流。在经过我多次的鼓励和交流后,这个孩子慢慢和我的关系走近了,并且我会经常在课堂上让她表演竹笛,给我伴奏。这个孩子在同学中间知名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自信,笑容再次出现在她的脸上。
4.关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农村学生。《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那些唱歌唱得好、又会表现自己的学生特别关爱,这些孩子往往是从小家庭条件宽裕,发展机遇比较好的城镇学生。而农村学生出于自卑不敢张口,整节课大部分时候都像是一种“陪衬”。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多给其他孩子回答问题、进行演唱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只有反复尝试成功的乐趣,学生的信心才会增强。让我们用更多得爱去关心那些胆小、怕羞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偏爱,消除他们消极的心理,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热爱音乐,能够自信的歌唱。
三、结语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我们培养的不是音乐家,而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努力通过音乐这门课让他们成为完整健康的人。虽然农村孩子基础差、起点低,但是他们仍然有被老师同学认可的期望和心理,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能主动去“选择”与“淘汰”学生,要敞开自己宽广的胸怀,真诚地去接纳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农村学生,尤其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机会,争取利用音乐这门课,让他们重试自信,拥抱阳光的未来!
作者简介:
汪东(1984—),男,汉族,甘肃武都人,主要从事高中舞蹈教学工作。